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如果你觉得人生很丧,不妨读读史铁生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拆解一本史铁生的书《我与地坛》。
0 关于作者关于本书
2010年12月31日,中国著名作家史铁生离开了我们。但他卷起的波浪一直没有停。越来越多的人翻读他的书;越来越多的人怀念他的顶级文笔;越来越多的人说读史铁生后劲太大了……
说起史铁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坐在轮椅上的作家。他出生于1951年,曾是运动健将跳远冠军。18岁他到延安一带插队,因劳累过度和医治不及时导致双腿瘫痪。后来不幸得了肾病又发展成尿毒症,59岁突发脑溢血离世。死前史铁生立下遗愿把脊椎、大脑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
在他与疾病抗争的一生里,他写出震惊文坛的《我与地坛》,还有《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作品。文笔卓绝的他,出道即巅峰,奖项一直拿不停:《病隙碎笔》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短篇篇目;2002年他又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收入囊中……
但亮闪闪的奖杯远不是史铁生全部,史铁生的魅力在于,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用残缺的生命,为我们树立一座艺术与精神的丰碑。
在繁星闪耀、星光璀璨的中国文坛,史铁生以独特的魅力占据重要的地位,被公认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今天我们走进这本书,一起来读史铁生的生命故事,感受他的顶级文笔和炽热情怀。
1 阳光少年从高光跌入黑暗
读《我与地坛》,冲击力很大, 比如“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是的,地坛对于史铁生,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园子,它早已与史铁生血肉相连,成为他精神的家。
地坛为什么成了他的家?这得从他小时候说起。史铁生曾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亲和母亲都有工作,有一个妹妹叫史岚。
在这个幸福的家庭,史铁生快乐地成长。他身体健康,成绩优异,热爱运动,他说自己:“第二喜欢足球,第三喜欢文学,第一喜欢田径”。
运动健将史铁生中学参加80米跨栏得了冠军,人称“小飞人”。这个风一样的少年,本以为人生会一直这么快意,却没料到,他的运动梦在18岁那年戛然而止。
18岁的史铁生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北京去延安插队,和农民一样,住在两头透风的窑洞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每天还有各种繁重的体力活,但阳光朝气的史铁生不怕苦,总是冲在最前头。
极寒天气加上长期劳累,史铁生常感腰腿疼,但他拼命忍着,后来实在扛不住了才返京治疗。
病好后,他返回村子继续劳动,这回转为比较轻松的放牛工作,但腰腿疼的病根却是落下了。两年后的一天,史铁生放牛时,天气骤变,冰雹来袭,回去后史铁生就发高烧,腰腿疼。他以为只是简单的病,随便吃点药缓解,谁知这一耽搁,就错失了治疗良机。
后来病情恶化无法直立,史铁生才赶紧到友谊医院医治。可是医生却告诉他,他的双腿永远无法治愈了。
这个阳光活泼、生命奔腾不止的大男孩,突然被命运指定终生与轮椅为伴,过上另一种静止的、无法忍受的生活。史铁生的心,无异于从明晃晃的天堂,跌入了阴暗的地狱。
这个打击太致命了,这个热血男孩,他哪里承受得住?他宁愿去死,也不愿意在无边的黑暗里咀嚼痛苦,在瘫痪的阴影下时时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
他想自杀,他用铁丝插入电门,用床单勒脖子,还喝药、割腕、咬舌头,想尽办法结束自己的生命,每一次都让家人惶恐至极,落入冰点。
但是,上天似乎不希望他死,史铁生每次都奇迹般被救过来。但每次苏醒,史铁生都只是说:“我怎么还没有死?”紧接着,他疯狂地拿到什么摔什么,上午“啪、啪、啪”,一个接一个摔杯子,下午“啪、啪、啪”把玻璃砸碎。摔到再没东西可摔,他就拼命锺自己的腿,一边骂:“我叫你不死!我叫你不死!”
这时,旁边的母亲又害怕又担心,但不敢上前劝说,因为她知道儿子苦,儿子痛。母亲总是悄悄退避一旁,默默等他愤怒消退平静下来,才走过去帮他小心包扎受伤的手,处理好腿上的伤。
母亲多希望他开心起来啊,总是哄他:“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已经绽放了。妈妈想推你出去散散步,感受一下清新的空气。”然而,母亲听到的都是“不要出去,不要出去。你去吧,你去吧。”这时的母亲总是不作声,走出屋门去修补被他弄坏的窗户,还不敢正眼看他,只拿眼偷偷地瞟向屋内,注意到他平安无事就好。
日子非常难熬,突然有一天,史铁生对母亲说:“妈,我想去地坛。”母亲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却恐惧起来。她不禁想:“那里荒无人烟而又阴森恐怖,他要去做什么?”但只要儿子想去,她就不会阻拦。
就这样,史铁生走进了地坛,与地坛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恋。
2 失意者跌跌撞撞走进地坛
“春天是祭坛上空飘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
读这样的文字,大家是不是觉得诗意、静谧、旷远,充满勃勃生机?这就是那个之前寻找一切机会自杀的史铁生写的。
这文字是那么优美,能轻而易举勾起读者的冲动,想去一探究竟,看看那个深邃、神秘的世界,瞭望一下高远的天空和感受当下的清风;也同时让人意会,这个园子可能不算绝色,却应该是独特的。
为什么别人眼里荒无人烟又阴森恐怖的地坛,在史铁生笔下却变得这么有情有味?四季更替中,园子变换不同的表情,蕴藏着大自然的秘密。更重要的是,它是那么宽厚、无私地接纳了无路可走的史铁生。
史铁生像孩子一样新奇地观察这个古园:“四百多年里,这个古园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塌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像诗的语言,又像走心的告白,读史铁生的文字,总是不小心就沉溺其中,忘记了他的轮椅,只感受到他敏锐的触觉和美的解读。
他说:“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残废了双腿。”这是他们之所以相遇的宿命吗?
当时21岁的史铁生来到地坛,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段时间的地坛确实就是一座极为荒芜的古园。
史铁生欣喜若狂,心里又跟自己解释着这奇妙的缘份:“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五十多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对于史铁生来说,一切是那么地恰到好处,“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什么叫‘一切’?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他绝望到无处可逃的心灵,无意中的一次动心,竟迎来了这么一次亘古洪荒的相遇,好像上天注定,又好像是造物主的悲悯。此刻微风不燥,清风不扬,一切刚刚好。无声的古园,看似不经意却用宽广的怀抱容纳了这个失意的男子。
来到地坛,史铁生奇迹般地平静下来,他安静地呆着,独自地想着,与自己对话,深刨内心。他每天必到园子里去,经常呆在别人找不到的角落,一坐就是一天。
生活加诸史铁生身上的,甚至是比死还沉重的打击。消极、抑郁、自杀,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地坛救了他,给了他一个喘息的空间,也给了他一个思考人生的机会。
不得不说,遇到地坛,遇到这个园子,是他生命中最大的福音。
这时候的史铁生,正处于炼狱的头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朝地坛那儿去,仅仅因为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苏东坡,他年轻时以高光开场,后来却仕途不顺,一贬再贬,一退再退,直至无路可退索性放下,写出了《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的千古名句。
既然无处可逃,既然无所依靠,那就仗剑走天涯,把命运交给无常,把心安放当下。苏东坡活出了自己的光,史铁生也找到了自己当下的亮。
即然无法到达远方,他就阅读,让精神游遍四海,阅遍古今;即使脚无法站起来,那就让精神立着。
明天继续跟大家拆解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敬请期待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