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欢迎我们一起相聚在一起,共同参与活动,作为一个普通的导读老师,我想,人生最美是相遇。
与大家相遇是我2019年的一件大事,感恩的心,感动的情,寒假里,我尽情享受着文章的大餐,寻找着幸福的生活。
我与月刊相遇,始于一课相助,阅读篇篇佳作,有朴素而深刻的数学智慧,有清新优美的文字思考,使我常常惬意享受着月刊带给我的思想。
我全神贯注从头读到尾,时不时用笔圈点勾画。正如交了一个个好朋友一样,虽然初识相遇,却总能促膝长谈,走近字里行间,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我想说,我触摸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文字,更是灵魂,我用两个词概括:喜与乐。
人文关怀,沁入心扉
郜教授的文章用能灵性闪烁,他总能像冬日的雪花一般,融化了,飘洒在我的心田。我总是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从整数除法到小数除法,看似简单的迁移,却能设计出深刻道理。我读出了数学理性和人文关怀。他设计了题组对比练习,层层深入,抽丝剥茧,我以为,从数字的更迭,却是从意义上发生了巨大的彼岸。他关注学生的思考,体会“加倍取半”的思维的局限性,从而使得乘除法的关系凸现。
随着我再次阅读,《小学数学这样教》的反复阅读,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原先对文章孤立的思考立体起来,生动起来。
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是不可分割的,除了文章的字字句句,读起来令人敬佩,我也常常留恋不舍在估算教学,鸡兔同笼,就如一部绵长、深厚、悠远的思考。
儿童真情,轻舞飞扬
原来一文,我以为是能从原来中找到了究竟怎么教的道理。大概是自己也是教着一年级,作者的生动有趣、耐人琢磨的教学过程,准确升华了儿童对于解决问题的困惑。作者与儿童的有序进行,令人感动不已。
由于心性的缘故,我目光更多聚焦在了那些那些故事,凝聚着儿童的真与假,正与错,他们的思考总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明白了,喜了一片,乐了一片,这样的写作教我如何不喜欢。
逆向设计,深藏奥秘
教学评一致性,让“一致性”先到家,所谓一致性就是我们明白如何设计评价任务,如何设计学习目标,如何设计环节,聚焦不同的课,我们看到了片段浓缩了设计者的智慧,那天,我轻轻把这一组设计有意识整理到一起,我发觉了每一篇都形态各异,从第一篇到下一篇,我看到了编辑的用心之处,这些文章似一棵长大的树,人生的潮起潮落,生命的繁华萧瑟,本身是自然的生长,只要我们用心读了,我们还要把全部的真情投入到对一致性的实践之上,让实践之土壤生根发芽,浓缩了对评价的全部热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