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就在昨天我竟然又生出了偷懒不想更文的想法。和昨天一样的思想在四月二十多号时出现过,那时我就放纵自己没写,虽然当月的任务已达成,但想要得到全勤奖必须日更,然而一次没更,那个月的后几天我都没有更,形成了联锁反应。
偷懒啊真是太简单了,稍微放松就好。立时的舒服换来的便是无尽的悔恨。
今天带领学生排练戏曲,下午四节课加两个晚自习,还没结束就累得不想动。结束之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洗漱完只想躺平。想起还有任务时第一感觉是:今天不写了吧?也不知道写什么。我的潜意识里只想放弃,只想偷懒。这多偷懒几次还得了了。
有时感觉挺有缘分的,今天听欧丽娟讲红楼梦有些上头。我对她讲的红楼挺赞同的,她的态度立场始终是中立的,不会有偏见。目前我也只听过她的解析,有点“先入为主”之后我还会继续听其他的。可晚上我收到了暖央的推送,她今天也写红楼梦感悟了,她把欧丽娟批的一无是处哈哈哈。她说欧丽娟太偏爱薛宝钗和袭人了,对人物的解说有很强的主观性,评论区人们对她也是褒贬不一。
我想说这些不也是读者的主观性吗?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认同的观点,是站在一个什么立场上去点评一个学者呢?不是说我们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觉得很多人对红楼梦都看得很少,可能连看都没看过,书中细节也不甚了解。听一听别人的观点就要去评头论足。这是在干嘛呀,充当学者还是说教者,看着一溜烟的评论区我只觉得好笑。
到底谁真谁假真的那么重要吗?就跟语文阅读理解一样,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恐怕作者也说不出个一二来吧。任何的过于牵强的观点都是读者自己强加的,联想出来的,为什么要为这些争高下。到底原因如何,作者想表达什么,我认为还是要我们亲自去看书,去品读。哪怕是听名家解读也要在自己了解书中内容的基础上。多听,多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吧?
观点没有对错之分,有任何的想法都是对自己看书成果的尊重。但是,作为读者的我们,要理性 ,要学会思考,要思辨。
我现在也不觉得我听的欧丽娟讲的就是最好的,最符合作者思想的。我还是一个入门者,红楼梦我也只读过一遍,听过一遍。但我仍然不熟。还会继续听听各大名家的解读,自己也还会一直探索下去。
不为不知情或一知半解的东西去争论或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不然真的会贻笑大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