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油香根》

《油香根》

作者: 索真 | 来源:发表于2020-05-31 15:44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油香魂

    叶榆大理古城,这座具有上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迹,这里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是宗教文化传播的驿站,这里有白族本主文化的多样性,有佛教文化的鼎盛,同时也有伊斯兰文化浸润,更有最新近现代的西方现代文明的远播。这种多元文化的重叠就是大理厚重的文化基奠,也是大理具有独特个性的文明发展的根基。

    说到伊斯兰文化,是世居大理回族先民一代代叙写的灿烂华章,在大理这座千年古城中回族毕竟是少数,他们的先民曾经是侨居的“番客”,他们随军驻留编民入社,开垦土地,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融入到了周围兄弟民族中间,但他们依然坚定自己的信仰,他们认主独一,坚守五功。他们崇尚经商创业;他们崇尚宽厚仁爱的道德观,他们勤劳勇敢、生活简朴;他们不惟心不惟命只惟主信后世,他们勇于创新、勇于探索。

    这已经是距杜文秀大理政权失败后的一八七二年后二十余载。

    在这座千年古城中,回族商号“和兴昌”号在“莱买丹”月的日子里,又创造新一轮的商业财富,“和兴昌”号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就是在每月的最后一个“主麻日”进行商业盘点扎帐,进行月结,每年的“开斋节”的前一天进行全年盘点封帐,这一天账房总管唐先生清帐以后,把经营情况一一报给东家女主人马榆馨,榆馨心情极为愉悦,今年又是一个钵满盆盈的年份,人有什么能为全是靠托真主的大能。这多年“和兴昌”号稳步发展,诚信待人,勇于创新,在主人马元忠的创领下资本不断聚集,商号不断发展壮大。明天将是“开斋节”的吉庆日,在“莱买丹月”的日子里有乃莫子(有信仰)的信士们每天谨守斋拜,顺利完成一个月的斋戒将迎来开斋节的喜庆节日,这一天全世界的穆斯林沐浴更衣,穿上最心爱的新衣焚香默念感恩赞真主,感恩这圣洁的日子,感恩真主赐予我们富足的衣禄、吉庆和安康!在这吉庆的日子信士们踏着晨羲带着一种平静和喜悦的情怀从家门口开始,就一路高念:“真主至大!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种带有韵律、高亢激扬的“邦克”声都是用同一种语言发出。在全世界范围内不管什么民族、什么肤色的人种这种声音都是相通的,同时都是气运丹田发自内心的共鸣。这叫拜声一路从家门就叫到清真寺大殿,来到大殿门前,各位男教亲列队排列在“伊莫”(引领的掌教阿訇)的引领下,伫立于“礼拜大殿”门前,这时一队男童列队齐声高吟“浪拜衣看拉混埋,浪拜衣楷,浪拜衣楷,疗舍里楷、来楷,浪拜衣印乃勒哈目代旺尼尔埋台来楷,歪勒目勒楷,疗舍里楷、来楷”。其意:“主啊!我应召来了!我应召来了!我应召来了!你独一无偶,我应召来了!赞颂恩惠、权威都归于你,你独一无偶”。稚嫩纯正的童声划破礼拜大殿的上空,久久在每位穆斯林的耳边回荡,叩醒内心沉睡的心灵,唤起人们对主敬谓的圣念,荡涤你内心私欲的凡尘,随之“天堂”之门开启,众教亲有序的步入大殿,面向天房虔诚向主,跟随领拜的“伊莫”(引领者)礼尔得日(开斋日)的拜功。做完拜功众教亲结队而行回到家中,已有家中的主妇做好美味的菜肴,迎接各位亲朋好友教亲。这样吉庆的日子,也是“和兴昌”号最为忙碌和欣喜的日子。

    “开斋节”的三天前,“和兴昌”号开始盘点扎账,进行每一笔帐务的核对,各个分号及店铺的主管也同时聚集在“和兴昌”总店,在“开斋节”的前夜马元忠、马榆馨吩嘱唐师傅封好红包,一切准备就绪,夫妇二人才能上床就寝,第二天马榆馨凌晨五时就起床吩嘱厨房做好一切准备,马元忠则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吃过马榆馨特备的早餐,依序随店内的朵斯悌(穆斯林)伙计一齐手持三支“伊蔺香”高念大赞词随同赞词声的韵律漫步向清真寺走去。

