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作者: 深沉的卷毛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12:28 被阅读16次

    前日,我弟拿了一张只有C的成绩单回来,我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随机拍在桌子上,冷笑一声:"成绩怎么又下来了?天天想着出去玩,你要是肯刻苦一点,怎么会只考个C回来!"

    我弟特别不服气地顶撞了一句:"我已经很努力了!"

    我妈立刻接上:"那就再努力一点!"

    我弟扭过头,恰好朝向我这边,悄悄翻了个白眼。我当即捂住嘴,以免自己笑出声来,随后却又感觉无奈。

    我特别能理解我弟,想当年我也是一枚乖乖牌好学生,刻苦努力,成绩也还不错,但始终没啥成就感,一个疑问始终盘旋在我头顶上——明明有些同学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我少多了,怎么成绩还比我好呢?差距究竟在哪儿呢?我要怎么才能学的更好呢?

    我郁闷、我不甘、我抓狂、我无语问苍天……

    然而无人能回答我的问题,他们只是说,多下功夫,比别人更刻苦努力,再详细点,多看笔记,多刷卷子,听着就让人懊丧,说了等于没说。

    如今我们90后已经在职场上大展身手,鲜嫩的10后也出来霍霍了,家长、老师却还是老生常谈"要努力"那一套台词,真的一点长进都没有。

    所幸的是,我已经可以自己回答自己的淫问了。

    这个时代,刻苦已经过时,未来将是科学学习方法的天下。

    所以别再埋头苦读了,学习真的有捷径!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学习》
    作者:苯尼迪克特·凯里
    豆瓣评分:8.0
    推荐理由:我们一向以为好的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不靠谱,不完整甚至是错误的。这些学习理论来自盲目的模仿诱惑主观臆断, 而并非基于科学。如果你曾经认为好的学习状态就必须培养一个固定的学习习惯,例如固定一个地点、时间学习,留出大块时间一口气学完,那科学的学习方法可能都会颠覆你的原有观念。事实上,我们的大脑早就已经生成一套符合我们人性的学习机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完全可以更轻松、更省力、更高效地学习。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大脑的学习机制

    说到学习,就要先谈记忆。

    当我们看到一个苹果时,我么脑内的神经元就会"亮"起来,接着它下游的神经元也会跟着"亮"起来,它们用长得像树枝一样的突触联结在一起,形成一个神经网络,称为"记忆回路"。

    短时记忆会被存储在海马区,当一段记忆回路被多次触发,联结的突触就会更加牢固,最后固定在新皮层,成为长时记忆。

    记忆分成两个阶段——存储和提取。

    如果有一件事情你怎么也想不起来,那并非你丢失了这段记忆,而是记忆的提取能力太低。有时候需要一点提示,你才能成功提取一段记忆,而提取的次数越多,提取的能力和存储的能力也会更高。

    这里就要提到遗忘的作用。

    我们向来认为遗忘是学习的最大敌人,事实上,学习绝离不开遗忘。

    遗忘有两种正面作用:

    1、与其说遗忘是一个衰退过程,不如说,遗忘是一个优化过程。就如同每一台电脑里都不可或缺的垃圾清理功能一样,它可以过滤会让我们分心的干扰信息,清理掉无用的杂乱垃圾。

    2、就如同肌肉增长需要先损耗,记忆也需要先遗忘才能更牢固。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增强记忆?

    一、分散式学习——让记忆持久的秘诀

    当你面对暑假,你是怎么过的?

    是否大部分人都同我一样,在最后一个星期赶完所有作业。不仅如此,我们还有一个强大的考试技能叫做"临时抱佛脚",虽然我知道这是个贬义词,但就效果而言,这一招对考试非常管用。但就从长期来看,若不运用,这些知识会被迅速遗忘。

    我想我们没有人希望花了几年的时间,最后除了几张分数过得去的考卷,什么知识都没留下。事实上,只要一个简单的小技巧,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却让记忆更持久,那就是分散式学习。

    无数的实验表明,与其在考试前一天花上5、6个小时进行集中复习,不如将这段时间分成2~3次进行学习,

    例如今天学习第一次,1~2天后学习第二次,考试前一天复习第三次,如此你不仅同样能获得优异的成绩,知识还会在你的脑海中保存更久,即使一个月后要考试,你的记忆依然能够保持清晰。

    以下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备考时间与最佳复习间隔的表格。总之,间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你想要维持这份记忆多久。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书中的另一个关于外语单词的实验显示,两个月一次学习,总共26次和两星期学习一次,同样26次,前者 能记忆的单词量更多,超过后者50%。分散式学习为何效果如此之大,目前人们还在争论,可能影响的几个要素分别有:

    1、短时间内对同一知识的重复,会让大脑对其失去兴趣,随着重复次数的递增,关注度反而递减。

    2、过多的信息输入会让大脑一下子难以处理、联结,从而分门别类地储存,一些信息由于无法整合,会被视为不相关信息过滤掉。而每次学一点,大脑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理解和消化,在下一次的学习中,不仅能巩固之前的内容,同时也更利于吸收新的内容。

