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一首《朋友》火遍大江南北,深得老、中、青的喜爱,认为朋友理应如此。
但是,我觉得歌中只唱出了表象,是我们的一种愿景,或者是已经练就成了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朋友之间真是这样的吗?那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朋友的真相是,朋=月+月。
对等才能相聚
大家都知道,婚姻讲究一个门当户对,虽然看起来很势利,但是却很实际。那么交朋友到底是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呢,比我好,跟我一样,没我好。
鲁迅的《故乡》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对方不好,而是价值观不同,没办法理解彼此的世界;三观、学识、和兴趣爱好不同,根本没法进行思想交流;经济情况不同,没办法放松自己。
交朋友需要资源对等,视野相似,圈子相近,没有这些的跨层级友谊,只能是短暂的交往后再无交集。
物以内聚,人以群分,不对等的人,没法做真正的朋友。
守恒方能长久
朋友关系的维系,不是谁有谁就给,也不是谁弱就应该被帮助,而是相互之间等量的输入与输出。
《三个和尚》的故事大家都熟悉,记忆最深刻的应该是,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今天,给大家讲讲挑、抬、没的朋友关系。
一个和尚的时候,虽然可以挑挑水,扫扫地,念念经,但也有空虚寂寞冷的时候,就需要有个人,那怕是他什么也不做,所有活我全包了,也愿意。一个人,有水喝,想给也给不了,也会不快乐。
三个和尚的时候,关系发生了变化,总想着为什么就是我去挑水啊,你们为什么不去啊,得了,不去都不去,谁怕谁啊。这个时候三个和尚想的都是索取,谁都不愿意付出,所以最终没有水喝。
两个和尚就神奇了,我去挑,你高兴,我不高兴;你去挑,我高兴,你不高兴。那我们就商量一个折中的办法呗,一起去抬,都付出了,谁也不占谁的便宜,这样大家就都有水喝了。
朋友之间要遵守取舍守恒定律,给不能多,不然对方有压力,取也不能多,不然对方有顾虑,只有不多不少,刚刚好,方能长久。
相处不累就能快乐
朋友之间不像亲人那么腻在一起,也不像相识者那样老久不见,既要经常相聚增感情,也要适度相离给空间,只要把握好相处之度,才能一杯酒一辈子。
朋友之间没有刚性要求,也没有一无所求,之间的互帮互助是供需关系,也是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之上,建立在能力范围之内,建立在自发自愿之初。所以要禁止一种应该帮我的思想,只有这样,朋友相处才能轻松不累。
朋友相处久了,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如果天天纠结于,我跟他是好朋友,他怎么能这样呢,怎么没有想到我,难道是……;如果这样想,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办,他没有想到我不说明不在意我,我也有他的难处,他……。所以我们的心态决定一切。
所以,朋友是对等的聚合,取舍有度的相处,坦然心态的释惑,只要真情在,两个月亮会更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