    这一天,马元忠脚蹬一双崭新圆口滚边布鞋,身穿降红色绵团图案杭州缎面料长衫,头缠纯白缎面缠头,他面庞光洁红润,精神饱满,那双略带血丝的双眼炯烔有神且迸发出一种坚毅而自信的神情。吃过妻子亲手煮的油香鸡蛋茶,马元忠双手托着三支伊兰香,引亢高诵大赞词引领着店内的众教亲踏着缓步一步一步向清真寺的方向走去,榆馨目送着自己的丈夫内心喜悦,伴随着大赞词的音律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回荡,榆馨还不时把丈夫拉拉衣袖、掸掸身上的尘土,对旁人来说这样举动似乎是多余的,但对恩爱夫妻这些柔情的举动又合乎情理。

    开斋节的这一天,“和兴昌”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早上礼完尔得拜,吃过午饭后元忠、榆馨二人独自来到西郊的苍山之麓的回族公墓,游坟祈祷为亡人祈求真主的赦免,元忠,榆馨在马哈吉(到圣城麦加朝觐返回后的封号)父亲的坟前做堵阿(念诵祈祷词),马榆馨父亲的坟仅只是衣冠冢,没有“埋体”(尸体),做完堵阿,元忠、榆馨又依依查察看其它家人的坟塜,坟山上头戴白帽、缠头的男教亲、衣装严谨的女教亲川流不息,每位教亲都很面熟,大家依依道“色俩”(问候词),不会念诵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教亲就请阿訇坚守拜功的乡老为自己做“堵阿”搭救亡人,念完后给一点“乜特”(一定数目的钱),榆馨虽是女“老主”(女性教亲)但大家都知道她是马哈吉的后裔每天坚守拜功,能念“核听”十八段(经堂教育的《古兰经》节选本),教亲都要拉她到自家的坟前为亡人做“堵阿”,每次的盛邀榆馨都依依应答,做完“堵阿”她是决不要教亲的 “乜特”,都还要对他们说:“你们要自己学会念,要自己念才高强,不能念地也可以用汉语举念,心中默念”,每年每次榆馨都要这样说,但效果似乎并不大,大家内心都形成了一种习惯。

    回到家中榆馨开始张罗晚上“和兴昌”号的盛宴,备齐各种鸡、鱼、牛、羊肉,各种时鲜小菜,其实这些菜食几天前就已经备齐,菜谱都是马榆馨亲自拟定,回到家她还不放心亲自到厨房查验,还要不停的问厨师:“鸡砍好没有?肉炖扒没有?席口安排好没有?”总要事无俱细的问一堆话。

    晚间,席宴开始,各位店号主管及部份伙计一一落座,马元忠、马榆馨也依序入席,马元忠简短说话:“道色了,感谢真主,感谢众伙计的辛劳和勤奋,为和兴昌又造创了一个丰收年。”然后请女主人榆馨分发红包,席间大家畅所欲言,共话“和兴昌”号的发展,帐房总管唐师傅带着浓厚的川音讲到:“我们和兴昌号现在已经发展壮大,有自己的马帮商队,商铺分号在丽水、永昌、建塘都有分设,目前当下还是应该抓店规,要制定一个具有我们的自己管理特色可操作的店规守则,经营方面根据和兴昌号的实际和我们的人脉关系还是要加强北线,走丽水进西藏的发展”。听着唐师傅的这番话,元忠频频点头,唐师傅话音刚落,元忠说:“为了和兴昌的发展壮大,希望大家多发言,对我有什么看法都可以讲,想起什么讲什么,三言两语、一句半句都可以讲”。席间大家都无话了,众伙计尽情享受着这一桌子的美味珍馐。此时榆馨开口说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先知舒阿卜是麦德彦人,定居在叙利亚的麦尼地区,这个部族长期迷信树神,在彼此交往中,他们总是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损人肥己,在贸易活动中,他们弄虚作假、抬高物价、短斤缺两。看到众乡亲顽固愚昧,舒阿卜平心静气地提出忠告,规劝他们改变恶习、崇信真主,那些一意孤行的麦德彦人发现舒阿卜的宣传确实已经感化了部份族人,神经非常紧张,他们担心舒阿卜的影响会继续扩大,他们就无法愚弄族人,在集市贸易中得不到克扣盘剥、大秤买进、小秤卖出欺行霸市行为,这些麦德彦头人愤怒到极点,疯狂高声吼叫说:你不是白痴,就是神经病大发作,满口胡说梦语,你真是安拉派遣的使者吗?那就是让你们的安拉显点神通,从天上降点小小灾祸让我们见识见识,也将证明你不是在胡言乱语!

