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情绪背后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其中焦虑和抑郁未被满足的共性需求:安全感。
安全感是渴望稳定和安全的心理需求,是个人的内在精神需求,是对可能出现对身体或心理危险和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或无力感。
一、安全感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二、缺乏安全感引发的问题:
1、精神层面出现不安全感,产生一些列情绪表现:敏感、焦虑、悲观、紧张、神经质和自卑等;
2、心理疾病是由于人的需要与现实的不一致不匹配造成;
3、安全感需要是人的心理发展的起点,安全感的缺失是产生心理疾病的根源;
三、建立安全感的方法:信任是建立安全感的关键
如何建立信任?
1、关系建立的重要原则:中立非批判的无条件接纳原则;
2、无条件接纳是情绪及行为背后的原因,而非行为本身;
四、影响信任带来不安全感第一因素:自我批评
攻击与批判体现了我们对自己及他人的不信任,导致自己的不安全感,带来消极的情绪;
克服不安全感,需要学会信任。
五、打断自我批评,建立信任
打断自我批评的声音方法:
1、自我批评的话说出来,具象化成为一个人:将“我”换成“你”;
2、自我觉察:听到这些否定时的感觉和反映,回忆过去曾经相似的经历,发现攻击的声音和幼年经历的关系,厘清曾经否定的声音并不代表今天的我们是谁;
3、和自己长期不安全感对抗,回忆那些否定自己的声音,找到证明这些观点存在认知偏差的证据,列举曾经成功的经历,告诉自己这才是我们真实的样子;
4、坚持上面的练习:自我否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
5、制定改变行动的计划:改变总是会带来焦虑,自我保护的模式和内在自我批评的声音已经伴随我们很久,要是改变,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适。
让我们聚焦在想变得更好的愿望上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