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与文化时代的社群营销的特征是:粉丝已经不再是垂直的层级结构,他们变得越来越扁平化,任何一个用户都可能在舆论中心成为爆点,而非机构媒体或者大V。当下的网红现象就可见一斑;再者,用户对用户的影响更为强烈,真实个体用户的声音对潜客的影响力大于机构媒体和大V的感染力。所以和用户一起说,让用户自己说,鼓励用户说,奖励用户说,成为最有效的方式。
在这个众媒时代里,人人皆是媒体,中心化机构被解构,内容分发渠道被重塑,个人及小微团队开始崛起,特别是自媒体已经成为信息的主流渠道;再者就是舆论场再不是机构媒体和大V或者水军可以控制得了的,不再沉默的大多数才是舆论场的缔造者和舆情方向的掌控者。这就是用户关系所构成的社群的趋势,当用户强关系聚合成为社群,用户关系的紧密程度直接指向为品牌价值背书的力度,所以说,掌控社群是品牌力打造的最为有效的优势,掌控众多社群即可形成传播品牌价值,利用用户关系叠加的社群和媒体矩阵,同样可以达到高效和指数级的传播效果。所以说,在变化面前有些人更容易成功,在适应变化面前有些人倒下了,包括一些传统媒体或者传统媒体人在内。
针对后真相时代的传播特性,我想到了一个词,也算为这种传播性质造一个词吧,那就是信息传播的能量守恒定律的信息熵,一旦能量耗费殆尽,就和阅后即焚应用一样消失了,阅后即焚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性消费方式。
一旦这个信息熵化为零,那么人们的关注度就已经转移到其他具有势能的信息上去了,当然这里也是遵从能量守恒定律的,不是能量消失了,而是转移了。那么在营销中跟风的现象还很多,但我要说这种行为99%是无用功,不仅仅是被一再炒作的所谓工匠精神也好,还是网红IP也好,他们都是短命鬼,不论有多大的创新点,至少是新的,不与任何热点雷同的,就绝对的比跟风要强上千百倍,因为这个才符合传播的能量说,更符合传播的能量守恒定律。
当然,营销圈最擅长的就是跟风甚至于不玩烂了从来不会罢休,这种方式已经可以彻底地废弃掉了,再想制造什么公关事件或者营销事件的话,那么就发动自己的脑洞想出个全新的创意吧,因为只有全新的创意才具有势能,那样才会在聚集势能后才有爆发的可能。
我们还是来说一下社群的构建吧,能够成为一个社群平台,其实必不可少的条件很多,当然有最为先进的智能科技作为技术上的支撑,如脸书和推特都是这样的,对于他们来说首先来说是技术创新,之后才是产品上的创新,在这一点上,国内可谓是一片荒漠,即便是强大的BAT们对此也可以说没有丝毫的贡献值。当然,仅仅有这样的技术平台还远远不够,因为技术很快就可以让所有人掌握了。就比如谁现在都可以复制一个微博或者微信出来,但是没有任何价值。
经过一些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个人得出结论是这样的,社群平台必须具备有打造网红让用户自我价值实现的能力,这一点最为核心,比那些基本的交流互动的功能要强大得多,这是去中心化之后传播路径变化的作用使然,每一个传播节点都可以成为高峰的可能性造就了这个趋势,也就是说哪里可以成就自我价值哪里即会成为最热门的社群平台,快手就是一个例子,当然老牌的微博更是如此,绝非那些明星可以支撑得起来微博今日的价值的,而是那些与平台一起成长的中小用户,他们才是内容和活力的最大支撑点,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互动,微博不过就是一个娱乐媒体而已了。所以说,培植自己平台的网红或者有无打造网红成了社群平台最大的存在价值。
当然,社群还有通过另外一种生态崛起的,那就是腾讯系的以IM模式切入,之后在社群平台上通过游戏等周边渠道变现,这也是腾讯从QQ到微信一直遵从的商业路径。特别是微信的崛起让所有的竞争对手都没有反应的时间,当然追随者也很快就追不上它疯狂的发展速度而倒在了路上,如来往、宜信消无声息地就没了,唯有利用人性底线打擦边球的陌陌还在。
人类因沟通而产生的通讯是第一大需求,在沟通的强关系上构建社群平台当然是从一个个节点小范围的公共舆论场,就如小酒馆或者咖啡馆的舆论场一个样子,之后在出入其他场域的人就成为了传播的介子,再将信息传播到另一个场域,在信息传播的能量上来说不如微博式的媒体平台更为快捷直接,但是微信的独特特性却更适合在微博发酵后的热点的刷屏式传播,其威力爆发也同样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来。当然,人性的弱点或者人性的通病使然,强关系的社群圈子一定是谣言传播的重灾区,这也就是微信里面十万+文章谣言居多的原因。
