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时间视为物,也是可以格一格,致知一下的。
人生的基本规则之一,就是永远只能按照时间流逝的方向活着,所以影视作品经常有以穿越、时光倒流这些为主题的佳作,打破基本规则,容易让人耳目一新。
从一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远古时代,到现在晨起有闹钟,上班要打卡,随便去哪里都要考虑交通时间,目的地营业时间的现代生活,我们已经习惯了时间的存在,很少有人会去思考“时间与我的关系”。
有的人,生活就像时钟一样,精准到分分秒秒,尤其以那位柳比歇夫为代表,一辈子效率奇高,也备受追捧,毕竟这是一个追求时效性的社会。
有的人,生活中好像没有时间这回事,出门磨蹭两小时,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已经等到不耐烦,计划这种鬼东西从来不需要,事情么今天做不完就明天再做,无所谓的。
前者容易变成强迫症,后者容易被合作者标签为猪队友。
其实这两种态度都不算好,迎合时间按照时间安排生活,或者与时间对抗漠视它的存在,其实都是被时间奴役了,陷入一种固定僵化的生活模式,牺牲的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我们灵活一点好不好?
坦白说,我是一个习惯于做计划的人,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是,计划好了If在6点钟起床,then我要做早操,晨读,好好吃早饭……当然,我从来就没早起过,也就,从来都没有去锻炼去晨读去好好吃早饭,要么是随便吃点东西,要么直接吃午饭了。
于是内心充满了挫败感,我不太能接受自己做不到对自己的承诺。我希望自己能执行计划,把该做的重要的事情都做了。于是回到问题的本质,理清时间和我的关系,也就是我把时间当成什么来看待?
时间的本质,是个量具,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它来衡量很多事情,也习惯用它当做提醒。以前我做计划是先框定时间,然后充填内容,这样我的生活就被时间奴役了,现在我要换一种方式,先决定事情的轻重缓急,再匹配时间,目标是灵活应对,该做的都做了,保证生活质量,又充分利用时间。
所以我做了两个改变:
1,把事情按轻重缓急排列,越是重要的事情,越要准备多种方案。比如,认为锻炼很重要,现在就列好三种方案,两小时豪华版锻炼方案,半小时常规锻炼方案,以及五分钟安慰版锻炼方案,这样可以根据时间多少,来安排不同的内容,都能让我觉得“今天又锻炼了,好健康,好开心”。
2,重要的事情,可以给它预设2~3个时间点。比如,很希望自己经常跑步,要么早点起床去跑一会,要么傍晚时跑一会,也可以夜跑。如果起得早,就早晨跑,如果今天忙,就晚上跑,如此,总能满足自己“今天又跑步了,给自己点赞”的小开心。
重点是,先做重要的事情,不管现在是什么时候了,不管之前的计划是怎样的,先把最重要的事情做了,然后视紧急情况另外安排。要想灵活安排又保质保量,基础是对时间的感知力,养成在做事前和做完事两个节点看一下表的习惯,久而久之就明白自己做什么事情会需要多少时间了,也就能得心应手的安排所有事情。
现在对我来说,时间是一个小Tips,它帮我量化很多事情,也提醒我下一步有多少时间可以用,生活就像拼七巧板,该做的事情一件不落,每天都能组合出不一样的图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