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百合的《忆江南》(白居易)

百合的《忆江南》(白居易)

作者: 诗书优游的百合 | 来源:发表于2020-01-31 19:22 被阅读0次
    白居易《忆江南》其三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作为天堂唯二之选中的一个,苏州就是大多数中国人歌里画里、梦里想象里最美的江南水乡。本期带大家了解“吴文化”的代表城市苏州,伴着苏州的苏州园林、小桥流水、杏花春雨、夏日荷塘、采茶姑娘、苏州绣娘、吴侬软语、琅琅书香……一起欣赏白居易的《忆江南》。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


    朗诵和诵的音频

    小令:白居易《忆江南》三首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右下角的小红点表示的,看看你是否能很快找到所有的入声字。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或者画一个空心圆),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或者画一个实心圆),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赏析文本

    忆江南

            在我上一期刘禹锡《乌衣巷》的分享中说到江苏文化主要由“金陵文化”、“吴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所以在了解过“六朝如梦,金粉成灰”的六朝古都南京,领略了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兴衰变迁后,这一期我想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吴文化”的代表著名的江南水乡——苏州。

            说到苏州,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马上就会想起我在上一期赏析里说到的出自宋代范成大《吴郡志》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谚语。在准备这期分享的过程中妈妈还给我推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苏州民歌《苏州好风光》,她说这是她上学时常听的,这次重听才知道,这首由/大九连环调/《姑苏风光》重新编配而成的歌已经于2004年被确定为苏州市市歌。歌里唱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城里有园林,城外有水乡,苏州好风光……春季里杏花开,雨中采茶忙;夏日里荷花塘,琵琶丁冬响。摇起小船,轻弹柔唱,桥洞里面看月亮。秋天里桂花香,庭院书声朗;冬季里腊梅放,太湖连长江。推开门窗,青山绿水巧手绣出新天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韵今风,天下美名扬!说不尽苏州好风光!”这首歌唱出了苏州许多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人间天堂、园林、水乡、小桥流水、小船月亮、杏花春雨、夏日荷塘、秋日桂香、冬日腊梅、采茶姑娘、苏州绣娘、还有庭院小巷中的琅琅书香、还有琵琶叮咚伴着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还有浩渺太湖连着奔流不息的长江……作为天堂唯二之选中的一个,苏州就是大多数中国人歌里画里、梦里想象里最美的江南水乡。现实中和历史上的苏州也确实是这样一座有着无穷魅力的城市。

    苏    州

            苏州,简称“苏”,古代叫吴、姑苏、平江府,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近2500年的历史,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上一期分享江苏的历史的时候我讲到过《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记载:“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说的是商朝末年,中国西北地区姬姓周氏族首领古公亶父之子泰伯、仲雍,为了让自己的父亲能把氏族首领的位子传给自己的弟弟、后来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的父亲季历,主动避位让贤,从岐山下的周原千里南奔,来到了当时还是“断发文身”连衣服都不穿的蛮夷生活的长江下游南岸,与当地居民结合建立了“勾吴之国”,这个“勾吴之国”就在今无锡、苏州一带。周武王灭商后,寻得已在吴地为君主的泰伯和仲雍的五世孙周章,封其为诸候,“勾吴”遂成为诸侯国,正式纳入西周版图。周简王元年,寿梦继位称王,吴国始有确切纪年。从寿梦起,吴国国势日盛,并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跻身大国争霸的行列,在历史上演绎了伍子胥奔吴,专诸刺王僚、吴王阖闾称霸、伍子胥带吴军灭楚以及吴越争霸等一幕幕大戏。其中阖闾之子夫差继位后越王勾践选越国美女西施入吴、自己卧薪尝胆最后三千越甲灭吴的故事最广为人知。

