今天我们阅读的是《清醒思考的艺术》第13至15章。这3章告诉了我们三种思维错误,提出了有效对抗妙招,了解了这几种思维错误,也许会对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有所帮助。
1. 故事偏误
有两个故事,故事一:“国王死了,王后也死了。”故事二:“国王死了,随后王后伤心死去。”每个人都会记住第二个故事,因为这两次死亡不是简单地先后发生,而是有情感联系。故事一虽然更简单,可是故事二更有意义。
每次看百岁山的广告,美丽的公主和那个老头的唯美动人却让人有点懵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人们自然也记住了这种矿泉水。所以,罗列产品的优点的广告和讲故事的广告,你会记住哪一个呢?肯定是讲故事的广告,因为我们的大脑喜欢听故事。
每次看新闻,在哪里发生了一起车祸,电视台报道的是那个倒霉蛋是怎么开车发生的车祸,采访他当时是什么感觉。我们关注的是这个倒霉蛋的故事,却不会关注问题具体出在哪里,到底是因为什么会导致他出车祸呢?为了不重要的方面,重要的方面被忽视了。
所以,在生活中,试着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拆解一些故事,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
2. 事后诸葛亮偏误
看娱乐新闻谁和谁分手了,很多人会评论说:“早就知道他们会分手,差别太大了。”或者:“他们几乎难得见面,不分手才怪。”
你做了一个选择,选择失败了,身边的人都说:“早就知道是这样。”
1998年有人预测谷歌如果有辉煌的未来一定会遭到他们的嘲笑,可是现在经济记者们都写道:谷歌的成功是不可逆转的。1914年萨拉热窝的一枪会在接下来的30年彻底改变世界,夺去5000万条人命,可在当时,1914年,没有人担心这种事。
“我早就知道。”事后回顾一切时,你也许会这么说,这种事后诸葛亮偏误是最顽固的思维错误之一。作者的建议是:多记日记,写下你的预测,不时地拿出来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
3. 司机的知识
1918年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马克斯·普朗克在德国作巡回报告。不管在哪里,他演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他的司机对他的报告烂熟于心,于是提出换换花样,司机代替教授作报告,教授戴上司机帽坐在前排。马克斯兴致盎然,欣然同意。于是,司机为一群专家听众作了一番有关量子力学的长篇报告。之后,一位物理学家举手提问,司机回答说:“我压根儿没想到,在慕尼黑这样先进的城市里还会有人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正的知识,一种是司机的知识。可惜现在,我们很难分辨真正的知识和司机的知识。
在一家企业里,也许有表演才能,有交际能力的人更受欢迎,而安安静静、固执但可靠的人不会让人相信。实际上当然不是这么回事。
怎么区分真正的知识和司机的知识呢?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就什么都不会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而“司机们”不会这样,司机们只会模仿别人表演,他们高谈阔论地说着华丽的词汇,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
这就是今天学习的三种思维错误,有没有对你有点帮助呢?我们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