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iss C.
粉丝群体永远都是最唱不衰的文化小众圈,激情澎湃。粉丝经济的无限放大无疑是这个全网社交造星时代下最好的资本导向。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改变偶像成名路径和重新定义偶像群体的同时,粉丝群体也利用同样的传播媒介集消费者与传播者于一身,实现了从末端消费者到掌握营销话语权的角色升级。而在《明日之子》代表的选秀模式、《偶像练习生》代表的造星模式之后,如何为粉丝在此生态链下创造出新的角色扮演和发挥空间,则成为了内容产业生产者们亟待考虑的问题。
10月25日晚,大型跨屏互动音乐综艺《见面吧!爱豆》首期节目在QQ音乐视频直播上线,在两小时的直播时长中以每秒千数的在线粉丝增长数和现场666位粉丝的热情反馈首战告捷。从造星模式下走出来的坤音四子ONER组合——岳岳、木子洋、卜凡、灵超也在520见面会之后再次公开亮相,与线上线下粉丝一同正式开启了《见面吧!爱豆》的宠粉时代,共同打造融偶像、粉丝、互动、Live等元素为一炉的音乐综艺新模式。
《见面吧!爱豆》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次元壁,更大程度上地将粉丝的个人意志融入节目制作之中,为粉丝营造“私人订制”的追星体验。但不论媒介传播方式和综艺节目流程怎样转换,内容产业制作依旧遵循着用特定媒介语言讲述希望所传达到的故事的原始逻辑。而当粉丝综艺在粉丝时代下突破粉丝圈层,实质上是内容生产者的三重变换。
粉丝参与剧本制作
粉丝突破消费与营销圈层,作为内容生产者用更强烈和直接的参与感向偶像彰显着自己的存在。而线上线下的融合和开播之前的线下活动造势为节目主打强调的最亲密偶粉互动提供了最必要的实现条件。
线上部分,节目在直播、评论、弹幕等既有固定模式下,实现了养成系路线互动的两重创新。一方面,节目直播前为期两周的多维互动,包括每日签到等形式的积分获取抢票,关注打卡的投票支持,以及与微博、微视联动配合。门票只能由积分兑换的设置更大程度调动了粉丝的能动性,保持了其对于节目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自主选择节目现场爱豆服化道的设置真正程度上赋予了粉丝“编剧”的角色定位,现场根据实时结果的依次揭晓,既增强了节目的真实刺激性,也再次点题于“限定舞台”于“私人订制”。
线下部分,直播开始前,由爱豆电话亭、拍照互动区、互动留言墙三个部分组成的应援快闪店在9月初便落户杭州商场,用少女粉红色系的设置得以吸引路人观众,为节目造势。大家争相拍照的听筒墙、合影框、应援板等道具称得上帮助节目未播先火。在“爱豆电话亭”中,粉丝可以通过把自己最想对爱豆说的话录下来或者唱几句自己最喜欢的爱豆的歌,而这些录音也将作为编辑成为开场正式成为节目的一部分。在此形式下,既有利于粉丝团内部的社交打造,也突破了粉丝消费的产品购买层面,利用粉丝的社交人际网络实现了最自然有力的节目宣传。
同时需要注意到,线上与线下部分从来都是相互配合的。各路粉丝们都努力用着可见化的方式为爱豆彰显着自己群体的存在。不仅开播前的节目造势依赖于社交平台的流量和宣传,同时节目方也将这样的双重配合融入节目流程中。在节目的粉丝福利“YES OR NO 就是宠爱你”环节中,爱豆在现场以出题问答的形式邀请线上线下粉丝共同参与,而现场答对全部问题并且手速最快的三位粉丝可以上台进行互动,线上观看直播的粉丝也可以同步在直播间内参与选择答题并在最后阶段有机会进行现场连麦。而在与现场粉丝跳舞教学的互动环节中,直播间内也不乏“从床上跳起来模仿”的留言弹幕。线上线下,偶像粉丝,不论是技术限制,还是人际层面,《见面吧!爱豆》突破时间空间束缚,明确差异化用户与客户最大程度上创新于粉丝经济下的应援文化。
艺人配合流程上演
粉丝经济是架构在粉丝与被关注者之上的,艺人有质量的音乐作品和高配合度的近距离互动永远是应援群体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于文化与经济的核心所在。
社会层面下,在第一期ONER“万能人”专属周四夜中,不论是“坤音相声社”的即兴发挥,现场《延禧攻略》片段的模仿,还是依照粉丝投票服化道表演,艺人都彰显出了极高的配合度和亲和力。这是粉丝经济下偶像定位及审美的转变。互联网融媒体背景下,偶像早已不能再高高在上保持距离。这也是造星时代下艺人偶像群体和只用作品说话的歌手或演员这一职业人群的不同之处,前者需要依赖于与养成系粉丝多方位全面化的互动,甚至很难用传统的甲方乙方在对两个群体做明确划分。
经济层面下,00后偶像生代兴起,偶像与粉丝的年龄差逐渐减小,养成系粉丝群体日益庞大。偶像从人设关系层面需要为粉丝营造更多可能。尤其是对于“鲜肉”群体下迷恋美少年的女性群体们,哥哥、弟弟、约会、表白等称呼与场景为营造出了更为强烈的情感带入。这样的体验与支持也将偶像群体城市打造成为文化产品,进入娱乐市场下的资本流动。
精神层面下,《见面吧!爱豆》主创表示,节目的另一大意义在于以具象化媒介场景的打造突出展示粉丝和偶像间互相扶持的陪伴与激励。偶像通过现场读信、表白粉丝等环节最大程度上拉近与粉丝的距离。星粉互动下情感纽带的构建有效唤起了粉丝这一社会群体的认同感与凝聚力,正向推动着粉丝文化的发展。
平台制定游戏规则
从单向追星到实现星粉互动,这并不是粉丝群体的自主行为。而节目制作方也是这次粉丝经济消费升级背后最大的内容主导者。这就如同所有影视作品都存在剧本一样,所有的综艺节目也都有“看得见”的制作流程,不论是粉丝的线下体验,爱豆的现场配合,从私人订制到跨屏互动,都遵循着节目制作团队的流程安排,QQ音乐用《见面吧!爱豆》整个中国粉丝文化市场提供了新的变现可能,这是市场选择逻辑,也是文化制作逻辑。
一方面,QQ音乐为泛娱乐化产业生态提供了新的可能。强调“私人订制”的约会模式,实现了看得见的音乐下,每期节目的亮点不同,打破了娱乐化即同质化的诟病现象。另一方面,QQ音乐作为音乐平台不忘初心,以音乐LIVE为出发点,在保证节目趣味性的同时,用专业的音响、舞美和灯光,以及专属视角直播机位的打造,为“用户”即“客户”的粉丝群体打造出极致的视听体验。
1号结语
粉丝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自己为主体参与的造星时代下需要实现强烈的自我身份认同和更高程度上的身份转化。《见面吧!爱豆》便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模式,打破偶粉次元壁,让粉丝以切身化、可见化的形式参与进入节目制作流程,赋予其内容生产者的角色定位,最大程度上实现粉丝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和个人参与感。
而粉丝、艺人和节目制作方,虽然同为内容生产者,却无任何一方能够完全成为节目主导者。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同为粉丝经济与应援文化产业链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粉丝群体的情感利用是综艺节目制作的双刃剑,正确对待、处理、挖掘与创新方,是综艺节目制作方的发展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