社群平台一定要成为事件级社会级新闻的信息源头,这一点特别重要,在很早的时候,天涯猫扑几乎全部包揽了事件级新闻的信息源的活儿,但是目下早已经被微博所取代,不仅仅如此,还成为社会级事件的发酵现场,比如在凌晨发布戴绿帽的王宝强,就是在微博上首发的,而且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凌晨之后依然爆发了强劲的发酵过程,转发甚至一两个小时就突破数万条。能让用户形成首发首选平台的认知共识,不仅仅是流量使然,更是新闻发酵的原动力驱动的结果,不然这个供应链条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维继甚至于长久保持这样的一个优势。
社群平台的用户关系的叠加打通了交易链,当然,这个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你的平台已然成为用户聚合的平台,或者用户足够多了,这样才有做用户关系的必要和可能。用户关系的叠加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衍生的生态型社群情景电商,其变现能力也将成为社群平台商业上成立的基础,当然能够真正打通这个交易链的平台也并不多,但足可以证明这个路径是有效并且可行的,也是毋庸置疑的。比如罗辑思维就是一个特例,当然其品牌价值的核心罗胖子才是变现能力的主导,也是品牌价值的主导。而其他平台就很难有完成这一步的,特别还都是在粉丝聚合上的探索道路上艰难前行,并没有走到这一步。
再者即是,知识类的社群平台仅仅知乎实现了变现,但也颇多质疑面临其用户体验的失去,因为过度营销甚至于欺骗性营销已经让这种商业行为变味,这也是一个二律背反的存在,不变现平台无法生存,而变现就面临与商家同谋欺诈用户,进而面临被用户用脚投票所抛弃的局面。
国内当下几乎没有一个汽车社群是可以称得上平台化的,事实上QQ群打掉了车友会BBS,之后是微信群打掉了人人网,社群平台也机会全军覆没了,可谓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其虹吸效应在此凸显,就如滴滴成为出行行业巨头后,必然对在这个生态之下的代驾、拼车等平台是毁灭性的打击。
那么社群平台还有生存的空间吗?我想一定有的,那就是聚合社群矩阵,但这是结果,而不是因,所以说如果聚合这个社群矩阵就是最大的问题要解决,从0到1最难,也最应该解决用户痛点,或者行业痛点,首先要在用户中形成共鸣满足用户需求,再者就是解决行业痛点,构架起来一个行之有效的商业闭环。产品上最应该就是如何做到微信群做不到的,再者就是规避的微信群的蚕食效应,而是要利用好微信群的生态链为己所用。
正如QQ和微信都不是通过IM变现一样的道理,汽车社群也不应该或者是就根本不可能通过社群本身变现。而通过社群平台衍生的生态型社群情景电商才应该是其变现能力亦或变现的渠道方式。那么这样的情境电商如何架构呢?事实上简单得很,就是通过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在用户的用车场景中,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商业模式,比如OBD可以解决很多用车场景里面用户预想不到的需求,而其智能化的功能却可以满足用户的前置需求,由此产生的消费可谓是刚需,这样构架起来的电商模式就是情景电商模式。当然,这方面国内做的比较好的是UBI,现在也在向其他领域渗透和扩散。
说白了,社群平台最大的价值就是其聚合之后的合力所产生的势能,这个势能才是其整体价值的核心要素,再者这个聚合也是必要的,更是解决汽车社群最为必要的行业痛点,那就是单独的独立汽车社群是无法商业化的,这个观点不仅在其他时候有过多次论述,也有太多的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在此不再赘述。既然需求如此强烈而且又可以在聚合之后,解决大家共同面临的痛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聚合便会顺理成章了。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谁聚合谁,这个就会变成核心问题,谁愿意被你聚合也会成为问题的关键。所以说,聚合变成了汽车社群平台成败的关键,也是汽车社群平台起步的基础,那么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采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汽车社群平台崛起也就指日可待了。
重塑汽车电商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