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一本叫《一年通往作家路》的书,说明我内心对写作的提升还是有要求的,虽然没有全部阅览完,但是该书对我的启发作业还是挺大的,我今天写得这个文章体裁灵感就是来自于这本书,是书中的第二章叫个人随笔,我打算用三周时间来锻炼该体裁,引用书中一段话:“罗伯特·阿特万就已经说明,写手们之所以对随笔抱有持续高涨的热情,是因为这种形式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他指出了个人随笔的四个要素:笔调、形式、戏剧性和真实。”这段话完美诠释了我为什么计划用三周来练习写随笔,先提升自己写随笔的功底,日后通过不断打磨和润色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随笔文章。
个人随笔写作分四步:1、选择和识别;2、展示;3、润色;4、等待开花结果
时间回到2008年,那时我24岁左右,刚刚从一所大专院校毕业,还在为自己的未来的工作而焦虑,人生很迷茫,自己又未有明确的目标,很显然当时的我并未意识到自己能有出国留学并在国外打工的一段经历,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因为当时我们家庭条件并没有足够的经费让我能出国留洋,这里当然要感谢一个人,他是我的大舅,他年轻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经济条件不错,他知道以我现在的学历根部无法在社会上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所谓体面,当时无非就是坐办公室,薪水高,无需太辛苦。决定赞助我一下,等我在国外念完书,通过打工再把借的钱还他,也许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了,就促成了英国留学读书之旅,出国前,当然是苦练英语,通过雅思考试,来到英国中部的一个叫谢菲尔德的大学读书,幸运的事在英国学业上还算比较顺利,没有遇到太多困难,生活上也还凑合,怎么说呢,为了节省生活成本,在学校规定的part-time打工规定时间内,我找了一份兼职,当然作为一名中国人,首选还算去中餐馆后厨打工,当时初来乍到,英语口语也不是特别溜,只能去厨房做打杂,一天70磅,按当时的汇率,相当于一天1050元人币,感觉特开心,虽然辛苦点,但是开始自己赚钱养活自己啦,也算是贴补一点生活费吧!当时英国home office 有一个特别好的visa政策,就是让在英国毕业的硕士有两年工作签(PSW)签证,好给毕业生一个实习的机会,我的专业是商科,毕业后要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可以说很难,这时我必须尽快找到一个糊口的工作,因为我银行账户已没有足够的存款支撑我在英国的生活,我决定来到英国第二大城市Manchester寻找工作机会,我还是定位在中餐馆里做事,因为一来可以解决吃饭问题,二来中餐馆也需要我们这类有身份的廉价劳动力。我在靠近Manchester University附近的阿叉街(俗称印度人生活街区)找到一家香港人开的中餐厅,这家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我的英语口语能力还不错,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英国当地人沟通交流基本无障碍,当然如果是英国北部人说得英语听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外,越靠近英国南部(即靠近伦敦附近),英语越容易听懂,我在这家店里基本在前台胜任店长的位置,因为店里另外两名中国员工英文水平确实一般,而且服务意识也不是特别强,更不提沟通交流力了,每天下午从2点到5点都是该餐馆的平峰期,基本无人用餐,我一个人在餐厅前厅守店,如遇到这个点有食客进点消费,我就上前去服务,平时无客人时,就是和后厨的厨师聊聊天,至于薪水吗?加上客人给的小费,总体上说除去日常开销,可以攒下一部分钱。在晚餐忙碌的时候,也是我最开心最难忘的时候,虽然忙,但是凭借自己良好的口语交流能力,也时长可以和当地食客聊聊天,让他们给我们的食物提提建议,因为餐厅位于阿叉街,当然也有许多有色人种来进食,他们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例如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是坚决不吃猪肉的,还有一些素食主义者,他们甚至连鸡蛋都不吃,所以,在这个多名族国家,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信仰和饮食习惯。另外,就是我总结的经验,就是无论在哪个陌生城市立足,自己必须要具备看家本领,即自己特别擅长而且通过时间的累积能提升自己价值的技能,是能否在一个新环境下生存下来,而且生活质量还不错的必备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