    “一阵邪恶,得意的狂笑声,与其说是嘲弄舒阿卜,还不如说是向安拉挑衅。”

    “没有多久,果然灾祸降临。”

    “这一天,天气炎热,烈日当空,直射大地,气温之高在这一块地区从所未有,而且越来越觉得暴晒酷热。人们坐立不安,口干舌燥,汗流浃背。泉水干涸,井水水位下降,好容易汲取到一点水,也有如滚烫的沸水一样难以解渴,难以下咽”。

    “猛然间,大地似乎也在排山倒海地震撼颠簸,人们也个个脚瘫手软,头重脚轻,不知所措。人们还没来得及弄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便纷纷栽倒尘埃,不省人事。就在这闪电雷鸣、地震山摇的一瞬间,在乌云笼罩的地方,尸骸遍野,倚迭如山”。

    “当舒阿卜和随从他的信徒们事后目睹故乡惨相时,凭吊遗迹,忆及往事,不禁感慨万千。一切为非作歹、不听劝告、不肯悔改的人,注定没有好结果,或迟或早,必遭厄运。灾祸可能来自不知不觉之中,可能来自猝不及防之际。”

    席间的人都顿凝,深被女主人的这个故事所吸引,故事讲完后大家纷纷讨论,唐师傅与身边的两位主管谈到:“这种天地间沧桑变化,真主是一清二楚,你作恶作歹必遭报应,你诽谤、挑衅安拉,厄恶将会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特别我们做生意人要诚信待人,买卖公平,不掺杂掺假,不欺行霸市,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顿开斋节的宴请,是“和兴昌”号的惯例,但今年女主人的这个《古兰经》故事深深打动了所有人,故事所蕴含的哲理是提醒教化所有“和兴昌”号受众者。

    今天的“和兴昌”号已经不是当年创办之初的两间小店面的夫妻店。“和兴昌”号已经是大理城内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茶马道上提起马元忠那就是一张通行证。

    “和兴昌”号不仅有马帮商队,各地分号,还有一座背倚苍山面向洱海极具个人风格的马氏别院。

    这座马氏别院,磨砖对缝的墙体。房脊的两端高耸着造型简洁的拱卷型卷龙。椽头之上,整齐地镶着一排三角形的“滴水”檐下,便是漆成木质本色的大门。厚重的门扇上,镶着一对碗口大小的黄铜门钹,垂着门环。门扇的中心部位,是一副双钩镌刻的金漆对联:“道贯古今,星月天启”,门楣上方嵌有两扇扇形镂雕木刻,极富装饰效果。大门的装点隐隐可见主人的信念。高高的门槛,连着五级青石台阶。

    穿进大门的门洞,迎门便是一道影壁,瓦顶、青石座基、影壁正中嵌有一块59厘米直径的圆形青花,山水图案大理石,影壁背面白墙书有四个行书体大字“世守清真”四个字笔触老道、苍劲有力,字体线条中蕴含有主人的一种坚定性,有一种义无反顾的性格。影壁的底部,一丛盘根错节的古藤,虬龙般屈结而上,攀着几苓竹竿,缠绕着繁茂的枝干,绿叶如盖,葳蕤可连接地面,每逢春夏,紫花怒放,垂下万串珠宝。

    进大门,影壁的左侧上方就是那一遛铺面,面阔七间,正对面仅靠当街铺面是库房,大门的斜对面,在庭院的中轴线上有一道月亮门,月亮门是承接前后院的道口,虽然除了作为通道之外再无实用价值,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大门的装饰性,庄重风格不同,它的存在给人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它虽是一道简单的门洞,但造型极为雅致,它将商业的逐利和主人的内在的雅博截然分开。

