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是一种享受。这本书,是微信读书自动推荐的,看开头,差点没有坚持下去,但越往后越精彩。写读后感,也挺难的,因为,这是我们现在都太熟悉的人了,但还好,作者是真的颠覆了个人从小说《三国演义》中了解的一些历史。
看这本书有两方面感受:
1,真正关于东汉末年,历史比《三国演义》还要精彩,书中人物,故事情节的查证还原,比看电视还更能让人印象深刻。
这本书,虽然不像写论文一样严谨,但作者肯定也查了很多资料。
一是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二是对人物的描写,不见得比专门写一部小说简单,应该更难。
真实的历史,是没有什么桃园三结义,没有温酒斩华雄,也没有诸葛亮多少精彩故事,但少了三国演义故事,却并不影响真实历史和小说各自的精彩。
人物的描写,书中主角是曹操,但对于很多人物的描写都比较精彩,比如袁绍,大耳朵刘备等,尤其对大耳朵刘备的描写,可以说是本书最大的乐趣,作者在关于刘备的故事方面,简直不能太正经,看了很开心。
可以说,本书体现的刘备是真正的小人得志。但在乱世,这确实是真正的生存法则之一,所以也挺厉害,作者多处多证据的披露甚至有嘲笑刘备的感觉,我感觉算是一种作者价值观的体现。
回到曹操,真实的曹操,是一个从叛逆期到成熟期的富二代。
有多富裕,其父当时是管理整个国家农业种植的,那个时代的农业部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和商务部的合体,因为那个年代绝大多数收入都是靠农业。
曹操的出生背景如果换到现代,也很厉害。
叛逆期的曹操,做过几次官,就像刚当公务员和刚当老师的人一样,一开始都有很理想化的社会报负,但社会规则注定了一个有理想的青年注定会违背规则,如果不是其父亲的背景和能力,曹操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作为,早就成为其得罪过几次的太监们的刀下鬼(东汉末年的宦官乱政,曹操得罪的对象)。
所以,曹操的成功,其自己的聪明和其父亲的家底,是其发展的根基。这和同时代的刘备,还是很大区别,另外和其他时代草根出生的刘邦,朱元璋等都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这也是其和草根出生的刘邦和朱元璋不同的根源,家庭背景让其内心更加正,没有因为生存担心过,思考国家大事的时间多些。
袁绍家族也很牛,但为什么曹操最后能成?这还是有其个人的一些性格差异,其内在的一些和其他人的不同,个人认为是其算是价值观比较正的人。
假如曹操做不成魏国创始人,但也可能也会是一个非常著名人物。书中开始很多看起来像杜撰八卦的内容,就是看面相的部分。
如果比起上面说的刘邦,朱元璋,个人还是更能从曹操身上学到东西。
心胸宽广,为人正,果断,有魄力,这使其吸引了无数著名谋士,名将,很多都是敌方阵营过来的,对曹操影响和帮助最大的,就是荀彧,只是荀彧的结局,甚是可惜。
同样,书中,最欣赏的也是荀彧,作者对荀彧的描述和评价也很客观。荀彧是一个有自己价值观和理想和并坚持到生命最后的人,可以说曹操逼死了荀彧,是曹操的最大损失,(其实也可以看出,也不是曹操本意一定要他死,空盒子事件也只是警告而已),但荀彧的死是无论怎样都是曹操的错,也是其犯的最大的错。
作者根据历史描述出的曹操是一个算是光明磊落的人,犯错也算是正大光明的犯。曹操屠过城,因为贪念美色盖儿子被杀,自己原配一辈子不原谅自己,自满兵败赤壁。但曹操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卑鄙,没有很多小人行为,更没有功成名后如很多开国帝王卸磨杀驴的行为。
即使犯了很多错,如果没有曹操,混战的割据历史,可能会持续更久。
没有东汉末年,就不会有那么多英雄人物涌现,这也算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精彩瞬间,曹操,袁绍,袁术,刘备,孙策,孙权,董卓等等,每个人都能专门写一本书记录。
所以,光看历史和人物故事,这本书值得一看。
2,本书帮助读者塑造历史观,历史的成型,不是某一个人的主观造成的,而是很多偶然和很多人的选择,有关。
大汉其实完全有实力避免衰落和终结,一是有那么多人才,二是几百年的文化。
我认为,主要造成东汉政权终结的原因是皇帝作为带头人的问题,还有核心中层干部的问题。
按照现代来讲,就是ceo个人行为和能力,国家战略等管理的问题。普通老百姓一直以来的需求就是有饱饭吃,有稳定的住所就行。
所以最可怜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任何朝代都是如此,古代华夏,历史的变更就是不断的牺牲普通民众为代价。
用一句话形容华夏的历史,华夏民族就像一个经常挨饿的胃,偶尔有吃饱过。
统一政权,也有牺牲,但比起天下战乱割据纷争,还是好一些。这也是,国家的开创人的人生最大贡献,被动和主动牺牲一部分人,成活下来更多人。
所以,从塑造历史观的作用,这本书值得一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