    3、就如同肌肉要先损耗才能增长一样,记忆被遗忘后,才能更加牢固。

    比起"临时抱佛脚",分散式学习需要花一些心思去安排学习时间,但相较于能获得的收货,这点小麻烦也就不值得一提。

    二、重要的考试——快速高效掌握关键知识

    1、学习后自测

    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完复习资料,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然而当卷子发下来,却发现有些知识点根本想不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熟悉度错觉"——我们以为自己掌握了,其实只是大脑的错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我们记忆有个奇怪的特点,及主动地回想比被动地重复效果更好。也就是说,以背诵为例,学到差不多的时候最好先放一放,然后尽量用心去回想刚才的内容,这样的效果比直接再看书要更好。如果你们用心回想出了一部分词句,那几乎可以肯定下次能再想出来;而如果我们直接看书,那么可能下一次还是离不开书。"

    主动回想和被动接收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的提取难度相当大,而对于记忆而言,提取难度越大,提取和存储能力就会越强。

    而考试正是利用了大脑的这一特性,让我们加深记忆,并且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

    如果是背诵,科研人员给出的最佳的时间比例是用40%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学习,用60%的时间进行背诵。

    以我个人经验而言,当我觉得掌握了差不多的时候,我就会开始背诵,背诵可以立刻反映出我的不足,然后我会针对性地再次学习,然后再背诵,直到可以完全背诵为止。

    另外一种常见的自考方式是将自己学的东西,不管是说给别人听,还是写出来,如果你能讲的明白,讲的别人能听得懂,那你就是真正吸收了。

    像我现在把读过的书写成文章,就是一种自考。往往写的时候,我才发现,很多我自认为懂的概念,其实只是一知半解,为了搞懂,一本书我往往要翻个2、3遍,还会上网去搜集更多的资料。

    当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知识不再会被轻易遗忘。

    2、预考——快速高效掌握关键知识点

    当我们还完全不了解一个知识前,就要考试,这听起来有点荒谬,但无数的实验已经表明,即使对这张卷子,你回答的全是错误,但只要之后立刻开始相关的学习内容,你的潜意识会让你快速锁定之前考试中的考点。

    我们通常的学习是漫无目的的,预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哪些是需要注意的重要概念,从而加深记忆。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同样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你可以先把书名、目录、简介、小结先浏览一遍,问自己一个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有目的地快速翻找,这方法不仅让我们可以快速阅读玩一本书,同时也能保证你在阅读完后必然有所收获,因为我们通过努力寻找的答案总是更加的印象深刻。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完成复杂的课题?

    一、渗滤——灵光一现的秘密

    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

    爱因斯坦的许多发明来源于睡觉时的灵光一现。

    王阳明在一块石头上顿悟了格物致知的道理。

    李白在醉酒后挥洒下千古流传的诗篇名句。

    稍微留心一下,你会发现,关键性的顿悟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

    为什么我们专注思考的时候想破脑袋想不到的答案,却会在做其他的事情时突然一拍脑门想出来呢?

    有人说,那是神灵的启示,但心理学家对此将信将疑,他们认为,必然是我们的大脑在我们无意识的时候做了些什么。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答案。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房间的桌子上摆了一些零碎的物件,例如锤子、交代,还有一些盒子,里面放着图钉、蜡烛、纽扣什么的。科研人员要求人们把三根蜡烛固定到门上,与眼睛齐平的位置,这样可以点亮当灯用。

    大部分的人立刻想到要用图钉或者胶布固定到门上,但很快他们就黔驴技穷了。

    科研人员只是略做了一个小改变,结果就大不相同。

    他们把盒子里零碎的物件全都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当人们再次进入屋子里时看到空置的盒子,立刻想到可以把盒子用图钉固定在门上,然后放上蜡烛。

    科研人员对参与者的要求,给予的工具都没有任何改变,仅仅是将零碎的东西从盒子里拿出来,盒子在参与者的脑中定义却从一个盛物的容器变成了可以利用的工具。

    我们的思维也正如这个盒子,当我们开始专注思考一个问题时,与此相关的概念、曾经的经验都会限制住我们的思维,无论我们怎么想,思维始终只是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打转,而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在盒子外的。

    当我们开始放下这个问题,去做别的事情时,我们会忘掉思维定式,而大脑的潜意识依旧在运转,思维跳出了盒子,试图和各种各样的信息联系碰撞出火花。

    大脑会对未完成的问题耿耿于怀,它会调动我们的感知、思维甚至是心态,去关注周边的一切。这就是为什么牛顿会关注一颗掉下来的苹果,从而想出地心引力;也是为什么我们学了心理学,就会把身边的现象与心理学联系在一起的原因。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有效利用大脑这个特点呢?