    月亮门后院首先映入眼帘,是一棵古树根艺造型,旁有玲珑漏空的山石庭院盆景,山石堆砌险竣极富神韵,旁又有老树缠枝,看了让观者浮想联翩。有一种集雅厚重的文化氛围。

    绕过山石盆景,便到了后院,后院里南、北厢房各有三间,坐东朝西的是五间正房,抄手游廊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四方形,在月亮门汇合。天井当中,“V”字形青砖墁甬路通往所有的门,正房两侧,种植着茶花、桂花,枝叶婆娑,从春到秋,都有赏目……

    这座院落带临街铺面,在大理古城也不算是规模太大的一座,它地理位置适中,极富有主人的设计理念,在闹中取静的环境中也还是少有。

    这座别院浸透了主人多少创业的艰辛,同时,也是主人精神的寄托,是主人故事的待续永久的家世传承。

    马元忠本姓杨,生于鹤阳县,是白族,自幼孤儿吃百家饭长大,尔后为了生计投军从戎跟随清军杨玉科麾下。

    清朝咸同年间,各地反清复明的运动此起彼伏,在激烈的民族矛盾中,清朝政府对回族的歧视变本加厉,指责攻击,诋毁回族宗教礼仪、服饰习俗,挑拨回汉民族之间的矛盾,唆使相互械斗,官私文书中把“回”字写成“”字,侮辱回族,由于回汉之间的械斗在清政府不公正的庇护下,全国大规模抑制、诋回,抗回似一股妖风邪魔席卷全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激起了回族的优秀代表,云南滇西的兰定锭、马金保、马名魁、马朝、杜文秀以及汉族李芳园,彝族段国瑞忠义堂率先起事,形成《忠义堂守章》,守章规定:“举太平天国旗帜,革命满清,实行民族和睦,接纳回、汉、彝志士,共举义旗,实施太平天国的田亩制度,禁除苛捐滥税,交赋合宜,减租减粮。拯救人民”等守章,滇西回族“白旗军”在忠义堂众头领的领导下,依据“忠义守章”,以遥奉太天国南京之号召、革命满清的目的为宗旨,于公元1856年(咸丰六年)五月五日在大理巍山小围埂、宴旗场举行誓师大会,初六日会同大理义军攻占古城大理,同年九月二十五日建立以杜文秀为兵马大元帅的大理反清政权。

    经过反复的斗争,加之统领大元帅杜文秀受限于军事盟约,义军内部又有一种狭隘的个人主义,几次丧失聚歼省城昆明的机会,扩大自身势力范围的绝佳机会,同时满清政府借外侮之敌和义和团之手剿灭了南京太平天国政权,清政府就腾出手聚集滇境内各路武装,先后攻破赵洲、下关。另一路北线龙大冢宰马腾龙上关失守。

    进入上关,下关的清军达十余万人。大理城内的起义军连同家属老少仅五六万人,力量相差甚大,城内白旗军除帅府外,能够控制的地方已经不多,大理城陷在即。

    此时白旗军内部产生了,以大司衡杨荣为代表的议和派,另一派多以杜文秀和宗教领袖为代表的主战派,两派的争斗矛盾日益明显,大司衡杨荣的投降嘴脸日渐凸显,面对这种内忧外患,杜文秀坚持斗争,经过数日的浴血奋战,杜文秀长女杜凤杨从古城南门扑出,在数倍的清军重围英勇救义。面对如此局面杜文秀召集文武官司员近七十余位召开“群策御敌”的“画中船”会议。

    在“画中船”会议上,主张议和的投降派大司衡杨荣抢战先机,“抢”先发言,以达其降投献城的目的。经过权衡兵马大元帅杜文秀愿舍身救义保全城内城百姓的平安。

    同治十一年腊月初九日黎明,杜文秀礼了“榜多”(晨礼),作了“堵阿”,看望了爱妻“埋体”一眼,打轿出府。众文武两班跪地送行。杜元帅身着大礼服,乘黄尼大轿出帅府,两边跟着赛鼎、马明威两个“哈里发”(经学学生),两班文武痛哭流涕,伤感至极。

    杜公元帅仰望苍山十九峰,只见白雪皑皑。行至街面,数千百姓子民跑哭送行,悲泣欲绝,元帅道:“各族各教同胞,我保你们十八年,叫杨大司衡保你们十八天,好歹二字由他负担。父老兄弟姐妹们,本帅本拟与众并肩同除伪满,振兴国家,扬我教门,不幸奸党专横,中途废止,抱恨终天。唯望后裔昌达,彻底翻天,以遂民愿”。他从轿门伸出那双掌控十八年大理政权的爱民大手,频频向百姓挥手告别。有诗证,杜公元帅的《冷吟》

