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写一手好字还是佷有用的,这个道理要等我长了些年纪以后,才有了较深切的体会。
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的上海崇明师范学生,我有一点也常感到自豪,经历了这么些年,工作和生活中接触过很多人,有担任大小领导的,有当医生或工程师的,有工人或农民的,学历高的,浅学历的,我觉得我们崇明师范生的字写得明显比他们好出了一截。尤其作为高学历的医生群体,原以为他们学问高深,所以他们以前手写的药处方别人看不懂,现在都电脑打印机打字了,除了专业药名不太理解,每个字还是认识的,所以对医生以前写字的神秘自然解开了,绝没有低估医生学问的意思,对医生尊敬一如尊敬老师,我常对自己说,医生治外,老师治内。尽管如此,对于医生的字我是不敢恭维。
还有很多领导的批示,有的惜字如金,有的长篇大论,处理领导的批示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而有的领导喜欢草体,好似龙风凤舞,让人认字吃力得要命,这种草体的批示真让人傻眼了。草书是带着枷锁的舞蹈,是追求规则中的收放自如。但又有什么办法呢,看看毛泽东主席的草书批件,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享受,可惜当下有些领导,连仿宋体正楷都写不好,哪来什么书法可言,或者也许学了一点点,我希望他们真的也不要用在公文批示中,和曾经医生的药方子一样,太难认了。
我在师范学习时练字不认真是有原因的,其原因如今仍然十分清晰,现在后悔也是迟了。那时,我喜欢计算机,而且是班主任兼计算机学科沈老师的学生,沈老师信任我们,学校的计算机房的钥匙通常由我们几个兴趣组的同学保管,可以随时进入机房应用电脑,当时,随着计算机房内打印机“叽叽喳喳”(当时只有针式打印机,打字时会发出声音)打出漂亮的各式字体,练习书法的兴趣荡然无存,练字的作业早巳抛在了脑后。当时我极其错误的认为练习书法落伍了,练习书法是没用的,书法应该放在博物馆里去了。
不过,师范开设书法课还是对我们受益匪浅,纵管当前各行当,崇明师范生的字还是隽秀大方得体的,俗话说字如其人,这无意中会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窃以为写得比我们好的不多,当然这是指我们整体的写字水平,比我写的好的人多的是。我家夫人字就比我写得好多了,因此家里人情往来在红包上留个名写句祝福,家有喜事写几幅对联就轮不到我了,自己庆幸的同时也不自觉在夫人面前矮了一截,但让我自豪的是她也是崇明师范毕业的,于是不觉得又没有什么不好了,足足的阿Q精神啊。
字是表达交流的工具,字是一种博学深厚的文化,书法更是一种精深无边的艺术。自己是外行,说不出内在的道道,但每每见到书法比赛场面,毎每见到陈列图书馆的书法作品,还是会被震撼到。
小时候只知道写好字对考试有用,有卷面整洁分,写作文会给老师有好的印象而会增加评分。而在小学初中期间让我最痛苦的经历是默不出生字时,被语文老师罚抄生字。前一阵子播放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饰演主角周莹抄字时用三枝毛笔绑在一起书写,以此来应付被惩罚的镜头生动幽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们小时候也常将几枝圆珠笔连捆在一起,抄字效率提高很多,这种小聪明其实老师一眼就能检查出来,只是老师从来没有说破过,好象默认了我们的“继承创新”,或者老师作业确实布置多了,动了“侧隐”之心,不批评我们了。不知现在的老师会不会依然这样。那个时候,写字留给我极其痛苦的感受,一直期盼放学时老师少布置抄生字遍数。
说起字,我们总会想到王羲之。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褉”,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成序文《兰亭序》。《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
而我见到《兰亭序》的全貌竟然是在一个同学家中,喜欢书法艺术的同学用十字锈挂在了家中客厅中央墙上,让对书法外行的我第一次对324个字一览无遗。与其说我同学十字绣功夫好,还不如说书法珍宝的艺术生命之树常青。
社会进入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文字记录处理更依赖计算机等科技手段,但承载人类文化的文字永远不会消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文化自信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写好中国字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人的基本文化修养,我们都应该练好字、写好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