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早上,我和杨老师跟孩子们一起动手进行了校园内外卫生大扫除,校园内外环境焕然一新。
十分钟后,我习惯性地走向学校门口,看杨老师在学校对面的马路边,认真的护送学生过马路。却突然发现干净的校门口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防冲撞栏倾斜,跟前还有一张废纸。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刚刚大扫除结束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天天强调“一平米”好习惯,好习惯竟然还没有养成!怎样才能触动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们受到教育呢?我没有像以前那样上前整理,而是掏出手机拍了照。我就站在一边观察一边想,看今天哪个学生会注意到这一幕。
过了一会儿,学生们陆陆续续的来,我希望看到的一幕还是没有发生。我心里又生气又着急,这时,赵文博同学到了防冲撞栏前,放下书包,小心翼翼的把冲撞栏的闸片拉起,把冲撞栏推直,又小心的把闸片拉下。扭头把那片纸捏在了手里,拿起书包向学校的垃圾池走去。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琅琅地读书声,早读开始了。
上午大课间,做操结束,我给学生集合起来,让同学们轮流看了手机上的照片,同学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儿,又出现了窃窍私语,孩子们纷纷猜测那是谁了。我拍了拍手,同学们立刻安静了下来,我说就是因为某个同学的一个坏习惯,影响了我校环境卫生。同学们顿时像炸了锅一样,大家纷纷谴责起来。到底是谁丢的垃圾呢?看到这儿?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今后怎样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孩子们纷纷思考起来。过了几分钟,我让孩子们在展开讨论。从孩子们的发言中,我欣慰地看到了教育的效果,通过讨论交流,找到了错误的原因,认识到“一平米”好习惯养成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我又给孩子们讲了细节决定成败的几个故事,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触动。
下课了,我回屋写了一篇日记,《一张照片引起的思考》。
教育是项复杂的工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时机,有时侯通过一件小事,可能就是一次最佳的教育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