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总任性
“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心想事成”是过节时人们使用最多的祝福语,发出祝福的人和接收祝福的人心里都清楚,发财可能,万事如意几乎不可能,心想事成则完全不可能,但这样的祝福年年照样热情地发出,也次次照样被高兴地接收,特别是那个“心想事成”,换一种讲法,就是“想啥有啥”,虽然最不靠谱,却最能喜悦人心,因为它道出了人们心中的最高愿望,也最能解“心隐”。
说到愿望,想起报上转载的一则帖子,帖文反向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常常感叹没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就是有意义的吗?” 事情真如帖文所言,心想事成却不见得有意义吗?我们不妨发挥想象,沿着帖文作者提供的路径推想开去,只要这推想的内核具有真实性,就可收到验证的效果:
某人为财富已思想了很久,也寻找了很久,一日拾到一片竹签,上题“任尔通身金光照,迢迢好大芳草地”,意思说的明白,财宝在一处草地里,条件是要多受路途之苦。得此指导,他干劲陡增,咬紧牙关继续跋涉,一路浅滩深渊,高山矮坡,风雨兼程,最后果然见到一浩大无边的芳草地,草地中央金光四射,他终于满身珠宝,“心想事成”,欢呼雀跃。但旷野无边,茫无南北,只有他一个人,喜悦像投进空气里的石头,没有回响,便立刻寒战、恐慌和寂寞起来。
事情的结果验证了帖文作者的观点——合己意未必有益,因为这里包含着一个心理学道理和价值标准的问题。当人们怀揣心想事成愿望的时候,潜意识里往往是以自身为出发点和价值标准的,但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幸福和价值是要通过外部来响应和强化的,置了一件新衣裳,你立刻就有出门的愿望,有了一副好歌喉,你总会产生唱于他人的冲动,否则只是自用,很快就觉着无益和无趣,就像那位寻宝的人,满身珠宝,却孤立旷野,别说赞美和羡慕,连妒忌他,讽骂他的人也没有,财富也因而失去了意义。这种“心理提醒欲”凡人皆是,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就是近年来的“刷微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注解,叫“刷存在”。其实“存在”仅靠刷是刷不成的,它至少要引起共鸣才能引来关注,这又再一次说明了个人意愿和行为与社会的相关关系,所以生活的选择是不能总是任性的。
如何选择生活的方式和道路,生活才更有意义?生命才更加厚重?那篇帖子做了以下的回答:“生命往往在于你不愿意做,但为了别人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肩负了为他人的责任而具有了重量”。说得真到位,责任做标杆,选择转方向——为他人而担起责任,为责任而克制和牺牲自我,因恩惠他人,必得回响;因为难自己,必得尊敬;因能共享,必得大乐——生命因此厚重和精彩。
如此看来,生命不能总任性,并不是一种错误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