    人情冷暖花开谢,世态炎凉草繁枯。

    钱粮堆积宾客众,祸害临头朋友无。

    酒肉哥弟已疏远,豪杰义士拨刀助。

    闲时莫道亲戚好,马到岩前见功夫。

    几经曲折梦初醒,唯有人民是心腹。

    为人莫信直中直,须防直中虎狼毒。

    耿介不得善终报,叛逆荣获玉朝珠。

    百年盼有直贤士,谱出杜某一册书。

    甘为国人当牛马,勿受番儿跨下辱。

    十八年中成败事,用人得失涉全局。

    元帅大行至下  清真寺右前方大院大门过道内台前,轿子停下。

    杨玉科说:“大元帅到了?”

    杜元帅义正严词地说道:“杨大人,大事未能成功,不干城中百姓之事,你要仁道的看待”。

    杨玉科道:“大元帅放心,此事皆因所逼而起,奏明皇上,总要分辨明白”。

    杜杨对答之中,杜公毒性发作即刻断气身亡。杨玉科:“大元帅!大元帅!”连叫三声不应叹道:“人死不能复活,不遂我等宿望。”……

    以慈仁之心顾怜百姓的杜元帅舍身救义,确换来大司衡杨荣的投降献城,并将全城百姓的性命,财产拱手献给杨玉科,然而败军之将杨荣等人也难脱虎口,民间皆传岑毓英“七诺七诛”,无比狠毒。只可惜十九位大司晚节不保,半生之功。毁于一旦,“谢”去了自己脖子上脑袋。

    其后,艳阳高照的大理城被滚滚阴云笼罩,天空竟然哭泣般落下点点白雪。

    大理城北门外,数万人被官兵驱逐落阳村的方寸之地,这里南为唐代南沼时的土筑城墙;北为深涧,宽不能越。西为冰雪冻结难以翻越的苍山,东为洱海水城。四面还有重兵把守,手无寸铁的大理城民(大部份是回民,有部份其它民族的义军家眷)在这种大雪纷纷,朔风凛冽,天愁地暗的旷野中百数万民众皆排而坐。卯时,五里桥传来三声炮响,十万清军挥刀便砍,顿时人脑落地,钢刀钝卷,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流至洱海,映红海滩,腥味月余不散。幸免一死逃脱者为数极少。有诗证:“从早到晚钢刀呼,由南及北血肉飞。人头落地如猛雨,尸骸堆山胜丘陵。洱海波涛翻红浪,苍山云雾显赤层。田中全无下锄处,路上多有流泪人。”

    这时杨六斤身为杨玉科兵部校统听命入城,剿杀白旗政权起义志士和手握寸铁的大理回族,这一天杨六斤带领一兵卒小队到城北巡逻检查,在巡逻途中的旷野间杨六斤看一人侧卧于田间的水沟边,他还在呻吟中挣扎,他浑身是血,伤势很重,他那呻吟声似乎迸发出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杨六斤一种怜悯之情油然而升,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真想马上过去给这受伤将死的人一种支撑和辅助,但他不能,他是清军校统,他是执行军命的,顿促片刻他急忙带领小队兵卒继续向前走,可是那呻吟声依然在他耳旁萦绕,刚才的那一幕总是在他眼前晃动,经过一番心里斗争他决定要救这人,他那种恻隐之心,还是良心发泄?还是其它什么因素,要救这人一命已经在他心中决定,他对其它兵卒撒了一个慌说他就近要大解,肚子痛,让他们继续前行,等其它人走出百余米后,他马上来到这受伤之人的身边,此时,这人已经昏死过去,鲜血继续往外涌,透过朦胧的月光,乍一看这人估摸有二十岁左右,满脸黑乎乎涂了一层黑锅烟灰,但其五官端正,轮廓分明还有几分俊气,从他的装扮是一小生,杨六斤探了一下他的鼻孔还有几分热气,趁夜杨六斤将他背上径直往城中而去,在城内背巷处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在一破旧的废库房内将其安顿好,把他平放在一床草席上,烧了一堆火找来一个水坛放在火旁烧好水,片刻停顿,杨六斤撕开那小生紧贴在身上的破烂衣衫,血和泥已经把衣服牢牢的贴在了他受伤的身体上,急情间之中,刷一撕,衣服已经和身体分裂,然一对高耸的双乳已经呈现在这个男子的面前,乳峰的左下侧又涌出股股鲜红的血液,杨六斤一惊,这原来是一女儿之身,血气方刚的杨六斤一股热血直往头上涌,迟疑片刻,杨门斤只有急忙拿出随身携带的创伤药粉敷于她的受伤处,然后用热水将伤口周围清洗干净,撕一块干净内衣布片将她的伤口包扎好,此时她还在昏睡中,然后杨六斤脱下自己的外套盖在这位女扮男装的年轻人身上,就这样合衣静静的守候在这女子的身旁,杨六斤恰如一训练有素、对主人忠诚不二的守护犬,好好坐在塘火旁焦虑的等着姑娘的苏醒。

