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编译自“Christian Guides To The Classics – Hawthorne’s The Scarlet Letter”by Leland Ryken
第二十二章 列队前行
情节回顾
如果小说的高潮是一个公开的场景,那么作者必须为那一刻搭好舞台。霍桑充分利用了清教徒在选举日的惯例,当地的头面人物那天会穿上正式服装,列队行至教会听讲道和敬拜,然后再从教会前往庆典现场。
第二十二章可以为分五个阶段。首先,霍桑先对出场人物进行了分组。然后着重介绍了Dimmesdale,他那天异常兴奋。接着镜头猛然转向人群中的Hester,读者对她的心理活动有了一番了解。接下来作者简要描述了Dimmesdale讲道的情景。最后,霍桑出其不意地花费大量笔墨,详细描写了市集里的会众盯着Hester胸前的红字不放。
赏析评论
在小说和电影中,盛大的场景总是为后面的高潮而设。《红字》中选举日的描写让读者对接下来的整部小说的巅峰时刻充满期待。这一章的每个安排都是有意为之,具体可以缕出三条线。
首先是对Dimmesdale这个人物的塑造。这一章开头有一段描写,说他看上去很兴奋,内心却焦灼不安。霍桑还提到,Dimmesdale此时想到Hester,心里没有丝毫的同情,而Hester如果知道他的真实想法,肯定不会原谅他。女巫般的Hibbins也隐约提到了Dimmesdale的愧疚。
其次,在霍桑笔下,Hester和Dimmesdale社会地位相差极其悬殊,而这在选举日体现得尤其明显。随着Hester再次变成局外人,她遭到排斥的细节比比皆是。Dimmesdale则恰好相反,他此时正处在名望的巅峰。霍桑在最后一段把对比推向极致:“教会里圣人一般的牧师!集市上戴着红字的女人!”
最后也是最值得留意的,就是霍桑如何巧妙地在这一章埋下伏笔,让读者预感到即将有重大事件发生。珠儿问道,Dimmesdale是不是在树林里吻他的那个人,因为他看上去很不一样。Hibbins告诉珠儿,等到牧师把手放在胸口就见分晓了。霍桑特别提到Dimmesdale讲话时的语调,他的声音流露出渴望把秘密和盘托出的悲伤和愧疚。
阅读要点
在重大事件前描写列队前行的文学先例很多,比如《烈火战车》中各国运动员进场,还有《哈姆雷特》比剑决斗前的那一幕。
霍桑在整部小说都展示了他运用反讽的能力。在这一章里,他在多处强调了表象和真相的对比。虽然Dimmesdale看上去处在事业巅峰,得到会众的崇敬,他却背负着愧疚感这个沉重的包袱,随时都可能崩溃。会众不知道他的罪,但是Hester、珠儿、Hibbins和读者都心知肚明。霍桑在本章末尾故意把“圣人般的牧师”和“戴着红字的女人”放在一起做对比,又在最后一句流露讽刺,说“谁能想到,这灼人的羞耻同时烙在两个人身上?”
这一章很明显让读者预感到,镇上的人可能会知道,和Hester通奸的正是Dimmesdale。不过这一章在更深刻的层面上也预示了未来的情节发展,就是在下一章里,Hester和Dimmesdale将因为各自不同的世界观和如何面对逃跑梦想泡汤这件事而发生碰撞。如果我们仔细读二十二章,会发现Hester和Dimmesdale虽然看上去保持一致,实际上却各有想法。举一个例子,“她情绪低落,因为意识到一切不过是幻影,她曾经激动地幻想,他们二人之间终于可以毫无阻隔。”
思考和讨论问题
这一章让我们在哪些方面对Dimmesdale了解得更深刻了?Dimmesdale和Hester是怎样成为鲜明对比的?这一章有哪些暗示未来情节发展的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