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斯利说,人生包含两个部分:一是过去,是一场梦;二是未来,是一个期望。是以,我认为人生本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意义是你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注入的。梦想如若一朵两生花,一半开尽繁华,一半开尽现实。
拾光里——简陋的教室,木黑板擦不净的字痕,总是透着对希望最初的坚信。破损的书角,时时渗出前人的智慧和后人的勤奋。光着的脚丫,只是对生活现状的昭示,高昂的头颅才是梦想的载体。安静地沉浸一处,不是对书外世界的漠然,而是这才是摆脱蝉扰的最好方式。当所读之书无法用箩担挑起时,蝉竟也能带着蜕变的轮回,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向了远空。
2018年3月14日,一颗巨星陨落了,那个曾经鼓舞了大半个高中岁月的斯蒂芬· 威廉·霍金逝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震惊过后是满满的遗憾。
第一次认识他是在同学的作文里,好奇之下的我去查了关于他的很多资料,看完后我深深震撼了,一个人的内心要强大到何种地步才能使自己活得如此精彩和不屈。在我还是一个被理科逼得无所遁寻的高中生时,我曾一度把他视为我心里的神邸,我自信的以为凭着一腔热血和希望,再加一点点努力后,我的理科成绩会蒸蒸日上,可是现实却狠狠的打醒了我,因为想法和做法之间隔了一条现实的鸿沟,我并没有如预期一样逾越了鸿沟,反而摔得精疲力竭,随着时间的推逝,我渐渐的迷茫,甚至忘记了最初的梦想,我仿佛被卷进了一场旋涡之中,无所依仗,无从发力,沉沦着、迷茫着,顿顿不前的我只有不断的从成功人士的世界里去寻找些许赖以奋发的动力,此时的霍金于我而言,不再是书本里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而是一个在我恍恍惚惚的时光里给予我指引的启明星,一个真正的偶像。虽然后来的我是以一名文科生的身份上了大学,然,在那段波澜不惊的岁月里,是他激起了我内心的层层涟漪,开尽了我内心璀璨的花。
庆幸的是在短暂的困顿里,我找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我。我开始明白了一个小小的目标是可以去改变事物轨迹的。来到了大学的试炼场里,我发现人生可以有百种姿态,而你可以活出那份属于自己的“独我”姿态。
在大学这个短促而纷繁的世界里,有的人一往无前的朝着自己既定的目标努力着,有的人则加入各种社团忙忙碌碌,有的人依旧浑浑噩噩,而我算是后知后觉的那一类,当别人在商量着毕业是就业还是继续往上深造的时候,我却任在纠结未来的自己将落往那一块浮萍。偶然之下看了一部关于西部支教的电影,电影里的情节深深的感染了我,电影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十分简单,电影围绕麦积山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展开,奈何贫穷落后的麦积山留不住一个前去支教的老师,美丽的小山村里只有一直坚守信念的老校长和一个刚毕业,答应了乡亲要用所学造福乡邻的女大学生,他俩撑起了一方土地上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后来终于来了一位支教老师,宽慰了老校长,也乐坏了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他以自己的能力帮助了许许多多有困难的孩子,教会他们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后来年轻的支教老师在看到麦积山如此情景后,内心的使命感让他打算回到原来的城市,打拼出更多的天地来帮助这群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他帮助他们建新的学校,置办新的课桌……电影的情节就如它的名字一样——《麦积山的呼唤》,呼唤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教育事业的殷殷期盼。我仿佛体会到了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感,我也开始逐步确定了想成为一名老师的决心。虽然此刻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却是足够清醒的,我将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的目标迈出坚定的步伐,为了心中的梦想一点一点的积累经验,累积学识,只为有朝一日能从容的站上三尺讲台,用自己所学为他人答疑解惑。
梦想是朵两生花,一半灼灼其华,一半低到尘埃,恍若未觉。如斯岁月里,我微笑着对自己说:“笑着面对明天,期待那一场永恒的花开盛宴。”
向往高度,却从不登临巅峰的历程,才是梦想筑起的人生。勇敢地为自己筑起一个个梦想,这样的人生充满希望;勇敢地为自己筑起一个个梦想,这样的旅程步伐坚定;勇敢地为自己筑起一个个梦想,这样的生活方向明确,填满秋色。我喜欢这样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