            被越国灭掉之前阖闾、夫差为王的时期正是吴国的鼎盛时期,这鼎盛时期的吴国都城正是伍子胥为吴王阖闾所筑的阖闾大城,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城。这座吴国新都城有城门八座,以西门阊门为首门。从汉代王充《论衡·书虚》的一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阊门特殊的地位:“传书或言:颜渊与孔子俱上鲁太山,孔子东南望,吴阊门外有系白马,引颜渊指以示之曰:‘若见吴昌门乎?’颜渊曰:‘见之。’孔子曰:‘门外何有?’曰:‘有如系练之状。’”孔老夫子和颜渊爬上泰山,什么也不看,就是朝大江之南眺望,而看到的恰是吴都阊门,这是因为当时的吴国正在迅速崛起,而在孔子眼里阊门正可以代表阖闾大城。在分享王维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这首诗时我讲到过“阊阖”是天宫之门,《吴越春秋》记载:“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阊阖风也。”可见以“阊门”命名,表达的即是气通天宫之意,表示吴国将得到天神保佑,日臻强盛。陆机在《吴趋行》里说“吴趋自有史,请从阊门起”,历代吟咏姑苏城的诗词也多以“阊门”指代,如李商隐《无题》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晚年退居苏州的著名词人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诗人们也都爱到阊门/或饱览苏州城秀美的江南风光,/或抒发慨今思古之情:王安石《泊舟姑苏》时的游赏是“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曾做过苏州刺史的大诗人刘禹锡《别苏州》时感叹“流水阊门外,秋风吹柳条。从来送客处,今日自魂销。”同样做过苏州刺史的大诗人白居易《登阊门闲望》时则看到“阊门四望郁苍苍,始觉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苏州阊门享有盛名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明清时期苏州是人人向往的富贵风流之地,而阊门这一带则是全苏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红楼梦》开篇就说“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明代大才子唐寅的诗作《阊门即事》写道:“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可见苏州和阊门的繁华。清代乾隆年间的名画《姑苏繁华图》也表现了当时阊门至枫桥的十里长街万商云集的盛况。清代还在阊门城楼上高挂“气通阊阖”匾,现在苏州城门内路南侧也新建了一座花岗岩四角亭,亭中竖有一块“气通阊阖”石碑。可以说这座“阊门”见证了苏州城两千五百余年的沧桑变迁,也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也许苏州城在建成之初就有了人间天堂的意味了。

    苏州阊门

            和江南的其他历史名城一样,历史上苏州的繁盛也是由于其经济地位的提升。两汉到三国它的名称和隶属虽然多有变动,但一直都是吴地的首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和隋唐大运河的开通使得苏州成了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政治地位也水涨船高。隋灭掉陈后以城西有姑苏山之故易吴州为苏州,这是苏州得名之始。经过唐宋元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苏州已如前面说到的成为著名的富贵繁华之地了。

            苏州的另一个名片“苏州园林”也开启于吴越争霸时期。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因战败赴吴作人质,同时进贡大量珍贵财富和美女取悦夫差。夫差宠爱越王进贡来的美女西施,特地在苏州的灵岩山上为她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离宫——馆娃宫。《吴越春秋》记载“阖闾城西,有山号砚石,上有馆娃宫。”砚石山便是如今灵岩山的别称。据说宫内“铜勾玉槛,饰以珠玉”,楼阁玲珑,金碧辉煌。也因此“馆娃宫”、“吴宫”以及“姑苏台”和越国美女西施便成了诗人吟咏那一段历史、发思古之幽情的最好素材,同时也是苏州的文化符号。刘禹锡登临馆娃宫旧址俯瞰姑苏台时就有诗曰:“宫馆贮娇娃,当时意大夸。艳倾吴国尽,笑入楚王家。”李白对这一题材情有独钟,写入不止一首诗中,如《咏西施/苎萝山》:“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还有《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王维也有《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红楼梦》里林黛玉的《五美吟•西施》也道“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上浣纱。”可以说馆娃宫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比较完备的早期园林,它也开启了苏州园林的建造历史。

            帝王建造宫苑在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都有,而苏州后世独以园林著称,恐怕还跟苏州独特地理风貌有关。苏州被马可·波罗盛赞为“东方威尼斯”,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流纵横交错,湖沟塘堰星罗棋布,极利于因水就势造园,附近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其造园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加上苏州地区历代百业兴旺,官富民殷,完全有条件追求高质量的居住环境。而苏州民风历来崇尚艺术,无论是乡野民居,还是官衙贾第,都追求自然美景和匠心独运的人文雅趣的完美结合,就像叶圣陶先生《苏州园林》里写的:“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这些因素都大大促进了苏州古典园林的发展。

    苏州园林

            苏州江南水乡的美景也是诗人的最爱。杜荀鹤的《送人游吴》:“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写出了苏州最典型的景色:处处小桥流水,家家种菱藕、织绮罗。范成大的《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不但可见春水画船、石桥朱塔的美景,也分明可见/繁忙的运河水道的古堤横塘上/依依惜别的场景。白居易的《登阊门闲望》则不但看到了“阖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还看到了“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的当时繁华,和“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的古迹风光。

            苏州不仅自然景色和园林景观举世无双,苏州画、苏州话和苏州人同样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清雅秀丽和温婉怡人。明清的苏州是文教兴盛之乡,读书考科举以及文人写诗作画的气氛非常浓厚,而苏州发达的商业经济也让一批文人画家可以以书画为养家糊口甚至安身立命的职业。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明正德、嘉靖时期,由于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的努力,最终形成了有着广泛影响的“吴门画派”。这些文人画家崇尚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相结合的绘画艺术,强调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等要素,作品多为即兴抒情之作,提倡清新素雅而趋于平淡天真的艺术风格,并使得这种画风成为明代绘画的主流形态。

