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ea2dfcaa2fa99776.png)
被形容成是西方《红楼梦》的法国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说:「在爱面前,现实竟是如此微不足道。」
恋爱中的人,感觉世界被朦胧璀璨的光和影所包围,你爱她,他爱你,世界真是太美好了。
刚开始,优秀又自信的他把你捧在手心,让你以为你是主角。
慢慢的,你发现他其实比较爱自己。然后,他开始出现控制、冷漠、善变等行为。
现在是啥情形?
你遇到「自恋型人格」对象了。
但是,你却离不开他。怎么办?
案情如果单纯的话,请阅读拉玛尼·德瓦苏拉博士写的《为什么爱会伤人:亲密关系中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案情如果不单纯,甚至出现恐怖情人的话,请阅读约瑟夫布尔戈博士写的《自恋也疯狂:面具下的极端自恋者》。
原来你,什么都不要
轻微自恋者的举手投足跟发言,往往具有一种风采。他们的自信,让他的出现跟谈吐裹上一层吸引人的光芒。
严重自恋者,则会发展成美国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形容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一种自大自负、渴求万人瞩目同时缺乏同理心的普遍行为模式」。
为什么爱会伤人?因为自恋者需要舞台,需要观众,可是他们时常缺乏同理心。你的喝采被视为理所当然,你的抗议被视为无理取闹。
自恋者需要你「给予」,被迷惑的你所给出的崇拜,就是在源源不断输送给他,继续折磨你的能量。
阿妹有首歌时常在KTV被点唱:《原来你,什么都不要》。
显然,唱到落泪的人,分明就是爱上自恋到不行的人了嘛!
两本书都告诉读者说,当自恋发展到人格障碍的状态时,你不可能改变对方,要改变的是你。你要设定好自己的忍受范围跟程度,并让对方接受,也让自己接受。否则,只有离开。因为,他们不可能改变。
书中还提到「自恋共谋」和「共同依赖」的观念,病态的自恋需要双方合作才会持续:我们舍不得离开折磨我们的人,很多时候是我们喜欢对方的自信,觉得对方可以被依赖、依恋。
心理学家说,当自恋变成一种变态性格的时候,就有可能发展成「黑暗三人格」:操纵别人来成就自己,不负责任的利己,病态的自恋。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cdd5dd537b1d155c.jpg)
五种病态自恋
《为什么爱会伤人》提到,自恋者懂得用表演来扭转权力关系。刚开始,他们会假装自己什么都懂,很体贴,其实是要吸引你上钩,让你依附他。
自恋者最大的特徵是充满自信,我们会被他们条理分明的说理和说情给吸引。
也就是说,自恋者往往都是自信者,差别点在于过度自恋的人,同理心薄弱。
所以,也有「健康的自恋」:那就是善用自己的影响力来促成有价值的结果,不试图扭曲别人的理解跟决定。
喜欢吸引别人目光,喜欢获得别人直接或间接肯定,只是无伤大雅的自恋。
没有得到持续关注与肯定所产生的热暴力或冷暴力,那就成了暗黑的自恋。
《自恋也疯狂》把病态的自恋者分成五大类:
欺凌型:我是赢家,你就是输家。
诱惑型:我需要,你一直需要我。
自命不凡/无所不知型:我最棒。
报复型:敢挑战我,我就灭掉你。
成瘾型:我需要药物或虚幻肯定。
自恋者的正面有3C特质:魅力四射(charismatic)、玉树临风(charming)、过于自信(confident)
——魅力、迷人和自信——那是他们经过多年的磨炼形成,具有磁性也是最吸引人的特质。
自恋者的背面则是疑神疑鬼,挑东挑西,不断编辑自己的人设,却要求对方要从一而终的顺从。
![](https://img.haomeiwen.com/i17411193/d8d16557edc9fb05.jpg)
病态自恋者有毒
病态的自恋者所能带给别人最大的毁灭是:让人失去自尊。而且,是心甘情愿的这么做。
张爱玲对胡兰成一见锺情,两人热恋时候的张爱玲是这样的:「见了他,我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心里是欢喜的,又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只不过,胡兰成爱自己也爱其他女人。后来的张爱玲写说:「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而不来。」
这样的变化,的确是面对自恋者所会有的反应。那就是,自欺欺人。
他这么迷人,我也喜欢在他们边的我。不然,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呢?
死心的张爱玲终于向他写去了绝交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最后,她写说:「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干得好,玲姐。跟病态自恋者说不,因为他们有毒。
除非你们彼此自律遵守一条红线,否则只能这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