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少时喜欢读书,聪慧异常,自幼随父亲到博昌(其父为青州博昌令),不久后父亲在任上病死,跟随母亲过着流浪并且贫苦的生活。在经历过丧父之痛后还与母亲度过了艰难的生活,可谓尝尽世间之苦,可是这却锤炼出他的浩然正气。
龙朔三年(663年),朝廷下令选贤举能,正在道王李元庆里做事的骆宾王被要求详细叙说自己的才能,可他却对推荐毫不感冒,拒绝了道王的邀请。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东犯大唐,骆宾王从军西域,怀着一腔为国挥洒热血的豪情以及保卫国家边疆的决心,辗转于蜀中各地。赋诗以明志,不仅仅有对边塞战士生活的艰苦,更有的是对王侯权臣腐败奢靡生活的揭露。“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岭暮南岭。”想想如此之大的反差,内心如何不焦急忧虑?
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补为长安主簿,后转为当朝官侍御史,主要职责是上书讽谏,由于出言不慎,蒙受冤屈被迫获罪下狱。
其作
《狱中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是对自身所受冤屈的一种申诉以及对国家百姓的深深担忧!在狱中尚且如此关心国家,岂非正直忠义之士?或许我们不清楚他身处的这个年代真正形势,也许不能理解他的做法,但是我们知道当国家有难之时,那些为了安定和平的人们却拿着他们的年轻生命去为这一切做交换,换来的却是王侯权臣对这些功臣的弹劾挤压,从来不想想自己的美好生活是谁给予的,这大概就是骆宾王忧国忧民的意向吧!
仪凤四年(679年),天下大赦,骆宾王被释放后北上幽燕,出征突厥,继续为了志向而拼搏。所写之诗豪情满怀,“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折射出出塞的决绝和壮志!值得时人缅怀。
嗣圣元年(684年),骆宾王抵达扬州,此时与武则天不合的大臣或贬或杀,遭遇极惨。前相国的孙子徐敬业与骆宾王达成一致,联络各路人马以“匡复庐陵王”为旗帜讨伐武则天,被武则天派遣的军队在高邮将其攻灭。众所周知,武则天曾这样评价骆宾王的徼文:“这样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足以见其对骆宾王的才能的肯定。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骆宾王时运不济,没有人在适当的时候发现他,提拔他,这也和他自恃清高的性格特点有关。
关于骆宾王的结局有说是被诛杀了,也有说不知所踪,还有说是去当僧人了,鄙人不才,欢迎大家讨论,同时若有任何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高手相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