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致阅读训练营里,本周共读了老舍的《北平的秋》、丰子恺的《儿戏》和《素食以后》、沈从文的《雨后》和《雪晴》五篇文章。
《北平的秋》,老舍先生写出了地地道道的北平味道,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这使我想到,所有的作家终其一生,所写的就是故乡的风貌。老舍是北平,莫言是高密,沈从文是湘西,张爱玲是上海等等。这又使我想到了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同样的,“个性的,就是独特的”。能把自己的家乡写出个性,写出地域或民族风味,才是真正的韵味无穷。
《儿戏》是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两个孩子的打架而联想到国际纷争。“国际的事如儿戏,或等于儿戏。”这样的写法,使文章的格局和深度一下子提升了。而我写文章,大多停留在就事叙事的基础上,思维境界和思考深度都比较浅显,所以文章没有嚼头。以后要多多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争取写出有深度、有思想的文章。
《素食以后》写的主动素食和被动素食,两种人不同的生活状况,以及别人对素食者的态度,更写出了生活的无奈。“从前‘无肉不吃饭’的人,现在几乎‘无饭不吃肉’了。”这篇文章读来浅白如画,很有逻辑性,有着思辨的味道。而我是写不出这类文章的,原因是思辨力不强。对生活中的事,缺乏深度的思考,不了解它背后的原因,缺乏大局意识、系统观念。读了这篇文章,想到以后写文章,可以多想一点为什么?想全面一点,将文章写得更丰富一点。
沈从文的《雨后》写的是青年男女幽会的故事。文章如一幅美丽画卷,形象鲜活生动,充满着湘西地域特色,展现出青年男女不同的个性特点,人物的语言特别吻合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身份。如何用细节生动地描写人物,是这篇文章要学习的地方。我写细节,常常流于模糊境界,刻画不够细致和生动。
《雪晴》写的是作者在雪后初晴之日,去往农村参加婚宴,并在那里住夜的经历。将一件小事,写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般,可见作者观察得细致入微,和写作功力的深厚。我写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观察不够细致。对于熟悉的事情,似乎总是熟视无睹。对于陌生的事情,眼睛和心灵又应接不暇,入眼入心的不多,写作总感到词穷,没内容写,其实是对生活观察不仔细的原因。如何学会观察呢?得好好地想一想。
写作,就是要开动眼耳鼻舌心的“五感”去真正感受生活,书写生活。我要真正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
阅读与写作,让我看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