            我们常用“吴侬软语”来形容如莺啼燕呢喃的江南美女说话的声音,这“吴侬软语”就是指以优雅著称的苏州话。这恐怕是江南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我听说南方人自己就有这样的说法“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发嗲”,或者“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湖南人讲话”,说的就是苏州人哪怕是吵架也软糯动听,胜过听其他方言说甜言蜜语。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所以苏州话的发音确实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难怪苏州评弹风靡江南,也难怪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的昆曲兴起于元末明初时苏州的昆山、太仓一带,并让苏州城镇乡村的人们迷恋到如醉如狂的地步。

            说到“吴侬软语”自然就想到苏州美女。有意思的是人们最熟悉的“苏州美女”有的却并不是苏州人,甚至不是现实中人。比如“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大家都知道是越国人,但无可否认的是/西施大放异彩却是在吴宫里。文学艺术中的苏州美女最著名的自然是《红楼梦》里的“潇湘妃子”林黛玉,香菱则是姑苏城甄士隐家的小姐甄英莲。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大美女“神仙姐姐”王语嫣也是姑苏人,据说是金大师照着他的梦中情人苏州美女夏梦塑造的。历史上确有其人的苏州美女恐怕是“秦淮八艳”里的李香君、董小宛、陈圆圆和柳如是,她们或者是苏州人,或者自幼在苏州生活。现代诗里还有一个最诗意的苏州美女,那是一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里的像“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没错,她就是著名诗人戴望舒的《雨巷》里的苏州姑娘,这优美的诗句给苏州留下了美丽的“丁香巷”。

    《姑苏繁华图》

            这样的“人间天堂”苏州自然和诗人有着非常深的缘分。比如说唐朝诗人韦应物52岁时来到苏州做刺史,并在三年后卒于苏州官舍,因此被称为“韦苏州”。同样作过苏州刺史的大诗人还有白居易、刘禹锡,所以两人都写过许多吟咏苏州的诗篇。其中白居易《重答刘和州》中自谦“敢有文章替左司”,“左司”说的就是韦应物,而刘和州就是好友刘禹锡。明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则就是苏州人,并在卷入科场舞弊案大受打击后隐于苏州桃花坞,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画作和诗作,比如脍炙人口的《桃花庵诗》。晚年退居苏州的还有前面提到过的著名词人贺铸。其他写过吟咏苏州的诗词名作的还有李白、崔颢、张籍、杜牧、许浑、杜荀鹤、欧阳炯、苏轼、姜夔、吴伟业、王国维,简直数不胜数。

            这么多大诗人的那么多传世之作,我到底选择哪一首做我本期分享的主题诗呢?2017年江苏"致我亲爱的家乡——江苏最美诗词大会"活动中百万民众网络投票选出的最能代表苏州城市风貌和文化历史的诗是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也是我首先想到的苏州的代言诗作,但在“二十四节气主题诗词分享”系列中霜降那一期我已经分享过这首诗了,而且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虽然意境绝美、艺术超妙,并且成就了诗歌史上的数个奇迹,但它并不适合我这期苏州“人间天堂”的主题,所以最后我“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白居易的词《忆江南》三首来给大家分享。这么优美绝佳、脍炙人口的词作我为什么要说是“退而求其次”呢?听完我的赏析你就知道了。

            作者白居易我在“二十四节气主题诗词分享”系列中小暑那一期讲《直中书省》时已经详细介绍过了,这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大诗人眼中的苏州和江南。

    吴冠中的水墨江南

            “忆江南”是一个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等,这些曲名跟汉代以来大量吟咏江南的诗歌有关。“忆江南”自创调之初就十分流行,在被人传唱、欣赏、接受的过程中得以流传到后世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别名。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云:“《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认为这个词牌是李德裕所创,但《敦煌曲初探·后记》里则记载了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的《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相同,可见李德裕之前已经有这一词调了。而白居易的这三首《忆江南》是现存较早的唐人词作中的名篇。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谙的意思是熟悉,白居易十几岁的时候就避难旅居与苏、杭二州,822年至824年任杭州刺史两年、825年至826年任苏州刺史一年,所以诗人说江南的好风景我是很熟悉的。“江花”指的是江边的花朵,还有一种非主流的说法是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就是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绿如蓝”则是绿得比蓝草还要绿。“如”的用法和上句的“胜”互文见义,有胜过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蓝”并不是指颜色“蓝”,而是指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这第一首就是说: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啊,这风景是我曾经非常熟悉的。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还要红,而江水的碧绿则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第二首“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山寺月中寻桂子”这句,作者在《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duo4。”桂子就是桂花,杭州的桂花是有名的秋日风景,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这首词中就写到过:“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郡亭”指的是白居易杭州刺史衙署内花园里的亭台,正临近钱塘江,在八月十五中秋前后正可以“近水楼台”优哉游哉地看著名的“钱塘江大潮”。这首就是说:江南的回忆,最美好的回忆就是杭州:凉爽的秋日里趁着皎洁的月色去天竺寺寻那桂子的清香,枕卧在郡亭上欣赏澎湃汹涌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重游?

