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斩笔·每日500字
【斩笔·小暑】A改

【斩笔·小暑】A改

作者: 四鬼 | 来源:发表于2017-07-30 23:40 被阅读6次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山水动画产量奇高。这其中的绝顶之作《山水情》包含着那个年代动画的所有内容。

    在中国古代,文人就有寄情于山水之中的传统。动画《山水情》中老琴师来于山水,归隐于山水,体现了艺术源于自然的本质,展现了“大音希声”的道家思想。影片一开始,飘逸长发、身着白衣的老翁山间漫步,随身携带弦琴,其那种豁达从容不迫、略带哀怨的脱俗气质和轻灵空旷之意境非常契合,而后,少年笛声响起,老者以琴声附和,宁静自我的豁达内心融入琴声里面,这些都反应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客喜欢将自我的精神寄托于琴声之中。最后,青年在和师父告别的时候获得鸿鹄之志,领悟琴之精髓的他,运用美妙动听的琴声和师父告别,师父静立捻须微笑听琴声的画面则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体现,与前面雄鹰带着孩子搏击长空后老鹰独自离去的场面相互呼应,表达了一种需要孩子脱离港湾自己闯荡的教学思想。这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艺术精神的传递。琴,在动画中不仅仅是一种乐器,更多的是一种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琴蕴”。在古代,当现实生活中的仕途不顺时,文人雅士常常借用“琴棋书画”来抒发心中的愤懑。因此,古琴是老琴师洒脱豁达,超凡脱俗的物化,老琴师将古琴交于少年手中,不仅仅代表把弹琴这项技艺传递给他,更是将那样一种精神薪火相传。

    1988年,上海美影厂创作出时长19分钟的水墨动画片《山水情》,顺时间线往前推,美影厂,也是中国上一部水墨动画片《鹿鈴》创作于1982年。再往前,就已经是1963年的《牧笛》和1961年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一部《小蝌蚪找妈妈》。

    水墨动画的制作一直是我国的不密之传。资料显示,水墨动画制作核心技术在摄影部分的合成。一般手绘动画,一帧绘一张,每张原画按顺序根据要动的部位稍加挪动,合成起来,由于视觉暂留效果形成动画。就像快速翻页造成角色“动”起来那样。但是水墨动画,在这个流程的基础上还要复杂的多。

    画在动画纸上的每一张人物或者动物,到了著色部分都必须分层上色,即同样一头水牛,必须分出四、五种颜色,有大块面的浅灰、深灰或者只是牛角和眼睛边框线中的焦墨颜色,分别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璐片上。每一张赛璐璐片都由动画摄影师分开重复拍摄,最后再重合在一起用摄影方法处理成水墨渲染的效果。

    这些都说明着水墨动画的制作成本之高,耗时之久。所以在90年代,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国家电影局停止对美影厂的资助后,水墨动画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斩笔·小暑】A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xl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