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年前,如果女生超过二十五岁没有结婚,那么已经被列入大龄女青年的行列,媒婆上门的频率就会降低,因为年经大的女生更不好找婆家,而父母则拼命叫媒婆介绍,生怕女儿嫁不出去,养她一辈子倒是不怕,怕的是别人的唾沫星子,流言蜚语,像是无形的剑,伤人于无形之中。所以当时女生几乎都是嫁出去的,没有出嫁的女人那恐怕是用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这些未出嫁的女生要么远离家长,要么就被当有问题的女子,成为别人饭后八卦余谈。
随社会进步,科技进步,思想开放,女子的文化教育水平不断升高。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的产生,让女生的地位有所提升。女生结婚的年龄也越来越延迟。但由于中国是一个近代发展较快古代发展较为缓慢的国家,并且历史悠久,国家文化底蕴深厚。故而发展到今日,仍残留不少封建主义思想,在各方面对现代文化与进步进行干扰。而大龄单身女青年的存在也在挑战着这剩余的封建思想。
现代的父母,最好是希望女儿大学毕业前不要恋爱,大学毕业后迅速和父母满意的对象恋爱结婚,也许有时候希望子女连恋爱过程都省了,直接结婚吧,反正后面还有大把时间培养感情呢。这难道不是和封建时候小姐呆家里直到出嫁为止很相似吗?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不过现代的女生,孕育于现代,出生于现代,接受的是现代的各种教育,耳濡目染的是网络化各种五花八门的信息,自然不会乖乖听命于父母。
我一个朋友,我们就叫她小悠吧,她父母对外都是说她种乖巧伶俐,从来不谈恋爱,希望周边的朋友以后要多多介绍男朋友,生怕她嫁不出去。可是,这个女生其实高中时期就开始早恋,大学里也换了不少男朋友,生活和工作中主见性特别强。毕业后另一座城市里工作,工作繁忙,工作之余再找一个结婚的男生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她妈妈则三天两头的打电话过来催婚。其实她也试着把她以前男朋友介绍给她父母,只是这个男朋友无房无车,且又不是本市人,所以父母表示不满意,各种拆散,并叫她女儿回到老家工作,到时候七大姑八大婶介绍一个知根知底男朋友,谈一两年结婚生小孩。多完美呀。
小悠和我说,她一回家,父母就让她和各式各样的男生相亲,刚开始还想着说不定真能找个真命天子吧,后来吧,相着相着不小心就相了好几十个。介绍人说她眼光太高,可是有谁能懂,那些介绍人的信息根本就是只有一半是真的,几乎都是经过各种加工,各种不靠谱。最关键的是,相亲一是互相选择的,并不是她一个人说的算的呀,她看上的,别人看不上也没有办法呀;二是她真没有遇到能让她有心跳加快的男生;三是她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对方;四是相亲多了也就麻木了。
后来的她还是在各种催婚中狼狈的逃离了家乡,回到工作的城市。也许她工作的城市不是温暖的,但至少没有人天天告诉她她已经老了,再不结婚就以后就只能嫁给二手男啦,或是面对母亲每日用各种忧郁哀怨的眼神。
其实小悠工作能力突出,工资颇高,颜值与打扮都不错,就算不结婚,她也能活的很好。所以她要找的是一个比她更优秀的人,而不是一个将就的人。然而现在,她过的是很潇洒,但是父母却是各种不理解,为什么她们的宝贝女儿会变成这样子呢?
其实一开始,在父母心里的小悠,都是父母自己认为是那样的,现实中的小悠和父母印象中的小悠完全是两个人。但是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小孩是最优秀,最纯洁的,最听话的。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龄女青年有自己的生活,她们并不急于因为结婚而结婚,然而仍有很多大龄女青年最后还是在父母的催婚中和别人的“关爱”中妥协,而嫁给了婚姻,所以婚后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让人应接不暇,悔不当初。而那些还在坚持寻找真爱的大龄女青年们却仍然逃不开来自家庭的”催婚魔咒“。
大龄女青年之痛,不是在于自己,而在于她们的单身,挑战了中国的数千年的传统婚姻思维模式。大部分的父母希望子女能够结婚生子,有的甚至希望婚后辞职在家。然而,这些都是父母们的想法,而中国的父母,大都喜欢安排子女的人生,从一出生开始就打着”为你好'招牌各种介入。虽然我们从不否定父母的爱,但有时候,爱太沉重,也是一种负担。
中国的社区对男生宽容度比女生好一点,至少在催婚上,大龄女青年被认为越大越难嫁,大龄男青年的父母显的就不那么着急啦,因为这涉及到另一封建思想问题。
所以大龄女青年之痛,痛在于这个社会残存的封建思想,痛在于父母的自以为是,痛在于七大姑八大婶的关心,痛在于最终的妥协。其实单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围环境的影响,自己内心的动摇。其实单身大龄女青年如果工作舒适,经济尚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为何一定要嫁给婚姻呢?嫁给婚姻,你有可以只能吊在一颗树上,还可能免费赠送照顾男生全家的重责。但如果选择不将就,则有大片森林可选,且生活单纯潇洒,有何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