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人间。
我在这人间,已有数十年。
我在这人间,是对是错,已无需再言。因为,我已在这人间。
我在这人间,似乎就应该遵照着人间的一切。成为人间里的一员。
我在这人间,但我依旧在寻找着人间。
我在这人间,看到的并不是我想要看到的一切,而是人间示于我的一切——亲人间的离析,夫妻间的对立,恋人间的背叛,同事间的狡诈,以及病毒间的轮番肆虐(我的城市正在生病中)。(这更像是炼狱,这哪里是人间?!)
我虽在这人间,但我终究想不出究竟何为人间?有人说,是一种烟火。
我信了。
于是,我便联想到了我儿时曾在家乡时寻找过的那些烟和火。
我环望着四周,静静地等候,等候着一缕青烟的升起。随手一指,对着农忙时母亲的背影大喊一声,“妈!你看!那家人的烟囱冒烟了,咱们也回家吧。”
儿时的烟和火,终究不是我现如今想要寻找的烟火。儿时的烟和火承载更多的是我想要回家的执念和期盼,但随着后来的举家搬迁,这种执念和期盼也便没了去。虽然城里也有烟和火,却选不及村里的那样让我动魄,那样值得我去盼去守。
时间瞬移,来到了今年的2月14日。
这一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位好友的动态;没有红花,没有红包,也没有簇新的礼物,有的只是一个个被烤糊的小饼,以及一句自嘲式的文字,并配有一个羞涩的表情:“一不小心糊了”。当我看到这一“节日清流”时,我最先想到的不是饼为什么会糊,而是,这就是“烟火”!人间里的烟火!它存在于这人间,但又有别于这人间。
前些天,我还看过了一本有关烟火的书,只不过它是写在诗里面的(《唐诗里的烟火人间》)。看这本书并不是因为我多喜欢诗,而是我喜欢这“烟火”。就如我看余秀华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一样,我虽不能读懂它,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它的名字。我时常也觉得:我读不懂的文字未必不是好文字,如我看不懂的人,未必不是好人。
我已在这人间。我已遵照着人间的一切。我已成为人间里的一员。但我时常都觉得,这人间,似乎并没有太多我存在的证明。就好似泰戈尔笔下的那只鸟,“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它’已飞过”。
我在这人间,终究还是在这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