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讲讲同理心和同情心。这里有个典型的例子。当女儿向母亲倾诉自己的苦闷心情时,有的母亲会静静地坐在旁边聆听,拍拍女儿的背说:“我能理解你,我会在一旁支持你,一切都会变好的。”有的母亲,在女儿尚未把话说完的时侯便开始落泪,进而发展成嚎啕大哭,痛心地说道:“怎么会这样,你实在太可怜了,我可怜的孩子呀!”
由这个例子引申出两个名词——共情和同情
它们经常容易被搞混,但意义完全不同。
共情, 是个心理学概念。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理解他人感情、想法、需求以及行动等的能力,也可被视为一种沟通交流的能力。
同情, 意味着一个人能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和不幸,并希望为他人减少痛苦和不幸。
上面提到两类母亲的表现,第一类可归为共情,第二类则是同情。两类母亲都表现了对女儿的爱,但作用的心理机制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第一类母亲的表现能使女儿在感受到爱和理解的同时,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并能够更顺利地克服困境。第二类母亲的表现虽然也能让女儿感受到爱,但这份爱却显得沉重,女儿更多的是为母亲的过激反应感到担忧,也许还会产生内疚感,进而不再敢跟母亲尽说心声。第二类母亲甚至还让人怀疑她同情的对象究竟是女儿还是自己。
所以依我所见,共情比同情更加重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点,同情暗含了怜悯的意味,在我们同情别人的时候,往往意味着我们在某方面是相对的优势者,对方是弱势者。这样的姿态高低之别,是人们都不太喜欢的。而共情则是把自己置于被安慰者的境地,站在对方和中立的立场感同身受的理解,相对平等,与其同甘共苦,并希望对方最终能够走出困境。有时候我们说同情弱者,这时也该问问自己,是真的同情他们,抑或仅仅是为了隐隐彰显自身的优越。
第二点,共情是保持自身立场和观点的状态,而同情则是被对方同化的状态。两者虽然都含有感情的变化,但共情是认知层面的理解,而同情则是被感情压倒的一种体验。共情的前提是对对方立场和处境的充分了解,相反,同情以自身经验和感情为中心。抑或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个宣泄的缺口。当双方看事物的角度差异较大时,被同情者往往很难感到共鸣,甚至觉得「你们都不理解我」。同情不一定会对对方感受有理解和体会。很可能慢慢使人们相互疏远。
第三点,同情(“嗯,我对你的处境深表同情,但我也有自己的困境。”“我觉得我的婚姻正在破碎
哇至少你还有婚姻。”
“你现在经历的不是最坏的情况,事情总有更坏的可能。”
“乐观点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忘记过去,向前看。”)这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同情。因此,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认与此相反,共情是你走出自己的世界,走入别人的内心。(“我现在不知道说什么好但是我真的很高兴我能陪着你。”)这样,你并没有放弃或丢掉自己的观点,也能体察他人的情绪、矛盾或心愿。共情铸就了健康、成熟的人际关系。拥有同理心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立场和初衷,进而求同存异、消除误会。
生活中,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是善于体察他人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的人。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也最值得大家的信任。事实上,同理心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
同理心是一种关心与爱的艺术,是高情商的表现。不过,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育出来的。通过增强共情的能力,你就能更加理解和接纳人们的所作所为的原因,让你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强大,更聪明,使你更有效、更完满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共情比同情更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