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学习笔记
今天上午学习了方麟教授的部编版小学古诗文说略。整理于此,留待以后好好品味。
方教授从时间、空间、意象几方面给我们进行了剖析,好可惜,因为时间关系,意象方面没有讲太多。就这样争分夺秒,三个小时中间没有休息一分钟。方教授一直站着讲,真是辛苦了!
方教授把《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诗整体推进。
《暮江吟》,刻画出两种图景,一个是黄昏图景,一个是晚上的图景。为什么说“半江”?是阳光照射,光线问题。为什么不用“照、射”用“铺”呢?老师说“照、射”角度很高,给人的感觉很硬。黄昏的阳光是斜的。晚上睡觉的时铺床,“铺”给人一种开心温柔的感觉。第二个图景,为什么说“露似珍珠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天转凉,接近寒露时节。对时间刻画的很详细,蕴含着时间问题。
《题西林壁》,苏轼看风景时和白居易不一样,白比较具体,苏抽象,两个人景不一样。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苏轼在庐山玩了一个多月,对山有各种了解。
远看山,看的是全程,整体。近看,看到的是细节,是里面的情形,树啊,小溪啊,寺庙啊都可以看到。要去追问文本空白,挖掘出隐含在文本后面的。
《雪梅》,雪梅争春,找自己来评理。把自然景象转化为人,把自然图像转化为生活图景。
想看清一件事情,须置身事外。看的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多角度看。不能只看景,要看道理。
《暮江吟》两幅图像,隐含着什么东西?黄昏时很美,夜晚也很美。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美。抓住片段,不管是黄昏也好,夜晚也好。
花落知多少?美好的事物会流逝,在它很美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去把握,去珍惜。美好的事物过去了,但还有啼鸟,新的生机又蓬勃而起,光明的东西,感伤时又有希望,所以唐诗体贴。情感理趣,或隐或显。
暮江吟第一个观察角度是时间,第二个是空间角度,第三个是从事物的特点去认识,去观察。时间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地域的不同,认识就会有差异。
立意方面,诗有别才,非观书也。诗有诗眼。读的时候,要体会情感,要体会文本后面的东西。
要有宏观意识,一个文本不管长短,首先从结构上认识它。
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打猎场景。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打猎成功后的场景。把“风劲角弓鸣”与“将军猎渭城”位置互换一下怎么样?”将军猎渭城,风劲角弓鸣”,真实感官的体验,按事情的逻辑关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真实境况的一种体验。草枯,鹰眼锐利。雪尽,马跑起来很轻。为什么写打猎完了的场景?有什么作用?“忽过新丰处,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空间场景给我们带来的感觉不一样,热烈、紧张到稳定、平静,空间场景的对比。千里暮云平,可能是最想写着一句。观猎图,稳定、平静、淡定。归猎图,激烈、热闹、紧张。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为什么好?雨知时节,及时雨 ,春是大范围的时间点。春天耕种需要雨。第二个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什么晚上下雨好?白天农民耕种,怕他们感冒发烧,如果穿蓑衣不方便干活,晚上他们休息了才下雨,雨知冷知热心疼农民。雨小,微雨,教孩子们道理也要润物细无声。第二个时间点,是晚上,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夜做一个深度刻画,从春到傍晚到深夜,时间越来越具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真的坐了一晚上吗?如何理解“晓看”?更能表现惊喜的心情。是想象的场景,虚拟的场景,虚写,时间可分出虚实,让孩子们体会诗人的狂喜、惊喜和盼望。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问,事件已过去,是回忆的场景,已发生一段时间。巴山夜雨涨秋池,思念不断的上涨,要从里面漫延出来。何当共剪西窗烛,想象将来美好的幸福的甜蜜的生活。是没有发生的事,将来事。却话巴山夜雨时,其实是现在。过去,现在,虚拟的将来,现在,情感词语的重复,把时间有意识的错位、拼贴、组合。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整体认识细节、结构,先关注大框架,岐王、崔九,都是当时的大人物,可以看出李龟年的地位挺重要的,寻常见几度闻,说明经常碰到,关系熟络。为什么江南落花时节又逢君呢?联系到当时安史之乱文化人颠簸流离。
题临安邸,示儿,隐含时间问题。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人死去,地位、荣誉、钱财什么都带不走,人之将死,其言也哀。还有一件事情放不下,难以咽下最后一口气,这是他85岁写的。王师北定中原日,是想象,这个场景没有发生,虚拟的。临终前,死后,时间前后翻转,最终只是美好的想象。呼唤越热烈,反衬前面的悲痛越来越重。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现在的场景是大战前,喝酒。没直接说战争,省略了。将来战争结束了醉卧沙场,说得很轻松。醉卧,其实就是死亡,浪漫化了,故作轻松,越浪漫越悲哀,笑是有眼泪的,可能倒在沙场上再也回不来了。古来征战几人回?时间特点,这个战争之前的所有战争,从古到今,把整个过去的放到了后面,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万里长征人未还。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是战士的唯一使命,人类共同的命运取得了普遍性的意义。没有最后一句,会少很多味道。上战场前饮酒作乐,这可能是他们最后的时光,生命的炽热,死亡的残酷,形成一种对照,多少年来一直强烈打动着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