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来德五年的日子。2013年10月20号,我从上海起飞,再次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正式开始在德国生活。新工作报道的日子是11月1号。
记得很清楚,当时一推门就看到家里挂着公公婆婆准备的五彩缤纷的“Herzlich Willkommen” (热烈欢迎)的条幅和他们的笑脸,心里暖暖的。公寓里新家具全部到位,收拾的干干净净布置的清清爽爽。看得出他们之前帮着搬家收拾花了不少时间和心血,一切都在我来之前准备就绪了。虽说是租的公寓,却是我和老公第一个正式的自己的家,使用面积近100平米,客厅一面墙全是大玻璃窗,还有两个小阳台。跟在美国合租的房子比起来好多了,又宽敞又明亮,当时觉得条件已经非常好了。这也是我们正式结束美德之间五年长跑的异地恋,终于在一起了。
那时心里很怀念在美国读书的那个小镇,尤其十月恰逢秋季,都是红叶的季节。有时候看科隆马路两边的红叶,觉得就像在新英格兰地区一样。
第一份离开学校的正式工作,诚惶诚恐的开始做。一心向往管理咨询的工作,虽说不是MBB的外部咨询,也算是挺有名的医药公司内部咨询,又是咨询的R&D部门还算对口。不过和真正的做研究道路相比还是算转行了,生怕做不好愧对了名校的抬头让人笑话,所以用了不少心思学,也积极主动的拓展职场人际圈,很快就很上手了。项目一个接一个,做过的客户指名还要我接项目。可能我心里觉得毕竟不是MBB的咨询公司,有点屈就了,所以升职的愿望就特别强烈。入职半年的performance review上,我直接跟老板提,我想升职。老板吓一跳,说一般都是两年升一级,博士学位或者表现特别突出的可以减半年, 最少也要一年半,入职一年后就升职很难。我说那离下一个级别你觉得我哪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如果你在人事大会上帮我争取,需要哪些证明和例子?他想了想说那可能还要ABC这几个方面,我们可以试试,不过我不能保证。结果,入职11个月后的人事大会上关于我升职的讨论通过了,2014年11月的年会上我喜气洋洋的上台“领奖”,完成了从职场菜鸟到资深咨询员的变化。这大概是我从职场学到的第一课:不要吝啬于表达你的野心,对于职业目标,多说说我可以,或者问问为什么我不可以。
也听说有人眼红,背后议论凭啥我能升那么快。我也懒得解释,该干啥干啥。过了一年半,我又升了两级,直接啪啪啪打脸了,这是后话。
话说我也是这么push我老公哒,他在外部咨询公司工作,人有能力又聪明勤奋,不过是典型的德国人,你懂的,踏踏实实做事情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说那也得让人看到你是金子啊,大家都很忙的。。。果然叨叨了一年也轻松升了个级,孺子可教也。
我也不是一直这么要上进的。一看时间一晃马上30了,赶紧生个娃吧,反正合同试用期也过了,职位也升了,耽误一下下不要紧。于是就怀孕了。活儿照干,咨询这行出差是标配,每周都要出差去客户周一到周四,运动服和运动鞋我都直接寄存在柏林希尔顿酒店里不往回拿了,在酒店住的时间比在家还多。怀孕了我挺高兴,说我不能坐飞机出差了,我老板奸笑着说,行!那不坐飞机了你坐火车吧!&@$@我勒个去,科隆到柏林,飞机一小时,火车哐当哐当五小时如果不晚点的话。那时staff在一个药厂研发战略规划项目,非常重要,客户级别都超高,我们人手又紧缺,我一个人负责6个workstream! 为了不影响周一重要的会议,我经常周日下午就火车晃去柏林了,周四晚上坐六七点的火车,到科隆都夜里十一二点了,经常在出租车上就睡着了(现在看看要感谢出租车司机不杀之恩)。挺着肚子出差到八个月给客户做一整天的workshop, 客户吓死了说你别动,你坐着,你要啥我来拿。
不过那个时候的生活方式现在还是挺怀念的!不用打扫房间,一日三餐不愁,西装笔挺人模人样,出入都是五星酒店,出差都是公务仓,可以满足下我小小的虚荣心。希尔顿早就熬成钻石卡了,天天去executive lounge吃早餐晚餐,晚上活儿干完了,和“同是出差沦落人”的同事朋友们去酒吧聊天吐槽。和美剧里咨询师花天酒地的生活差不多。现在两个娃,晚上都是想今天先搞哪个洗澡先放倒哪个的问题,完全两个世界。我很喜欢出差的,我很喜欢出差的,我很喜欢出差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于是来德两年后,2015年11月老大乐乐出生。感谢德国一年的带薪产假,让我体验了一把全职妈妈的生活。刚开始还好,后来就盼着上班了,2016年11月,迫不及待的把娃塞到幼儿园就去上班了。返工三个月以后有个机会挺好的,在总部工作,高大上的工作内容,职位又升了两级,就跳了,这是运气好。去之前我说我不要出差,我新老板说没关系,你不出差也可以的。去了以后发现除了我以外每个人都出差到疯掉,而且是全球跑。据说我去之前那年新老板在外面跑了40多个星期,去掉德国的零零总总的假期也就是几乎每周在世界的一个角落的意思。
