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
自媒体时代,如何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意

自媒体时代,如何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意

作者: 行者Neo | 来源:发表于2018-11-07 22:48 被阅读0次

随着自媒体大幕的拉开,“知识变现”成为了一个非常火的词。无论是撰写文章还是构思策划,那些能提出独到见解的人总是可以获得更好的收入回报和发展机遇。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创意能新颖别致,源源不断。

创意的生成并不是天马行空的。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James Webb Young)有句名言——“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这句话给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但具体如何操作呢?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在他的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中分享了他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笔记本搜集和整理形形色色的日常信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并以此为素材进行知识生产。

奥野宣之毕业于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从事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强烈反响。

记笔记这个动作虽然我们从入学开始就已经在做了,但用于知识生产的笔记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的。所以,学习这套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如何记笔记。

使用笔记的三条规则

● 一元化

之前你也许读过整理类的书籍,或本身就是个条理分明的人,习惯于分类整理。但这个习惯如果沿用在知识生产领域,就是一种灾难了。灵感本身有一定的随机性,而且像个胆怯的小兔子,当它出现时,如果你纠结于该记在哪里,它很快就溜走了。但倘若为了方便随手记下,使用时又会为记不起写在哪里而苦恼。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把所有信息都放在同一个笔记本里。按顺序往下记录就行,用不着分门别类。

● 时序化

为了方便回忆,在每一条笔记前面用六位数字做日期编码。例如,标记[181103]的表示此条记录于2018年11月3日。同一天记录的不同内容可以用一条直线隔开,不同日期之间用“——×——×——”这样的分隔线做区分。

● 索引化

最后,要将重要内容索引化,比如在笔记的第一页制作目录,或者以粘贴标签的方式替代,在标签上写好分类,便于查找。如果记了很多本笔记,那就有必要在excel表格上做一份电子检索表了。可以按这种思路记录,例如:[018]  181103/读书笔记/《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奥野宣之/江西人民出版社 【笔记方法】。

索引格式解读

在明白了如何做笔记之后,就要开始收集素材了,那笔记该记录那些内容呢?

笔记内容的两大主体

● 学习笔记

无论是读书听课,还是参加会议演讲,以后记得都要都按下面这种固定的形式做笔记。

首先,将你从外部获取的“客观信息”标上“○”后逐条书写,内容包括书本精华内容、他人的发言或你观察到的其他信息。

然后在“客观事实”下面,用“☆”标记后写下自己的“主观感想”,就是你看到或听到这些内容时脑海中浮现的想法,或者你对这件事的评论。

“○”和“☆”交替出现,很像以葱段和金枪鱼为食材的火锅料理,所以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作者将这种方法命名为“葱鲔火锅式”笔记

能成为知识生产核心的,就是这些能打动你的“客观事实”,以及由次引发的“主观感想”。不管你读了多少本书,听了多少次演讲,如果没有留下这些记录,最终都是徒劳。

作者的“葱鲔火锅式”笔记

● 生活日志

生活日志,是指对日常生活和人生感悟的记录。

写生活日志时,要放松心态。先不要考虑这些内容以后有什么用处,你只需要跟随自己的直觉,把有趣的、炫酷的、美丽的、向往的等所有能让你眼前一亮的东西不断记录和粘贴在笔记本里。

比如:

√ 报纸和杂志的剪报

√ 客户寄来的信件和明信片

√ 写有创意的便笺纸

√ 个人想法

√ 孩子说的令你印象深刻的话

√ 书籍的腰封和复印件

√ 对昨晚电影或综艺节目的看法

√ 很想去玩的地方

√ 有设计感的宣传单

√ 旅游时收到的小册子

√ ……

生活日志

也许你会质疑,这种把工作生活混杂在一起的记录方法真的有用吗?

如果是为了增加业务知识,或许只搜集自己行业相关的信息更有效。但在知识生产方面,其实像这样不断接触乍看上去毫无关联的信息才是上策。

所以,记录的时候千万别计较某个信息能否用于工作中,如果它真的触动了你的感情或引发了你的思考,就先写下来。这些多样化的素材才是催生创意的沃土。

创意生成的五个步骤

在《如何有效整理信息》这本书中,作者奥野宣之把笔记促进创意生成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收集、咀嚼、发酵、顿悟、具体化。我们前面详细讨论的记笔记过程便是“收集”,这些收集下来的内容还要经过“咀嚼”和“发酵”才有机会转化为可用的创意。

● 咀嚼

想要更好地消化吸收,不能记完就算了,你需要经常重读笔记,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机械地接受其中的内容,而是要深入思考,围绕这些内容不断进行思维发散。反复地问自己:这段内容可以如何利用?还可以用在哪里?这样不断训练自己以不同的视角观察同一事物,同时把挖掘出来的新想法也记录下来。咀嚼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 发酵

到了这一步,考虑到更多的信息组合,可以借用笔记之外的其他工具进行配合。

比如在思考长篇文章或图书构成时,可以使用“卡片法”,把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内容写在名片大小的卡片上,只列出要点和出处即可。卡片可以随便移动,在一边寻找联系一边排列组合的过程中,思路会逐渐清晰。

如果是进行一万字以内的文章创作或就某一主题进行数月的思考整理,可以尝试“移植法”。将一张A4以上的大纸摊开,在最上方简短精炼地写下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回顾笔记,将有关联的内容逐条移植过来,在转记的过程中有新想法也要记录下来。

如果嫌麻烦,可以使用“拼贴法”,直接将笔记中有关联的内容复印下来,用胶水将其拼贴在底纸上,一边动手,一边总结思考。

在发酵的过程中,一定要勤于动手,在行动中思考才会逐渐推进。创意生成的那一刻,你会有一种顿悟般的惊喜感。这时,要马上着手把这个创意具体落实,将其转化为成果。

创意“发酵”的几种方法

如今“定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了,为了争取用户的注意力,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在谋求独特的定位。也许你也曾试图模仿多位行业翘楚,希望能通过学习借鉴建立起自己的风格。但如果你认真研读过奥野宣之的这本《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就会发现完全没必要。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特的,有什么能比一本本充满感情、兴趣和体验的原创笔记更能凸显一个人的个性呢?你只需要按一元化笔记法将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信息和想法统统记录下来就可以。它不但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而且多年后,当你翻看这些笔记时,看着形形色色的纸张,当初记录时钢笔的质感、墨水的清香、笔尖的颤动、心动的瞬间……所有这一切,都会顺着时光隧道次递呈现在你的面前。你会在笔记中发现另一个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媒体时代,如何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创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nwb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