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十首被后人曲解的经典诗句(自网络)

十首被后人曲解的经典诗句(自网络)

作者: 丑得想哭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16:36 被阅读20次

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现在这句话曲解成了说夫妻关系的话,形容爱情的永恒。

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诗经·王风·采葛》

【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貌似现在大多数都认为是“三秋”就是三年吧。其实“三秋”是指三个季度,正好与前后成排比,层层递进。古人也有对此的注解,见《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所以呢,这首诗的意思是: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一日不见,如隔三季!一日不见,如隔三年!

3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不是卧榻的意思;而作“井栏”解。《辞海》里明确注释,床是“井上围栏”。李白此诗作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现在的湖北安陆。古人把“有井水处”称为故乡。诗人置身在秋夜明月下的井边上,举头遥望,顿生思乡之情。

4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屋漏,不是屋子漏雨;而是一个方位名词——屋西北角。杜甫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其中“屋漏”二字历来被解释为屋子漏雨。“屋漏”首先是一个名词,它是屋内西北角的特定名称。《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粤,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宦……”《辞源》修订本“屋漏”条的第一个义项是:“房子的西北角。古人设床在屋的北窗旁,因西北角上开有天窗,日光由此照射入室,故称屋漏。这句诗以借代的修辞方式,举出室内的两个具体地方,“床头”和“屋漏”,代指整个屋子,是列举部分以代整体。两句诗是说:整个屋子都没有干地方了,但还是雨脚如麻下个不停。不直言漏湿而说“无干处”,下句的“雨脚如麻”才无语义重复之嫌。

5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红酥手。黄滕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所谓“红酥手”可作红润的手指,还可解释为一种点心。陆游著名的词作《钗头凤》,写给表妹唐婉。词中以“红酥”形容红梅蓓蕾之色,是个令人陶醉的字眼儿。陆游用“红酥”来形容肤色,便寓有爱怜之意。另有一说是点心,“红酥手、黄滕酒”等,都是桌上的饮品糕点。

6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相思》

【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的另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不是写爱情的,是写给李龟年的怀友诗。但因为古今词义的变化,不少人以为是写男女相思之情。

7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诗句原先的意思并不是赞美老师的,而是歌颂爱情的。“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意思是,除非死了,才会结束思念。“泪始干”,泪,指燃烧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8 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

【唐代】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首诗主要写曾共度贫贱的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

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9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金缕衣》

【唐代】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话原意不是让诸位珍惜少年时光好好学习。是青楼女子期盼情郎早点花钱把她赎出去。“你要喜欢我,就赶紧的。我青春年少没有几年,别光说不练,把握机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理学先生曲解成要珍惜时间的格言了。

10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原意是春光已晚,柳絮渐少,但是天涯到处还有绿草茵茵,还有另一番情致。这首词是苏轼在仕途不如意时所写,虽然有长吁短叹,也有豁达之语。现在这句成为失恋时的必备语句了。

相关文章

  • 十首被后人曲解的经典诗句(自网络)

    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

  • 被后人曲解的古诗词

    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先秦】佚名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 “一树梨花压海棠”,字面很美,深究之后却让人难以启齿!

    中国人作诗,历来讲究意境。因此,很多经典的诗句往往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被时人和后人赞赏。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 那些被曲解的网络流行语

    说起被曲解的网络流行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高晓松母亲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话本身有点像诗句,...

  •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草书)

    读经典,书经典。 草书东晋陶渊明的 《饮酒二十首·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

  • 2022-06-20

    每日一句经典分享(第683天)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摘自《孟...

  • 伤离别,笑的那么心碎!

    “中年心事浓如酒,少女情怀总是诗。”自这诗句诞生,不知被多少人奉为表现中年情绪的不可超越的经典。但今天终于明白,这...

  • macOS 开发基础教程视频 - 理解bounds本质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便捷的网络时代学习,更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借与鉴。...

  • 经典诗句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

  • 道不同,不相为谋,真的吗?

    批评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曲解 我发现,有很多人曲解经典,曲解孔子的这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甚至有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首被后人曲解的经典诗句(自网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af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