而我出次差却不能说走就走。老公接过我的火炬开始周一到周四出差指望不上,要么请公公婆婆请假驱车300多公里来照顾孩子,要么花钱请保姆住家。短期一两天还可以,长了都是劳命伤财的事。短期短途离开也有很多狗血的不可控因素。我记得有次就在很近的波恩给个talk,开始演讲前一刻钟接到幼儿园电话说儿子有点发烧最好现在接走,我马上打电话给保姆她有事在外没法接,我顷刻之间大汗淋漓,那次是幼儿园老师好心给领回她家了直到我回来。还有一次就在科隆,给一个比赛做评委,我知道保姆那天有事来不了,特地让公司中介提前找了另外一个来当班,都确认了地址也给人家了,结果人家导航导错了,回头时堵在高速上,我心急火燎的走不了,幸好好邻居路过,把儿子收留了直到我回来。就是晚上出去吃个饭也没那么简单了,团队总问我有没有空搞个聚餐,我说你们先等下,我有没有空不算,我得问问我家保姆有没有空。。。
新岗位刚开始真是虐,好在都撑下来了。我这个人很在乎行业名誉的,所以经常死磕。干了一年,做的还不错,上上下下评价都很好,第二年手里的经费翻了近一倍。我觉得摊子大了好累啊,好想休息一下啊,再生个娃休息一年吧!对于职业追求可以暂时缓一缓了,毕竟很多德国人在我目前这个职位上退休也蛮开心的,而且短期内再升级也不太现实很多方面还得磨练磨练,也不在乎这一两年。说怀2017年11月份就怀上了(话说又是11月份,好像重要的事都是11月份发生的),我记得清楚是因为11月去赫尔辛基参加创投大会,两万人的会场无数好项目和好讲座,high了三天,天天和同事们喝酒吹牛皮。回来发现怀孕后特别担心那些酒会不会对胎儿有影响。医生翻个白眼,你喝酒的时候才几个星期啊,神经系统还没开始长呢。好事成双还是个心心念的女儿。2018年8月20号老二小悦悦出生,一个小甜心,成天笑哈哈,真的超级好带比他哥小时候好带多了。
碎碎念了这么多。总而言之就是来德五年,完成了一些人生大事,买车买房成家立业生了两个娃,职场上三年半跳了三级,体验了全职妈妈一年半。我觉得总体规划的还是蛮好的,可以打80分。当然和我那些牛人同学是没法比的,他们或做大牛教授,或创业成功,或财务自由。我们俩就是收入还不错的小工薪,过着德国式平淡幸福的小日子。谈不上经验,我个人的感受是先立业再成家会比较顺,职业上冲一冲,然后就有空间可以缓一缓顾及一下家庭的发展。孩子照顾的好,看着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我也更有自信,带他们的过程中也能磨练耐心和改进说话交流的方式。带着从孩子们身上吸取的更多的力量、感悟和从容的心态,再满血复活回到工作中去。
我不怎么相信“工作家庭平衡”的说法,没有什么平衡不平衡,只是在某阶段它们的重要程度和优先级别不同而已。很多时候由于自身能力或者环境条件所限,并不是所有的事任何时候都能做,不过如果决定做就要做做好。很多德国妈妈重返职场都是从半职或者更少的工时做起,一上来全职的很少。可是我就是喜欢工作啊,觉得做的事情很有意义和价值,顺便还有些成就感。另一部分是觉得自己做全职妈妈的能力有限,不能变着花样和孩子玩,很容易没耐心开始吼,也没法烘培烧饭样样家务做的好还能把各种社交活动安排的很好。我总觉得乐乐在幼儿园玩啊学啊比我教的好多了,我觉得还是把他们交给资质更好的人带更放心。所以我情愿把工资花出去请资质好的人帮我看孩子帮我做家务,合理配置资源各取所需么。不过感受也是会变的,自从老大长大了三岁左右真是太可爱了,和人交流很多每天叽里呱啦嘴巴不停的讲,每天像海绵一样吸收新知识产生新想法问各种问题,求知欲超级强烈。这个时候我反而开始对和他相处的时间格外珍惜,因为觉得和他聊天真的蛮有趣的。小的也是,虽说只有两个月大,醒的时候各种表情包让我忍俊不禁,不过大部分时间在呼呼大睡,我反而盼着她快点醒来和她玩,让我成天想腻着她。说不定未来哪天,我就做全职太太呢哈哈哈。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好处也不能全占,所以既要对现在拥有的心存感激,也不会遗憾错过的或者没有的。套用现在流行的观点就是:不害怕、不后悔。
纪念来德五年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