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洪毅/文
不知为什么,艺术圈内人士大多有个怪病,那就是视批评如洪水猛兽,唯恐躲之不及。这或许是习惯了将赞美与鼓吹当着批评的原因吧!长久的习惯成自然,一旦听到真正听到批评声音时,马上就受不了,恨不得将其从这个世界彻底抹除掉。
记得,曾经有一次在中国美术馆随手拍了张正在展出的油画发到朋友圈,并明确指出这样的画作抄袭了照片,因其广角镜头的透视效果出卖了它。意想不到的,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让删除,可我并没有点名批评谁,照片中也看不见作者信息呀!再说,有胆量放到国内最高级别的艺术殿堂里展示,怎么就怕被批评了呢?很奇怪是,不只画家,几乎凡是乐于在公众视野中露脸面的人物都害怕被批评被质疑(就不再举例了),他们的身份可能是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知名教授。喜欢听到溢美之词是人之常情,但对于想要在公众领域中捞取好处的人士来说,坦然接受批评也是理所应该的事。你不能因为批评或质疑的声音有损自己完美无懈的包装形象,就试图将其彻底扼杀呀!
一直搞不明白“艺术批评”一词该如何理解才好,有些所谓“批评家”写的文章只见到赞美和鼓吹,却硬说是“批评”。如果不愿意批评的话,使用中性的评论一词更为合适,而不是曲解词意,明明是溢美之词却口口声声说是“批评”。比之批评这个含混不清的词,我更喜欢批判,更愿做一个文化上的批判者。当然,自己绝不会将赞美性的内容称为批评或批判,要赞美大可坦坦荡荡的去赞美,又何别借“批评”的名义来自欺欺人呢?
不知道那些怕被别人批评的人物内心都怀着什么样的鬼胎,或许是他们那光辉的形象背后真有什么不敢见人的东西。我到觉得,有人批评自己其实是件很不错的事情,为什么非得那么抗拒呢?就像我们做文化批判,并不是要故意捣乱,并非是要破坏会秩序,而是揭示问题所在,促进其发展进歩。同理,有人批评你,并不是要伤害你,而是在帮助你。事实上,如果不经你自己允许,谁又能真正伤害到你呢?如果说赞扬者为你提供前进的动力,那么批评者就是让你更清楚的认识自身不足,让你从中学会更好的成长。可是,现实中赞扬的声音容易听到,批评难觅,因此诚意批评者就更值得尊重。
想来,真应该感谢那些批评过自己的人,应该向他们致敬。即便有些批评是如此尖锐,让人不舒服,即便有些批评中夹杂着辱骂和人身攻击,那并不重要。事实上是,没有一个批评者伤害到过自己,反而是他们让自己变得更为理性,更加坚强。对于这样一群在成长道路上用另一种方式帮助过自己的人,难道不应该向其表示敬意么?
下面这位朋友一针见血,直击自身问题所在,非常感谢他的批评。虽然过去这么多年,我一直不曾忘记其真诚的忠告:
这是最近收到一句批评,说我在无病呻吟,其实也是:
这位朋友说我写东西没经过大脑,其实他说对了,一直都觉得自己内心太贫乏太肤浅,所以才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填补内在的空缺:
“说了怎么多,核心意思就是说让我们都用心无规律的触画呗,但事实是除了你自己,没人能看懂。也就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自我满足罢了。”这也是很直接很中肯的批评,直指人性的弱点:
这个批评有点让人难受,不过自己有时的确很疯狂:
曾经有一个叫做薛明德的美国华人,相信艺术界很多知名或不太知名的人物都被其点名批评过。薛明德的批评方式有点让人难过,因为他常常将辱骂与言语攻击当作批评。不过后来想想,或许那只是他独有的方式吧,又何必去计较那么多呢?重要的是,他曾以批评的方式帮助过自己,这仍是应该感谢的:
与薛明德不一样的是,下面这位名叫郭盖(截图没显示完)的批评者更显得冷静和理性,是他提醒了我应该努力的去弥补自身的不足。
其实,还有更多的批评声音,要么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要么本来就不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的。但,正是这些姓名早已被我遗忘或根本就不知道姓名的人,以自己最真诚的声音批评过我,才让我懂得更好的去成为自己。在此,我要再次向那些批评过自己的人致敬,真诚的感谢他们!
2017年5月18日
作者声明
转载文章署上原作者姓名体现现一个文明人的基本道德素养,同时也是任何人必需遵守的法律底线,请各位媒体人多多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