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模型落地难的问题
第一次听到“DDD模型难落地”,是刚转到咨询的第一个年会上。我当时内心的OS是“DDD模型难落地?怎么会?我都落地了3年多了,难道我一直都是在做假的DDD?”。然而,很快,我就啪啪打脸了。参加完年会,我的第一个基于DDD重构的咨询,卡在了DDD战术设计落地上。
那么为什么DDD模型在客户那儿比在我们自己更难落地?
做DDD建模的目的不同
- 为了更好的支持业务
我们团队建模主要是为了让模型能够更适用现有的业务。没有最好的模型,只有最适合的模型。只要将所有业务带入到模型中去验证能符合,就是好模型。 - 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模型
客户做DDD建模,基本都是为了为了获得一个更好的模型。为了获得一个更好,更全的模型,往往会引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需求,同时引入多方人员参与建模。这个过程建出来的模型可能会出现对当前的业务支持没有那么好,而是一个更适合“未来”的模型。因此,当想把现有模型进行修改时,可能会出现不适用的情况。
做DDD模型的改造方式不同
- 小规模/迭代式落地
当模型建好以后,我们团队会将现有模型和原有模型进行比对。然后制定改造计划,对现有模型一步一步的改造成我们期望的模型。然后将各个步骤拆分成技术卡,分散到各个迭代中去。 - 大规模/一次性落地
当模型建好以后,对比现有模型和原有模型后,客户一般会有2种方式进行改造- 拉个独立的分支进行修改,修改完合并回原来的分支。然而,合并回原分支的时候,往往需要解决过多的冲突。最终可能导致放弃。
- 直接在原有分支进行修改,改完模型后,需要花很长时间去修复坏了的功能,导致整个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不可用。
做DDD建模的规模不同
- 轻量级
我们团队建模的时候,基本都是轻量级建模。每个迭代(2周一个迭代)开始的时候,基于新增的需求,我们会简单的做一次模型匹配,看现有的模型是不是还能满足需求。如果是微调,模型修改会通过Code Review的时候,跟大家进行同步。如果需要大改或者比较复杂,我们会让2-3个核心人员(开发,测试,业务)进行DDD模型设计,并将结果同步给大家,并做进一步的答疑(大约占用大计1-2小时的时间)。整个过程占用的时间不会太多,不会影响项目交付的进度,每次模型修改不会太大,全员信息同步的效率高。 - 重量级
客户的建模的时候,基本都是重量级建模,客户基本上会把现有系统的整个/大部分功能进行梳理,然后对整个/大部分功能进行建模,整个过程耗费时间久,参与人员多,且基本都是脱产建模。常常会遇到在建模的过程中,某些人员只负责部分模块的开发和设计,对其他模块不了解,从而容易跑神,造成同步效率低。同时,大家都脱产去建模,项目交付压力会很大。
DDD模型如何正确落地
- 轻量级建模
以迭代为周期,每个迭代进行增量的建模,降低建模成本。 - 小步改造
不要想着花一段时间专门改模型,改架构。单纯的做技术卡是没有业务价值的,将架构改造,模型重构的事情分成多个小步骤,融入到每个迭代中,一步一步的做。 - 没有银弹,60分就可以了
不要想着建出一个很好的模型,再也不用改了。随着时间的变化,业务形态的变化,我们的模型一定会跟着变化的,所以,只要能满足现有业务的模型就是好的模型。 - 工具可视化模型
通过工具可视化展示代码模型,帮助大家直观的进行模型分析和模型守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