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需求:指定批次发货
业务现状:客户在系统中创建出库单后,发邮件给仓库对接人员,注明每个货品发货效期要求(比如,某个货品要求出失效日期为2021年1月1日以后的),仓库人工检查每个批次的效期数据并分配批次库存。
系统现状:POC(计划单)->GIC(占用库存)->FOC(履行单)->WMS(仓库出库单)
需求分析:客户并不是要求指定到批次号出库,本质需求是2B业务的客户对到货效期有要求,比如,供货给天猫直营要求效期大于1/2,供货给某个分销商B要求效期大于2/3等等。所以,跟客户沟通需求后,计划按照指定效期出库范围来设计方案。
细聊产品方案时,共产出3个方案,各有利弊,陈述如下:
方案1:商家创建计划单时,选择每个货品要求出库的效期范围,比如:300-600天,提交计划单时GIC(即供应链库存系统)校验符合效期的批次库存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允许提交,不满足则提交失败。由于供应链库存系统只管理逻辑库存,不管理仓内实物库存,因此批次库存只是做记录,并不会在单据进入时作库存占用。
可能存在的风险:由于GIC只校验符合效期范围的批次库存是否足够,并给出校验结果。但当符合效期范围的批次在仓内被其他单据占用时,GIC判断结果和最终订单下发到仓库分配货位的结果可能不一致。站在商家视角就会看到创建计划单时系统校验通过,但后来又由于仓内原因订单无法正常履约,如果这种情况出现次数比较多,将会极大的影响商家体验。从产品设计上看,这个方案确实存在漏洞,这种漏洞对内部客户可能还可以接受,但面对众多商家,风险会更高。
方案2:商家创建计划单时,选择每个货品要求出库的效期范围,比如:300-600天,提交计划单时GIC校验符合效期的库存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允许提交,不满足则提交失败。计划单提交后,GIC需要根据效期范围匹配到批次并进行批次库存占用,但仓库分配货位时依然按照现有逻辑处理,不需要根据上游占用的批次处理。
存在问题:GIC占用库存可以解决多个商家同时占用某个效期范围库存的问题,且只用来作后台的效期校验。但因为并不是占用到真正的批次,可能会造成商家confuse,所以,不能透传给商家。
方案3:商家创建计划单时,选择每个货品要求出库的效期范围,比如:300天-600天,提交计划单时GIC校验符合效期的库存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则允许提交,不满足则提交失败。计划单提交后,GIC需要根据效期范围匹配到批次并进行库存占用,并将占用批次号下发给仓库,WMS只能指定批次分配货位。
存在问题:2B出库单系统全链路都要感知到批次,接口数据结构需要调整,改动非常大,仓内实物批次管理要求也特别高。基于此,如果单纯满足商家指定效期范围这个场景,采用这个方案性价比不高,需要挖掘其他指定批次的场景,如果有更大的场景,可以一起做掉。
每个方案都有局限性和合理性,产品经理并非每次都要提供最完美的方案,但核心点在于平衡。以上面三个方案为例,方案1如果真正出现了问题,商家解释成本会很高,商家可能还会认为你的方案有问题,但方案3又过于复杂且实现成本很高,性价比很低。整体评估,方案2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比较好的手段,至少是比较适合现阶段的最优方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