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类(一)
鳑鲏
在前文中提到,过去有位和善的人为我捞起过几只鳑鲏。鳑鲏在这边被叫做“苦皮皮”,可能因为这种鱼晒干后吃起来有苦味,连猫都不碰。小时候只知道方言里的名称,长大后回想起才查到学名。这种鱼个头不大,比小的鲫鱼更小,身体呈扁长形,眼睛和尾巴偏红色,肚子的鳞片在太阳下有彩虹般的光泽,像金属一样闪闪发亮。就算之后还见过各种彩色热带鱼和金鱼,我依然认为它是最美的一种鱼。童年时期得到过几次这种鱼,饲养它们的过程我已记不清了,家人说这种鱼出水即死,所以大概未曾养活过。但在后来的岁月里,无论去花鸟市场还是菜市场,都再也没有见过这种美丽的小鱼。未来还有机会再遇见这“水中的彩虹”吗?
河蚌与河蚬
查鳑鲏的资料,说“有蚌必有鳑鲏,有鳑鲏必有蚌”,鳑鲏需要利用河蚌才能产卵繁殖,于是又想到蚌。小时候,院子附近有水库和小河,河蚌和河蚬很多。过去以为河蚬是小的河蚌,现在才知道是不同种类。河蚬方言里叫“歪歪”,一般只有一毛硬币那么大,壳偏黄色,在河滩的碎石里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父亲说他小时候,河滩里的“歪歪”多到可以用簸箕舀出来,他们就舀回家炒成一盘菜。到了我小时候,“歪歪”就需要慢慢找才能发现了。那时我多么向往河里满是河蚬的时光!
河蚌比河蚬扁长,能长到巴掌大小,壳是黑褐色的。以前我们在西水库边上玩,在路边泥里发现了两个很大的河蚌,估计是被人捞出来放在地上的。后来另一个水库放水,也有许多河蚌深深浅浅地埋在泥里。河蚌拿回家养在清水里,过一阵就见它们从壳的边缘伸出了白玉般的肉,还可以通过这种“肉”(学名斧足)移动和吃东西。河蚌的壳上有一圈圈像年轮一样的纹路,据说可以通过那个“年轮”数出河蚌的年龄。大河蚌已历经长长的岁月,就这样沉稳地呆在水底,不声不响。
螺蛳
螺蛳也是小时候最常见的水生动物之一。一般田螺最多,长在田地和水库里,个头有大有小,比较圆长,螺口有盖,可以吃。有一座水库里长着另一种螺蛳,查到可能是漂螺,个头小,比田螺更扁长,也没有田螺的“盖子”,肉直接接触外面,不能吃。最初认为能生长田螺的水域比生长漂螺的水域水质更好,现在看门口并不是十分干净的河里也有田螺,猜想可能和水质的联系不一定存在,只是不同水域栖息种类不同而已。
以前在菜市场买过几个大田螺,拿回家养了一段时间,有一天,突然就多出了几只迷你型的小田螺,才知道它们突然就“生小孩”了。后来得知田螺生育方式属于“卵胎生”,可以直接让卵在体内发育,生出小田螺。小田螺非常小,壳也是半透明的,很脆弱,养一阵后慢慢大了一些,也在鱼缸壁上爬来爬去了。田螺爬的速度比河蚌类快得多,会吃菜叶和米饭,很久不吃东西也可以,算是最好养活。
有段时间河里和水库里田螺变少了,现在又多了起来,只是个头都不大,可能和被捕捞有关。现在河里突然多了很多福寿螺,洱海、花溪、天河潭、安顺两个水库都被福寿螺侵染,到处可见它们粉红色的卵。入侵物种的扩散和繁殖确实比普通螺蛳快,不知它们能否和本地的普通螺蛳好好相处。
虾虎鱼
老家有种鱼,长在池壁和水底,个头很小,周身黄褐色,两鳍紧贴在池壁或池底部,一动不动,被叫做“巴地花”,后来查到可能是某种虾虎鱼。巴地花外表很普通,到处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捕捉在水库边台阶底部的巴地花最简单,用网直接从头顶罩住,再用手把它们抓住就行。它们对侧面来的动作很敏感,对顶部却几乎没有反应,不出一会就能抓到许多条。饲养时,它们依然安然停在鱼缸底部,静静不动,朴素却颇有生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