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用问句,多用陈述句
作者:沈丽新
开头部分,说明问句在写作和演讲中可以增添表情达意的力量,并从我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中分别摘取了三个例子,以说明疑问句、设问句和反问句在写作中的作用。
举例后,用一个但是,引出在教育现场若使用问句的不妥当,以及应该要多用陈述句。
接下来,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什么不适宜用问句。
一、少用疑问句
作者提出了成人主义,认为任何用质问开头的话都是一种成人主义,没有考虑孩子的思想。
接下来开始从正反两面举例说明,抛出我们一般会说的问句,比如“你为什么又迟到?”,对比“明天你跟自己比赛看看是否能够8点前到教室,我来当证人。”在老师说出“你为什么又迟到了?”儿童可能会感受到奚落,并且这样的提问毫无意义,并不能让学生第二天就不迟到。
其实,这样的句子纯属废话。可是,一个老师一天要说的废话真是远不止这句啊。当我在观察别的老师给班里孩子进行教育时,我才发现,我自己也是如此。似乎没有经过细想,遇到什么问题,脱口而出的就是类似“你为什么......?”这样的废话。自己说的时候,自己是觉察不到的。
沈老师这篇文又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老师的话语应该着力于如何有效去改变学生的行为,通过奚落、嘲笑、责备等方式让他自己意识到,就是一种成人主义。谨防。
那么,沈老师自己是如何做的呢?她就说用了这句话:“明天你跟自己比赛看看。”
这句话非常明显地契合了小学生的心理,同时又不会导致任何的不愉快,还能产生实际的效果。
作者在这里小结,通过引用其它书本中的句子:沟通和健康一样都要依赖预防的行为。开明的教师知道不能散播让儿童感到愚蠢、罪恶、激怒和怨恨的信息。他会故意不提可能激发仇恨和反抗的问题或评语。”
接着,作者举了第二个例子:在学生找不到铅笔时,与其问“你的铅笔不见了吗?”这种毫无意义的问题,不如递给其一只铅笔。
特别喜欢这段的小结:教师要学会用经济的办法处理小差错,不该在学生找不到书和学习用品这种问题上花费大量时间和心血。
经济这个词用在这里非常有新意,又非常适合。我们喜欢为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斤斤计较,甚至会把学生不带书等同于学生不尊重老师。
二、少用反问句
反问句在学生听来会像是盘问,作者引用了一句话来说明教师的盘问对学生带来的伤害。
接着作者举了两个具体例子:
“难道还要我再重复吗?”对比“我再跟大家最后确认一下。”
摆出一个我们熟悉的春游布置任务的场景,以及说出反问句后学生的反应。接下来分析为什么这句话让人不舒服。最后说明“我再跟大家最后确认一下”这种句子的好处。
第二个例子举的是学生排队时的情景。很多老师喜欢用“你们会不会排队?能不能排好队?这样的句子批评学生。想来,我也是如此的。说出这种句子好像就是不由自主,其实只是在发泄情绪,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推卸。可见,在教育现场,教师的深度思考非常有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