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天,你家的扫帚依然站立”——由辉哥文章想到的

“明天,你家的扫帚依然站立”——由辉哥文章想到的

作者: 宁小宁的可能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20-02-12 18:11 被阅读0次

    昨天朋友圈兴起一股“扫把”热。了解原委之后,原来是网上盛传一则消息:美国NASA公布,由于地球引力的变化,今天是一年中唯一一天扫把可以竖起来不倒的日子。于是,许多人就想抓住这个机会,见识一下“不倒”的扫把。后来还有了延伸版本,除了扫把,筷子、菜刀、人民币等各种花样都出现了。本来,可能我看一眼就过去了,对自然科学不感冒的我实际上是恐惧直面这样的问题的;再者,扫把立与不立,对我有何影响呢?实际上,这是一种非常不具有好奇心的心理,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从反面来看,将这件事写下来,某种程度上,或许说明我现在的心理多少已经发生些许变化了。

    这源于中午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辉哥昨天的更文,他也在谈论这件事,忍不住点进去阅读文章。阅读之后,激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或者说对于“信息问题”的记忆。我曾在C计划付费学过一次逻辑课,免费学过一次信息素养课,这两堂课都讲到信息社会有关信息的真假及判断的问题。将昨天的这个问题放大,背后依然是信息识别、判断,批判思考的问题。从课程的角度来说,昨天的NASA扫把挑战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而辉哥的文章是一份完美的“作业”。

    当我们每天面对充斥眼前的信息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假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首先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为什么要判断信息的真假。在辉哥文章的下方留言里,点赞排名第一的留言是“大家都是憋得慌,凑个热闹罢了,无需较真”,外加一个调皮笑脸表情包。由此可见大多数人的态度,说得更严谨些,是阅读过这篇文章的大多数人的态度。一开始,我有些认同这位读者的观点,或许这样的“娱乐”——假如真是娱乐——我确实反应过度了些。昨天,我的一位比较好的朋友也在朋友圈发了那张图片,我想了想,最后给他评论,“后天(扫把)也可以(立起来)”,外加一个斜眼笑的表情包;后来,我们都认识的另一位同学又评论到,“你这样老了是要被骗着买保健品的”。然而,这则朋友圈的当事人对我俩的评论毫无反应。我所能设想的原因和辉哥那位留言的读者相同,我的朋友或许也只是求一乐趣而已,而我和另一位同学却扮演着不知趣的角色,让他扫兴。在平常的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一定是常常出现的,揭穿真相的那个人被认为“无趣”,被大家所不喜。

    我原本也不是多么较真的人,也从来不想充当那个被人视为不懂情趣的人,为何这次的问题却较了真?并且,我心里认为以后都应该较真。反思起来,除了与课程学习有关,也与这次疫情有关。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网络信息就像空气,无时无刻填满着我们的空间。原本可以便捷、低成本的享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但现状是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未经判断的信息不仅不值得相信,更不值得应用。在这次严重、漫长的疫情期间,出现过太多谣言,歪曲舆论导向,干扰大量缺少判断的群体;许多网友凭借一面之词或者盲目跟风,在微博上做不负责任的键盘侠;还有在我的身边,父母以及一些年长的亲戚,经常转发各种“看到必转”消息,常常不知如何劝说。因此,我想,那就从自己开始较真,多一个人较真,就少一个人轻信,或许可以让谣言的脚步越来越短,让科学的声音越传越远。