    答案是:用打断的方式。

    如果你思考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任务时遇到了瓶颈,那就放松些,先停下来休息一下,时长通常在5~20分钟,你可以选择散会儿步、听会儿音乐、打个盹、运动等任何你喜欢的形式。

    如果你正在面对一个艰巨的项目,那就尽早开始,安排好时间区间,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准备,当你真的山穷水尽时,离开一会儿,这不是拖延,只是你需要把你的潜意识放出来,让它帮你解决问题。

    二、交替学习——刻意学习的正确姿势

    如今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盛翛辰上,然而一万小时更容易让人关注花的时间,以及不断、不断地重复。

    长期的不断的重复当然可以让我们看到进步,但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让刻意练习发挥更墙的作用。

    无数的实验表明,不管是在运动、数学、艺术各种领域,将相关但不相同的任务穿插交替练习,其学习效果远比重复的集中练习要好的多。

    追根究底,交替学习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被迫走出舒适区,不断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状况,从而提高应变能力,并将不同的练习部分融合在一起。

    就数学而言,当我们重复做同一个题型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该用概念去解答。然而当我们测试时,需要面对的是混杂的题型,针对的是各种不同的概念,可没有这样明显的提示。这导致我们往往练习的时候很顺手,一到考试就懵逼。

    而交替学习有助于我们提高数学理解力和敏感度,针对不同题型可以快速反应出对应的概念。

    如果拿学武术作比方,那只是重复一个踢腿动作并不能提高我们在真正比武场上的战斗力。我们需要练一会儿踢腿,练一会儿出拳,练一会儿躲闪,再来一会儿实战,如此交替练习,我们才能将每一个基础动作融会贯通,应用到真正的打斗中。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何利用潜意识轻松学习?

    一、知觉学习——一小时轻松获得高手直觉

    专业的网球手只要看一眼网球飞来的轨迹,就能知道这一球接不接得住;资深投资人只要听融资者前三分钟的介绍就能快速判断值不值得投资,我们将之称为"好眼力","好眼力"的形成是经历一次次错误获得的经验沉淀出来的直觉。

    你现在一定很期待,连这种直觉都是能学习的嘛?当然可以!高手或许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直觉,但是只要利用知觉学习,几个小时,我们就可以快速获得。

    这就要说到我们大脑一种神奇的能力——辨别学习,可以感知细微的差别来发现其中的不同,而高手就是可以察觉到细微差别的那群人。只不过他们需要许多年的经验积累,而我们去可以建造合知觉学习模型将大脑的辨别学习能力发挥到极致。

    知觉学习的关键在于,一定要让视觉等知觉系统快速运行,让认知系统和思维系统也快速运行起来。交替学习和知觉学习可以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本书作者基于这个原理,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一个队艺术一无所知的人,能否利用知觉学习模型,快速拥有辨识画作流派能力呢?

    他挑选了12种流派,每一个流派下载10张画作,并打乱顺序。电脑中会随机跳出一张图片,下面是各流派的选项,如果选对了,就会有一个"打钩"出现,如果错误,正确答案就会以高亮显示。

    每次的选择他控制在3秒之内,练习了几个小时,其中还运用到了分散式学习和自考,结果还是令他惊讶了,他竟然能以及高的正确率分辨出好几个流派的画作,尽管他并不能说出他为什么能够辨别地出。

    这可能是我见过最神奇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潜力让人遐想无限,只看个人如何利用了。

    二、睡眠——最不费力的学习方式

    睡眠占据了我们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但老实说,大部分人并不明白睡觉对我们的真正意义。恢复体力、储存能量还是别的什么,这或许是一部分因素,但绝不是最重要的。

    过去的科学家们认为睡眠就是完全的意识沉寂,然而到了1952年,当科学家们发现了一晚上大脑会不断进入活跃的快速眼动睡眠状态后,终于明白,大脑在我们睡眠的时候,依然在不停歇地运作。

    从之后大量的研究数据来看,睡眠可以增强你对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理解力。可能早上你对知识的一些细节还束手无策,睡上一觉后你在看它们忽然就豁然开朗了。从分散式学习需要隔几天以及人们在睡眠中顿悟,都可以强有力地证实这一点。

    科学家进一步地探索甚至还发现了睡眠不同阶段的作用。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刚刚进入轻度睡眠,巩固记忆;进入快速眼动睡眠后,帮助我们条理白天思维显现不出来的关系,有助于创造性难题的解决,也是顿悟发生最频繁的阶段。

    第二阶段:运动记忆的专场。

    第三、四阶段:大脑进入深度睡眠,是延长记忆的关键阶段。

    不同的睡眠阶段有不同的作用,他们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打断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利于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另外,科学家们还发现,打个盹儿,1小时~一个半小时,所得到的学习辅助效果,和晚上8小时的睡眠效果不相上下。

    这可真是爱睡午觉人士的福音!

    最后,我想说,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阅读过许多关于学习方法的书籍。实践之后,都没有让我的学习产生质的改变。核心原因是他们只告诉了你应该怎么做,这么做有什么什么效果,却并没有告诉你其背后运行的原理。

    因此即使在运用这些学习方法的时候,心中也不免时不时冒出些怀疑,若没有书中那样的效果,就会被沮丧的心情淹没。

    我们对于一个方法有多重视,取决于我们队它有多了解,而这本书正视做到了这一点。

    希望我们在学习的路上都不再迷茫。

    《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学习》:刻苦已经过时,你需要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pne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