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末年,赵王司马伦大摆宴席。席间,热火腾腾的炉子上架着特色烤肉,众人大快朵颐,满嘴流油。贵宾顾荣发现烤肉的厨子不停的吞咽口水,他抬手割下一块烤肉让厨子品尝。这个举动,日后救了顾荣一命。
顾荣是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是非常“纯粹”的江东本土旧族。
吴郡顾氏从东汉起就是著名的儒学礼法氏族,名人辈出。顾荣的爷爷顾雍是第一位出自江东本土大族的丞相,任职长达十九年,并凭借卓越的领导能力,崇高的道德品质被后人敬仰,也为顾氏一族的荣誉再抬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有这样的家族背书,顾荣自幼就光环笼罩,加之他本人又聪慧好学,少年时就声名远播,20岁步入仕途,整个青年时期算是顺风顺水。然而,顾荣工作的这几年都不是特别好的时机,当时孙吴的君主是吴末代皇帝孙皓。
孙皓曾经也想当个好皇帝,干过几件人事,但不久后这种良好品德就被人性所打败,他开始花天酒地,残暴骄盈、暴虐治国,又好酒色,失了民心。孙皓不太喜欢本地的这些氏族大户,因此对他们常有苛责。
顾荣的身份就很尴尬,幸好他够机警,为官忠诚厚德,在职位上尽心尽力,对百姓也是宽厚有加,做事不留话柄,再靠着智慧才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矛盾冲突,初入职场过的是谨小慎微。
后来,西晋灭吴,很多孙吴的旧族都遭受打压,顾荣的仕途也不免被迫中断。和顾荣并列齐名的陆机,在《晋书》中记载他:“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可以推测,顾荣和陆机的这段经历应该差不多相似,为了躲避纷争,不得不隐居避世,潜心修学。
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政权,也为了安抚被打压的本土氏族,开始征召江东名仕,顾荣、陆机等人就借此契机重回仕途。但这一次的入职也没有让顾荣的日子变得好过起来,因为南方和北方的人性格不合,相互打压排挤,又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争斗。
深陷这种漩涡之中的顾荣一边要排挤屡受羞辱的苦恼,还要承受思乡之情,他常借酒消愁,并和好友张翰抱怨道:“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当时和他一起入仕的很多人都没有得到善终,唯独顾荣一直在这波诡云谲的朝堂中留有一隅之地,这一切也得归结于他为人有“清望”,是一个人际交往非常厚道的人。
赵王司马伦举办宴会,特意邀请各位有名望地位的人前来赴会。顾荣自然是位列其中。席间,赵王命厨子端上来特质的烤肉工具,并命人当众烤肉,伺候各位宾客。
肉滋滋冒油,香气扑鼻,宾客们大快朵颐,赵王看着心里十分欢喜。然而,顾荣毕竟顾忌文人形象,吃相还算优雅,当他抬头看见厨子站在自己旁边不停的咽口水时,他毫不犹豫的从自己的烤肉上切一下一块,递了过去。
这一举动,厨子楞了一下,宾客也都愣住了。
厨子扑腾一声跪到地上,他以为自己打扰了顾荣的雅兴,宾客也嘲笑顾荣不顾身份,岂可同一个厨子共用餐食。可顾荣却丝毫不在意,将厨子扶起来,示意他放宽心,不必拘礼。
“哪有厨子没尝过自己做的东西的道理。”
厨子接受了这一口吃食,对顾荣心存感激,倒不是因为解馋,而是感激顾荣的尊重。
此事看起来是一个插曲,顾荣也没在意。
后来,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篡位登帝,不久后又被另外三王攻灭,这场混乱的厮杀,株连了许多人,顾荣也险些遇难。
惠帝还朝复位,重用司马冏为大司马。司马冏这个人不是好饼,顾荣也看出来他将来是要作死的,早晚要垮台,生怕自己跟着他受牵连。但是司马冏非要顾荣给他做司马主簿,为了逃避政治灾祸,顾荣开始饮酒装醉,不问世事。
顾荣的挚友冯熊得知此事原委后,为帮助顾荣脱身,向齐王长史葛旟道:“顾荣好酒,不足成事,你为何不劝齐王将其迁出府外,以免误了政务。”
葛旟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干脆劝齐王将顾荣贬走,眼不见为净。齐王就让顾荣做了中书侍郎,远离了是非。成功避祸的顾荣本想在职位上大施拳脚,酒也不喝了,干活也有力气了。可是突然有一天,一个人问顾荣:你怎么突然就不喝酒了,以前喝的烂醉如泥,如今却戒掉了?在
这句话提醒了顾荣,他很容易下了话柄给司马冏,让人看出他故意装疯卖傻。没办法,他只好又重新把自己灌醉来迷惑大家。不久,顾荣借故辞职南归,得以免祸。
这一段历史非常乱,打来打去,争来争去,顾荣是一刻不得消停。陈敏之乱平定后,顾荣回到故乡吴郡打算避世了,心累了,爱谁谁了。结果,司马越又逼着他入朝做侍中。
就在回朝的途中,顾荣屡次遭遇磨难,不是遇盗匪就是有刺杀,总有一个人挺身而出护他周全。一次两次的,顾荣不以为意,直到最后一次,那高大伟岸的男子再次救他一命,他忍不住拉住壮士的袖子激动问:“敢问壮士尊姓大名,救命之恩没齿难忘。”
那壮士憨厚一笑,对顾荣说自己就是当年那个厨子。
原本是无心之举,却被人记挂了多年。
他的经历也告诉我们与人为善,与己为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