    那么,如何判断消息的可信度呢?前面说过辉哥的文章是一份漂亮的答卷。首先,核查信息源。一则信息来自哪里,是一手信息还是二手甚至多次转手的信息。本次的事件明确指出了信息源,即NASA。因此,辉哥在朋友圈看到消息,产生怀疑和亲身试验失败后,接着就想到要去找信息的源头:NASA的推特以及官网。结果发现,查无此文。如果碰到信息源缺失、甚至模糊的情况,则需更加谨慎,因为这样的信息极有可能是伪造的,比如在微信群常常不明就里的一则消息砸来:妇幼保健院紧急通知:现在得白血病的小孩越来越多,请告诉家里有小孩的朋友,旺仔牛奶、可口可乐、爽歪歪、娃哈哈AD钙奶、未来星、QQ星、美汁源果粒奶优菠萝味的,都含有肉毒杆菌。现在紧急召回。有孩子的都转下!!没有孩子的也请友情转转!!大家行动起来,传递一份我们的爱心!健康最重要!(国际妇保办宣)。所谓的“妇幼保健院”是哪里的“保健院”呢,“国际妇保办”有这样的机构吗,能找到官方信息吗?这些消息由于来源非常不明确,尤其不可轻信。对于来源不清的信息,需要尽可能去回溯一手信息源。对于已经查找到信息源的信息,接着需要判断信息源的身份,是可疑还是可靠,例如NASA,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可靠的,但如果一则消息经过回溯来自一个从未听过、缺乏权威性和专业性的机构,还能相信吗?

    第三步,对于出自官方正规机构或知名的组织等的信息,需要判断自己所看到的信息与原始信息是否相符。在开头提到的例子中,辉哥敏锐地注意到了消息中的时间——”今天“,在他查证英文网站发现的相关消息中,提到的美国当地时间是”2月10日“,如果以2月10日0:00—24:00计算,那么中国的时间是2月10日13:00—2月11日13:00。在辉哥查证英文网站时,当地时间已过,已经有外国网友声称自己家的扫帚仍然屹立不倒。在发现消息并非出自NASA之后,辉哥继续查找了其他英文网站,抓住消息中的“时间”再次证明了这则消息的不可靠。也就是所看到的信息与原始信息不相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提出,即有人可能更加容易轻信外媒的信息。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世界上只有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信息的真假不会因为地域而改变,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做出可靠的判断。在这一步,对于身份存疑的机构发布的信息也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两个:一,检查信息提供的证据是否可靠;二,寻找其他证据,以判断信息是真是伪。如果证据完整可靠,即使发布信息的机构——信息源——不为人知,信息也是可以相信的。反之,在没有完整、可靠证据的情况,任何媒体的信息都可以保留一份怀疑。如果信息源身份存疑,我们还可以通过寻找其他证据——旁证——的方式来判断信息是否可信。例如某地方媒体报道的一则信息,可以去寻找国家层级的报道;某民间组织的信息可以去寻找官方组织或其他民间组织的信息进行查证。总之,判断一则消息可信与否,需要有真凭实据。但也不排除遇到寻找旁证后,仍然无法判定消息真假的情况,此时,消息处于“存疑”状态,也即意味着根据目前掌握的证据无法做出最终判断,问题需要继续研究。

    在NASA的例子中,辉哥查找到的旁证是CNN的消息,相对而言,CNN作为较为可信的外媒,揭示了“扫把站立”背后的原理,即“重心靠近地板”,根据重心的知识,这个原理是可信的。辉哥还通过国内搜索引擎的结果解释了这则消息由国外传至国内时,时间被删改的缘由。实际上,这也是不可轻信国外消息的理由之一,有些传播者可能利用语言的隔阂,对国外信息进行任意编辑,再传至国内,混淆信息接受者。至此,这则谣言,就从信息源、证据、传播方向、原理各方面得到完全澄清了。

    根据C计划课程内容制作

    写到最后,我再一次想起辉哥文章中最打动我的那句话:“缺少判断力是众人的特征”。如果不是看到辉哥的文章,我不会将这件事记录下来,将自己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并且进一步加深对信息判断力的理解。因为,当我第一眼看到朋友圈,我求证的方法是进入“腾讯较真”小程序,它告诉我那是一则假消息,我相信了,我没有经历任何的思考和求证过程,我便知道了这是一则不可相信的“娱乐”新闻。然而,真正的判断力不应该是不劳而获的。我不想再做那个所谓“有趣”的人,我想做一个具有判断力的“较真”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天,你家的扫帚依然站立”——由辉哥文章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mc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