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渡”与“渡人”互为镜像
~“心理咨询师心灵成长之路讲座”感想
1
对心理学的学习,我也是带着自己的烦恼和“问题意识”,即探索与求知的愿望而展开的。最明显和深刻的感受与体会,简言之就是“成长”与“通心”二个方面,即许老师讲座所指出的关于自身的成长以及通心与助人这二个方面。
接触“通心”之前三十年多的学习,也是有不少收获与成长,产生有许多良性的影响。2015年接触学习通心之后,觉察到以前的学习比较偏于理性认识,比如佛洛伊德、荣格、阿德勒、佛洛姆、马斯洛、罗杰斯等各家心理学,包括佛道禅宗以及西方哲学等,即对于各家道理能够理解明白,能够整合,但是落实到人际关系(主体间性),自己总有不够通透的感觉。

2
关于“主体性”成长与“主体间性”成长。“主体性”成长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成长,能使自己的烦恼疑惑产生想通与悟到等成长体验;“主体间性”成长是将自己的想通与悟到拓展到自己与其他相互关系,能够在这些关系中体现成长性的切实行动与效果。
觉察自己,以前的成长主要是“主体性”的成长,即主要是通过自己学习思考,能够想通和说服自己,从而解除烦恼,获得自在的感觉。
学习通心之后体验到了更多的“主体间性”的成长。即高效治本、举一反三。自己的成长能够进一步拓展、体现在各种关系里,并经得起在各种关系里举一反三的检验。比如,自己的成长首先体现在家庭关系、亲友关系的迅速与显著的改善提升,其次能够进一步拓展到周围,即帮助并影响带动更多的人互相通心,一起成长。

3
关于“主体间性”的成长,最明显的体验是自己的家庭关系、亲友关系、合作关系、帮助关系等其他人际关系的大幅度改善,以及自身的觉察力、通心力、影响力、自信心、能量层次与需要层次等,有多方面迅速显著的增强与提升。
在自己成长的同时,能够影响和协同大家一起成长,这时候自己越成长(主体性),越能够使关系产生成长(主体间性)。并且,能够更为清晰地体验到“主体性”成长与“主体间性”成长的差异,乃至“主体间性”成长与“主体性”成长两者的交互协同中的正向循环与提升。比如,我主持的“通心沙龙”“通心辅导实战技能工作坊”“书道同修”等。
“成长无止境”。自己真切地感觉到学习通心之后的成长,更多更明显地从原先“主体性”成长扩展到了“主体间性”的成长。而“主体间性”的成长又能够反过来提升“主体性”的成长。

4
主体性的成长,即独处时自己有成长的体验;主体间性的成长,即与原先不能够通心的人,现在能够做到通心,还可以举一反三地在拓展到其他的交往中做到通心、感到自在。
知行合一。独处时自认为的成长与自在,还需要放到交往关系中检验。通心更重视主体间性的成长与自在。
总之,“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亦即“自渡”与“渡人”,两者可以内外互为镜像。通心辅导师的自身成长,及其与人通心、助人成长,其间能够不断地交互协同,循环往复,正向上行。
盛静斋
2021年7月2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