            最后我们来看这最直接写苏州的第三首:“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吴宫”就是前面介绍过的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竹叶”是一种酒的名字,即竹叶青,也泛指美酒,张协在《七命》中就有:“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píng接”。“吴娃”的“娃”原为吴地对美女的称呼,扬雄的《方言》曰“娃,美也。吴楚衡淮之间曰娃。 吴有馆娃之宫。”枚乘在《七发》中就描写过:“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lǘ娵jū、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 李善 注:“皆美女也。”所以“吴娃”在这里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用来形容舞伎之美,吴娃舞得像春天的芙蓉花一样美不胜收、令人沉醉。早晚并不是指早上而晚上,而是询问之语,犹言“何时”。这第三首就是说:江南的回忆,其次最美好的回忆就是苏州的吴宫,喝一口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曲吴宫的美女双双起舞像迷人的芙蓉。早晚我一定还会和这美好的回忆再次相逢。

            宝历二年826年2月,苏州刺史任上的白居易骑马出巡时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受了伤,加上眼疾逐渐加重,衰老和疾病的双重折磨使55岁的诗人萌生了退意,于当年秋天,离开了苏州,之后再也没踏上江南的土地。12年后的秋天,一位苏州的老朋友兼老下属登门造访闲居洛阳的白居易,许多尘封的江南记忆涌上心头,他感慨万端,写下了这三首脍炙人口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这《忆江南》三首中,第一首泛忆江南,兼包苏杭,写的是典型的江南春景,美不胜收。全词五句,一开口即赞颂“江南好!”正因为“好”,才不能不“忆”。“风景旧曾谙”一句,说明那江南风景之“好”不是听人说的,而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因而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如此便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接下去即用两句词写他“旧曾谙”的江南美风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日出”、“春来”,互文见义。春来百花盛开原本就已鲜艳夺目,在红日普照之下更是红得耀眼。在这里,红花和红日因同色相烘染而提高了色彩的明亮度。而春江水绿又因艳阳高照,更显得绿波粼粼,江岸的红花和莹莹绿水又因异色相映衬而加强了色彩的鲜明性。春日融融之下,江花艳红、江水碧绿,二者映衬红者更红,“红胜火”,绿者更绿,“绿如蓝”,这是怎样诱人的江南春景啊!

            在白居易之前,杜甫写景善于着色。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都明丽如画。而诗中异色相映衬的手法显然起了重要作用。白居易似乎有意学习杜甫这一笔法,如“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秋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题岳阳楼》)、“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正月三日闲行》)诸联,都因映衬手法的运用而获得了色彩鲜明的艺术效果。而这首《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更在师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明媚的春光里,从初日、江花、江水、火焰、蓼蓝那里取来颜色,兼用烘染、映衬手法交替综错,又济之以贴切的比喻,从而构成了绚烂满眼的阳春烟景,不仅色彩明丽,生机盎然,而且层次丰富,令人一唱三叹。

            这首词层次之丰富至此还没穷尽:题目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又隐含了以北方春晚映衬江南春早之意。诗人此时身在洛阳,以无限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比起江南来洛阳的春天自然来得晚,作者写于洛阳的《魏王堤》即云:“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鸟慵啼”,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一点儿春意,怎不让诗人更加怀念江南的春天!不光花发得比江南晚,水也有区别。洛阳有洛水、伊水,离黄河也不远,但即使春天已经来临,这些水也不可能像江南春水那样碧绿。因此诗人竭力追忆江南春景,从内心深处赞叹“江南好”。也因此而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无限美好的春景之后,诗人情不自禁地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既毫无保留地表现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深长的无穷韵味。词虽收束,而余情摇漾,自然引出下面的第二首和第三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第二首词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领起,前三字“江南忆”和第一首词的最后三字“忆江南”勾连,形成词意的内在连续性。后五字“最忆是杭州”又直接表白自己最喜爱的江南城市杭州。如果说第一首词像画家从鸟瞰的角度大笔挥洒而成的江南春意图,那么,第二首词便像一幅悉心描摹了两个特写的意蕴无穷的杭州秋景画卷。

