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万维刚老师的日课说到了激发创造力的另外一种方法:适当的保持混乱,以及随机“震动”。这个观点来自美国作家哈德福的一本《混乱》的书。
作者在书中提到,以前大家认为的“专注”“刻意训练”等等本质上都是个体执行任务的行为,对于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并不大,但是,适度的混乱,却可以使我们的大脑被新鲜事物刺激,从而产生新的想法和创造力。
我们一般的认识思考:首先,我还是相对赞同作者的观点,亲身经历可以印证:我的主要工作是文字工作,需要长时间伏案写作,写作的过程稍微分点心都会导致思路被打乱,为了保持高效,一般情况下我会尽量保持一种不被打扰全神贯注的“心流状态”,带上耳机就可以了。不过我发现,有些时候思维短路还真是因为大脑陷入了一个“适应状态”,即无法跳出原有思维框架,所以无法捻出新的思路来。实在没有任何思路的时候出去走一圈,跟同事聊聊天儿休息一会,回来之后竟然莫名奇妙的就写完了,实在神奇。这可能就是这本书种所说的“震动”的状态,即,通过一些随机发生的,不确定的事件,激活我们大脑中那些神经突触,让他们互相连接,产生新思路。
这个任意“震动”,有点像万老师上周提到的“扰动”,通过思维的转换,换个角度思考旧问题,就能有新的发现。不过今天这篇文章所说的混乱,的确不同以往,我觉得如果一个人在没有大量积累和刻意训练的前提下实施“混乱”的做法,可能适得其反。所以真正的创造力首先应该还是来自于“专注”和“刻意训练”,等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大脑里可以随时提取和组合的材料多了,此时的“混乱”才能成为激活创造力的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