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在一档节目中讲过,张艺谋曾叫她别为了钱拍电视剧。
那番话在她宣布参演电视剧后被搬了出来,并广为流传。
在《上阳赋》之前,章子怡一直听从张艺谋的建议,真的从未演过电视剧。
如今,恩师的话成了过眼云烟,章子怡的剧集处女作开播。
结果,收视热度表现一般;
口碑崩盘;
章子怡自己更是和片方开撕,斥责对方恶意营销。
种种迹象显示,章子怡的电视剧首秀,正在走向失败。
其实不只是“国际章”,很早就有从电影跨界电视剧的周迅,近年的汤唯,陈坤,倪妮等“电影演员”,他们在电视剧中的表现都没有达到观众的高期待值,能不被吐槽已经是万幸了。
不得不佩服张艺谋的真知灼见,他给章子怡的建议是正确的。如果章子怡还是专注在电影领域,就不会有那么多争议,她还是那个被众人仰望的国际章。
现在,她也只能感慨。真的是不听艺谋言,吃亏在眼前了。
讲真,也真的不能完全怪章子怡。
原因一。
整个电视剧市场,已经不是十几二十年前的市场。
一方面是剧集的制作越发精良,好剧越来越多,对演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像数年前的《琅琊榜》,其质感已经可以和很多国产电影相媲美。
另一方面是网剧和传统卫视剧两种模式相互融合,电视剧的受众群更为庞大,覆盖面更广,制作成本、片酬水涨船高,一部剧的规模与电影大片无异。
原因二。
电视剧电影化是全球的大趋势。
美剧以前也是和好莱坞没多大关系的,不过随着一部大导演大卫·芬奇、影帝凯文·史派西下场的《纸牌屋》大爆,流媒体兴起,逼得HBO等传统电视台提升制作级别。
恰逢电影市场被超级英雄等爆米花商业片占据,许多不屑演爆米花的奥斯卡级别演员纷纷投身小荧幕,搞得现在部部顶流美剧都做得像电影一样。
国内也逐渐跟上了这股潮流,台剧那边有“植剧场”屡出高分剧,接着《我们与恶的距离》引发全国热议;内地剧在2020年终于迎来《隐秘的角落》精品剧爆款,港剧也有了《香港爱情故事》的口碑胜利。
像柏林影帝王景春和廖凡,他们影转剧就赢得了一片喝彩。
要说电影演员绝对就不能演电视剧,演了就是自降身价,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已经不完全正确。
所以章子怡这时候出演电视剧,摒弃张艺谋的建议,不见得就是百分百的错误。
那为何这次的结果如此不如人意呢?
只能说,章子怡是走早了一步。
《上阳赋》早在2017年就有要拍的消息,那时候片名还是和原著小说《帝王业》一样,或者叫《帝凰业》。章子怡说自己开始拍的时候是38岁,也就是那一年就开始了拍摄。
经历了270多天的拍摄,剧组在2018年宣告杀青。
又经过两年的后期制作,《上阳赋》才在2021年与观众见面。
难怪片方宣布即将上线的时候,章子怡会说:“终于等到了!”
也就是章子怡在谈这个项目的时候,至少是2017年之前的事。
2017年,内地剧最为流行的就是古装大剧,宫斗剧,精品剧的潮流只是在台剧范围内生根发芽。
那些年的排头兵,《琅琊榜》拍了54集,《大秦帝国之崛起》40集,《大江大河》47集,制片方们和观众都追求着又长又大的快感。
那么来到章子怡面前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类似的“大剧”。
长达68集的《上阳赋》,和《如懿传》、《延禧攻略》这样的女性古装剧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具有市场针对性的商业制作。
在那时候,大概也只有类似这样的项目才能拿到可观的投资了。
虽然演员阵容有于和伟,杨祐宁这样不错的演员助阵,但《上阳赋》终究和真正的顶级制作有一定距离。
剧本改编自网络小说,编剧罗松没有足够资历;总导演侯咏,参与过章子怡成名作《我的父亲母亲》的摄影工作,作为导演的佳作并不多,比较知名的作品有剧版《天下无贼》,陈道明主演的历史剧《卧薪尝胆》。
摆在眼前的结果是,侯咏确实是拿出了电影级别的摄影,却难救《上阳赋》薄弱的剧情。
这点章子怡就只能怪自己没仔细看好剧本,没衡量好制作班底的整体实力,以至于演了一部无比平庸的作品了。
在官方特辑中,章子怡正面回答了观众的疑惑,表明自己为什么要演电视剧。
大概意思是,她想要在一个角色的世界里,投入更长的时间。
于是她要从少女开始演,去体会角色的成长,这个出发点是好的。然而很多观众的体会却是,难以接受演员和角色的年龄差。
确实电视剧相比电影有着更丰富的内容量,有着更充分的时间去延展角色。
作为一个演员,尝试更多种多样的挑战无可厚非。
不过敢于尝试,就得敢于接受风险。
所谓有得必有失。
章子怡可以得到一个,比过往电影中更饱满的角色;
同时,她要牺牲掉一般电影所才能拥有的精致,严谨。
不是说章子怡没了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才让她在电视剧中黯然失色。
不管是长剧还是短剧,电视剧的制作模式,始终和电影有着天壤之别。
因为电影的每一幕,往往都有着特定的作用,不像电视剧那样,可以随意地“注水”。
要求严格一点的导演,一场戏重来个四五十遍,上百遍都是正常操作,电影制作有时间有条件给演员去追求极致。
习惯了拍电视剧的演员,去到电影片场可能会不适应,表演上还是按电视那套更随性地来,所以电视演员缺乏“电影感”,绝不只是因为观众的感觉或者说习惯而已。
进入电视制作模式的章子怡,以她的咖位,是可以要求再拍个几遍。
可能正因如此,《上阳赋》的拍摄周期才长达270多天。
但跑不掉的事实是,该剧定位是长剧,要是真的按电影的要求来拍,恐怕没个两三年是搞不完的。
就算章子怡有能力扛下繁重的拍摄任务,其他人在漫长的拍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敷衍了事的心理。
不是拍电视剧工作者耐力差,这只是人之常情。
像章子怡这样的电影咖,进入到更追求拍摄量的电视剧,演技再怎么好,都难逃被“削弱”的命运。
硬要演的话,最好还是能找到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就是15集以内的精品短剧。
王景春和廖凡能够成功融入电视剧,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因为他们出演的《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走的都是精品剧模式。
创作者可以用接近电影的手法去拍摄,令到剧集拥有电影的质感。
参演电视剧,章子怡这个选择没错。只是她当时肯定没有意识到,真正让电视剧实现电影化的,不是高投资大制作,不是更大的市场,而是精品剧模式。
70集的剧,分成7个季度,每季10集去做,在同样的制作班底下,出来的效果十有八九会更出色。
她错的是,选择了一部以商业为主导的剧。这种剧的艺术价值有限,仅仅是喜欢角色就接拍,未免有些操之过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