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683355/82dcdc7299f77102.jpg)
回味无穷,是在读完迟子建的两篇小说《没有夏天了》《奇寒》后的第一感觉。
迟子建小说的特点之前我提到过,那就是白描。何谓白描:就是作者不去直接描写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也不对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进行主观评判,而是借人物自己的语言、行为,把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表现出来。这是真功夫,来不得半点含糊。这一切都建立在作者对世态人生的丰富体验,建立在作家推己度人的强大能力,建立在作者对所写人物如同对自己的亲人一样熟悉的基础上。
也许正是她小说的这个特点,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索然无味的感觉,还以为是作者开始从事书写小说时的作品,但读到最后才真正明白作者的用意。这样的效果自然让读者能够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
《没有夏天了》最后才知道丑儿把靖伯伯杀了的原因,也明白了靖伯伯所遭受儿子的“虐待”,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而《奇寒》到最后才通过“我”所熟悉的那把多年前丢失了的红锁而让读者了解三大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农民思想、小生产者人生观,在农村里经常可见。
本来在阅读《奇寒》的过程中,感觉“我”作为一个离乡多年的小姑娘,为了回家乡给父亲上坟,临时住在父亲的兄弟三大爷家。三大娘那种不算亲热的热情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流露,而这些在阅读过程中都是平淡无味的。但当“我”发现老房子门上的那把红锁后,立刻把故事情况推向高潮,所有的波澜不惊其实都是复杂的人性。而揭露人性正是小说的奇妙所在。
揭露人性的方式有多种,迟子建是通过最普通、最底层的个人的自私、自利来揭露,其中也包括自己的亲人、朋友,如三大娘。了解了三大娘的人格,不免让我想起了当年家中大嫂和堂哥家嫂子赶集卖药时故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老家流行散户卖药,当然现在已经杜绝了这种销售。但在当时,在我们家乡那是很普遍的。所谓散户是相对大大户来说的,大户直接从厂家或者上层中间商进货,然后村里的散户到大户家拿药到集上去卖。大嫂和堂哥家两个嫂子(一个三大爷家的,一个五叔家的,我叫嫂子,但都比嫂子小)合伙进货,然后上集卖,回来后一起算账结算。有两次五叔家嫂子把钱放在了鞋底里,到家说就挣这么多,但五叔家嫂子的这种鬼把戏,被三大爷家嫂子戳穿,当场让她把鞋脱掉。结果可想而知,最后散伙,各干各的。
这跟三大娘的故事是不是非常相似呀。有时候看似不可思议,但在生活中却真实存在,就在我们身边,而且还是名义上的一家人。
原本,我总认为在农村中,那些不愿意赡养父母的人是因为穷而所致,但如今的生活水平与三十年前相比,已经吃穿不愁了,但在农村中依然存在这种现象。所以,我在反思这种现象,它不仅仅是一个“穷”字所能概括的,而是一个很复杂的人性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