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农村,家里排行老三,上面有个哥哥和姐姐,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
母亲38岁生下的我,我从小就是家里最受宠的一个。但是我一直不看好父母的婚姻,我觉得母亲唠叨了一辈子,在我每个成长的每个时期,她都都在唠叨,特别烦人。
当我开始懂事时,似乎碰上了母亲的更年期,两人的矛盾再次升级,她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她,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僵和,直到我离开家长后,才缓和了一些。
记忆中,母亲很早就白头发了,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和同龄人都在班上读书,当母亲给我送饭过来的时候,别人都以为是我奶奶送过来了。
我当时都有一点自卑,毕竟母亲和我同龄人的妈妈比,我母亲给我拖后腿了,
但是后面年龄越大,好像就没有去过多的注重母亲的年龄,因为自己懂事了,觉得这个是事实,改变不了了,那就顺利自然的接受吧!
从小到大,我都不怎么喜欢父母亲的这段婚姻,我认为他们在一起就是不合适,在我成年之后,有一次母亲唠叨父亲,我就直接对着他们大声嚷嚷:“你也不要天天唠叨了,既然对婚姻如此不满意,能过就过,过不好就离婚算了,反正家这么大,一个得房子的东边,一个得房子的西边,这样家里就能安静下来,省的天天唠叨声不断”
随后母亲就被母亲追着骂:“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插嘴”,过不了几天,父母亲又和好如初。
我一直以为父亲就是家里的顶梁柱,感觉他有中国的牛那种精神,对于干活这件事,他永远都没有过停止过,所以我们家很早就脱贫了。
反倒是母亲经常欺负父亲,我表示很不满,感觉父亲被母亲唠叨了一辈子,有点打抱不平。
直到这次母亲去世后,在葬礼上,父亲却哭成了泪人,他说他已经习惯了母亲唠叨,如果哪天他的耳根子清净了,那他倒不习惯,就像现在母亲离开后,父亲突然不适应这种生活,整天跟丢了魂一样。
这辈子父亲对母亲是最好的,虽然母亲会唠叨父亲,但是父亲从来不记仇,这足以看出一个男人的包容心和责任感。
这些年父亲在外打工,每个月父亲发了工资,就会给母亲准时送达,除了送工资之外,父亲在工厂加班,有一些零食(方便面和八宝粥),他自己从来不吃,每一次他都会带给乡下的母亲来品尝,这也许就是父亲爱母亲的一种形式吧!
父亲一辈子都不善于去表达爱,但是他却用行动证明着他爱母亲一辈子。
对于他们五零后的爱情,没有卿卿我我,没有甜言蜜语,但是却有一颗能让对方过上好日子的信心。
虽然母亲生前唠叨了父亲一辈子,但是母亲为这个家庭也操心了一辈子,一辈子省吃俭用,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我们这个家,她的无私奉献也体现了一个女人兼母亲的伟大。
当母亲去世后,父亲却能把母亲生平爱吃的零食随口说出,我被惊讶到了,原来这就是他们的感情。
我曾经以为爱情就是要有仪式感,爱情就是让对方时刻想念着你,但是这些都是错的,《父母爱情》教会了我们子女,爱一个人,需要用心去维护,用行动去实现爱的信念。
当我发现母亲去世后,父亲这一个月都像丢了魂一样,当我发现母亲去世后的这一个月里,父亲每拿到母亲的一样东西,都能发呆几个小时以上,回忆起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我才发现原来父母的爱情是才是令人羡慕的爱情,我才发现父亲作为一名党员,他一直以这些标准来爱母亲(有责任,有担当,有包容心)。
因为父亲的梦想就是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他用行动证明了他的梦想,他也让母亲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父亲,你是我的榜样,作为子女,我们要向你看齐!学习你在婚姻中的包容心,责任心以及向生活不低头的决心,你是我们的好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