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上,对面一位男孩正聚精会神地看着东野圭吾的《只差一个谎言》。别说看书了,现在地铁上发呆睡觉的人都很少,大家似乎都有忙不完的公事,所以我的目光自然而然被他吸引了,不过他的样子可不是大家一贯认为会去主动看书、有着文青气质的偏偏少年。
他很胖,穿着印着动漫图案的T桖,肥大的黑色宽松裤,玫红色的运动鞋,头上零星可见几粒头皮屑。他时而认真地看,时而凝神思考,看看后面的,又翻到前面来回味。照常理来说,看到此番景象我应觉欣慰,中国的地铁上还有人看书,可是我的思绪却不由地拐到了其他地方。
晚上八时二十三分,这位男孩回到家,点了超大份的炸鸡外卖,边吃边继续看那本书,他吃得津津有味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知什么时候书本上占上了两点油点,当然他也不会在意。
有人说看书是神圣的,要有仪式感。要配上茶、柔和的灯光此类,不过他只想知道下面的情节,才不会管翻页的时候是否将手指上的油擦到书上。
现在愿意看书的,就只剩下貌不惊人、在其余方面没有闪光点、现实生活中存在感机会为零、引不起任何关注点的人了吗。
他生得俊俏,颜值高衣品好,几乎符合当今所有女生的择偶标准,经常被叫以“男神”,想约他的女生不计其数,所以他很忙,忙于各种场合的约会、应酬。由于常年混迹酒吧,他算得上半个懂酒的人,虽然不是认真品出来的,但酒杯上印出不同美女的脸让也他记得了不同种类的酒。
有天酒吧聚会,来了位与众不同的女孩,女孩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喜欢看书,身上透露出一种文绉绉的气息,不说话的时候就安安静静坐那,凝视一个方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从未遇见过这样的女孩,男孩的目光自然被吸引了。
男孩那天穿得简约大方,女孩觉着男孩有种书生气,便问到,
“你喜欢唐泽雪穗那样的女生吗?”
男孩当然不知道雪穗是谁,女生有些诧异,继续问,“那你也没有听过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这句话吗?”
男孩觉得有些难堪,“要不我们玩骰子吧?”
女生则看着他,喃喃自语到“不会啊,我觉得爱看书的应该都像你这样,看起来安安静静的,长得好看,气度非凡。”
其实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对事物进行定义,就比如与本文有关的两个极端,
长得帅的都喜欢喝酒蹦迪、只有长得丑的、没人约的才会窝在家里看书打发时间;
知识丰富、富有内涵、爱看书的人一定长得很帅,他们安安静静的,只沉迷于书本的世界,身上有种不立于世事的疏离感。他们可能披着长衫在薄雾冥冥中念诗、可能穿着复古毛衣坐在躺椅上边喝咖啡边看书。不过此种大多数情况只活在潜意识里,因为纯属是由好感堆积出来的。
第一种极端很好理解,但第二种和第一种难道不矛盾吗?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你在某社交平台发了一个关于书籍的讨论,有一个人回答的非常认真,观点和你很合,知识层面似乎还高于你,你很高兴,很久没有人和你如此合拍。你点开他的主页,发现很高级,他关注的几乎都是艺术类的话题,偶尔也会发一些你也喜欢的书摘。这些表象自然而言会让你觉得他是一个有品味的人,所以这时候你潜意识里的他一定是一位翩翩公子,而绝对不会是一位喜欢喜欢宅在家里抱着薯片可乐看动漫的宅男形象。
我当然不相信以上我自己所写的,因为这只是我看见那位男孩看书的思绪延伸。但是这个问题依旧值得深究,因为蹦迪的男孩子的确就是很帅,而愿意看书的通常被看见的都是不爱装扮自己,要不带着厚厚的眼镜,要不剪着厚厚的刘海一看就是只知道读书的学霸。
爱蹦迪的都不喜欢看书?不可能。
看书的都是貌不惊人的?不可能。
所以这也算是一种偏见吧。
那也么有没有两者兼得的人呢?
肯定有,只是我还没有遇见过。
如果你对于此文观点有所不服,
Come and find me.
(此文只适用于当今大部分人确实都不爱看书的社会情况,不带有个人偏见及绝对定义。)
2019.7.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