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大学之后,人情便匆匆。大都是来则来,去则去,中间穿插招呼。我亦不喜粘连,久而久之,徒得空气一片。在这境地当中,只有物质聊以慰藉。物质无关价值,诸如养一盆栽。每天早晨喂养阳光,阴雨时呵责乌云,出门时道一声安,回来时道一声好,它总是在那里。物质除了稳定,还有将得未得时的惊喜。拿到了包裹,虽然明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可拆开后一看,确是无误,还是难免心中雀跃。认识人便不会如此。因为认识的人而惹得不痛快还少么?
上了大学之后,世界仿佛颠倒。在我有限的认知当中,学习成绩好的人,总是理所应当地受到表扬。无论是羡慕的、嫉妒的,总会有那么几个名号安在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人身上。现在,只有课没有班,那些名号也不见了,对成绩的追求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玩乐,是物质。玩乐与物质总是杂糅在一起,空气中便充满了勾兑的飘香,言语之间也尽是飘飘然。我喜欢物质,不论贵贱,只是因为喜欢。那些玩乐的物质,只有贵才配得上喜欢。其实这样一来二去,反而贵的物质变得轻贱,而贱的物质变得高贵了。
上了大学之后,食物则古怪。古怪并非褒贬,只是惊异于各种组合。先前没机会尝的,现在由于局限,也只能讲究吃吃看。有些时候好吃,有些时候难吃,有些时候不能吃。一开始是新鲜,后来也渐渐疲惫,只能时不时地小撮一顿来安慰安慰我的中国胃。但食物哪里仅仅是食物,这里的空气、建筑、温度都不对,怎么吃才算是中国菜呢?只是拙劣的模仿罢了。
上了大学之后,中文变陌生。一个个方块字像是我相识已久的老朋友,指着定睛看才能模模糊糊,最后吐出“你是……吗?”,老朋友也不愠怒,只是站在那儿,等着我去辨识。时常有时候只能抓住英文来表达我的意思,我很不喜欢这样,仿佛我的血液突然多出来了额外的东西,堵住了我的血管,使得我全身心都不流畅。我气塞,可只能更加用力喘气,语言的改变难以逆转,更别说英文已经在我脑海中留下了道道沟壑难以抚平,我只能更加用力地读中文、练习汉字,可我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字提笔已经不会写了。不仅我身边的人,我国内的朋友也是如此。有时代的因素,可我还是不忍心任之流逝。
最近在读《子不语》,读得很慢。因为是文言文,所以总是需要停顿。在不解时总是抑制住自己搜索答案的冲动,只是一遍遍读,最后悟出意思来,像是解谜,真是痛快。一篇几百字的文言文读起来和读几千字的现代汉语差不多,但文言文毕竟意思浓缩,也无可厚非。有时羡慕英语母语的人,讲起话来用词恰当、口音舒适,但就现在让我重新选择母语,我依旧选择中文。我抛不下自己的血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