            白居易其实很爱杭州西湖的春天,我们可能都读过他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但在这首词里他却偏偏不写杭州之春,为的应该是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复。他写杭州之秋,一写天竺寺赏月赏桂,一写郡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写出了杭州秋色的两种境界。“山寺月中寻桂子”本就是清雅至极的赏心乐事,“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的传说又使得这清幽的美景蒙上一层神话色彩,更显得意蕴无穷。“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是另一种意味的胜景。钱塘江潮是大自然的奇观,潮头可高达数丈,而诗人枕靠在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多么的悠然惬意!以悠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浪的景色,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静谧朦胧的美形成鲜明的对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此美景雅趣自然让诗人更加怀念杭州,所以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何日更重游”的强烈愿望。

            第三首词才是写我本期分享的主题苏州,而且一上来就是“其次忆吴宫”,明明白白地把苏州排在了杭州的后边,这也是我为什么说我是“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白居易的这三首词作本期分享的主题诗的原因。白大诗人把苏州排第二,我也把他的词排在苏州代表诗词的第二。但这第三首词虽然在三首中知名度最小,其艺术性也同样可圈可点。首先前两首词已经写了最美的春花秋月、春水秋潮,那这第三首又怎么另出新意呢?这可难不倒大诗人白居易。他首先别出心裁地以“吴宫”代指苏州,把笔触和读者的思绪拉向了的吴国历史上那最令人浮想联翩的美女西施和馆娃宫。如果说江南美景是杭州、苏州都有的,那苏州可是除了美景还有美人和美丽的传说哦!所以接下来“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吴酒”和“吴娃”相辅相成,竹叶和芙蓉相对相偶,一幅美酒和美人为主题的姑苏风情画卷就如在眼前了。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唐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等。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春意盎然的“吴酒”,看着芙蓉袅娜的“吴娃双舞”,再加上“吴宫”所带来的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这江南的美好就更加令人沉醉、引人遐思,因而也就水到渠成地有了结句那期盼无限的“早晚复相逢!”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这三首词,从今时忆往日,从洛阳忆苏杭。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心忆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又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美景和乐事;结句则又回到当前,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重现眼前,让自己再次亲身感受江南的美好。虽然整组词不过寥寥数十字,但意境的变化却使这组/连章体/词显得富于变化、摇曳多姿,让读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联想等诸多层次上获得韵味无穷的审美享受。

            明代卓人月《古今词统》引徐士俊云:“非生长江南,此景未许梦见”。这三首词,每首自具首尾,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各首之间,又前后照应,脉络贯通,构成有机的整体,显示出白居易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有意思的是,虽然这组《忆江南》的第三首说“最忆是杭州”,但白居易还有一首《忆旧游·寄刘苏州》则对刘禹锡说:“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又明明白白地说自己对江南的旧游最忆的是苏州。在从苏州卸任回京途中所作的《梦苏州水阁寄冯侍御》一诗中他又“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对苏州魂牵梦系。白居易还有一首《杨柳枝》“苏州杨柳任君夸,更有钱塘胜馆娃。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显然是在说你们不是尽情地夸苏州吗,那我就得可劲儿地夸杭州,倒似是因为有人把苏州夸得太厉害了,白居易不服气因而极力要为杭州扳回一局一般,也是很有趣的啦。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都是人人向往的“人间天堂”,要说给它们俩分个高低,恐怕是很难有答案的。白居易可能也是这样,他既喜欢杭州,又喜欢苏州,不知道更喜欢哪一个,为了“雨露均沾”,有的诗中就说“最忆是杭州”,有的诗中就说“最忆是苏州”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参考反馈题目

    白居易《忆江南》赏析参考反馈题目

    1. 你听过什么唱江南美景的歌吗?能给大家唱一首吗?

    2. 你能给大家讲一讲吴越争霸和美女西施的故事吗?

    3. 你能在苏州园林中选一个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4. 你的家人或亲戚有苏州人吗?能让他们给大家说几句“吴侬软语”吗?

    5. 请你在众多的苏州美女之中选择一位你喜欢的给大家讲讲她的故事吧?

    6. 你知道有哪些诗人和苏州有着非常深的渊源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个吗?

    7. 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写苏州的诗吗?

    8.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让你给“苏杭”分个高下,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


    参考资料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05.【唐】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叶圣陶《苏州园林》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百合的《忆江南》(白居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og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