    到了鸡叫三更时,死一般的古城是那样的寂静,这一段时间来的腥风血雨,古城不知有多少抗清志士血洒阳河;不知有多少孤儿寡女流落街头;不知又有多少回族妇女被屠城官兵强抢霸占。为时三天惨无人道的屠杀中,遇害的汉、回、夷、苗、白、藏、纳西、傈僳等民族,其中回民占多数有七万之众。抚台(岑毓英)在这次屠杀后,将二十四支大筐,需十二匹马来拉,装满一对一对缝起来的人耳朵,送到省城。岑毓英、杨玉科灭绝人性的行为还以此为荣,急于向清廷表功。

    在这次屠杀中,青年女子恐被辱而投井自杀,瞬息间,村中水井全部填满不能再人,欲求自尽而不得。

    尚有四个七岁以下的儿童结伴而行,在行进中被屠城清军撞见,抓住四人小辫一刀砍下,顿时人头落地,可怜这无罪的玩童惨死于当街。

    清兵逐村杀人,杀得眼红手软,后来索性纵火焚烧各村庄。村村都是屠杀场、万人坑。

    这种灭绝人性的剿杀场面和事件不计其数。

    ……

    不知又有多少回族兄弟姐妹隐姓埋名,逃离家园,屠回灭回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惨绝人性的灾难,多少年回族先辈奋发图强,用他们自己勤劳的双手创建的家园顷刻间毁于一旦,他们的财富被掠夺,他们的生命被屠戮,但民族奋斗的精神没有垮,民族发奋图强热爱生命的热情没有散,他们还会站立起来,聚集起来回到这块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上。

    这时姑娘慢慢苏醒过来,隐隐看见一位官兵模样的人坐在火塘边,透过跳动的火苗依稀看到他的面庞,看看周围是一个破旧残墙断垣,高处稀疏盖几片破瓦,高处墙角善有活动的生命就是那只上下爬动的蜘蛛,此时她才感有些恐惧内心自问:“这是什么地方,是后世的火狱?还是坟坑的拷算?”随着脉搏的跳动伤口一阵一阵的疼痛,她又觉这不是坟坑也不是后世,再听听一阵阵的狗吠声,自己还活着没有受真主的唤示而无常,再看看自己身上还盖着一件兵服,她下意识双手捂住自己的前胸,手的压迫,伤口一阵钻心疼痛一声:“哎哟!哎哟!”把杨六斤刚合上的双眼惊醒,杨六斤见女子要挣扎着站起来,忙跑过去把她按下,说道:“你身体这么虚弱,身上还有刀伤不好好躺下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女子愤恨的回答:“你是什么人?不用你管。我们素不相识你管我干什么?你是不是官兵好抓我去领赏。”杨六斤回答:“知道了你还问,要抓你领赏还等你醒来,我赏钱领了你早人头落地。”杨六斤又从火塘边的瓦罐里舀出一碗稀饭,一碗热腾腾的稀饭还冒着热气端到女子的面前让她喝,在这红色恐怖祸满全城的非常岁月里,一般人见了回族都避让三分,还有这样一位官兵为了救反清志士而冒丢性命的危险,一种感激之情发自内心使这位女子一行热泪滚落而出。女子羞难的接过这碗稀饭,才平静的对杨六斤说:“你救我会连累你的,我是被官兵追杀的‘回逆’”。杨六斤答到:“我也是人生父母养,自小孤儿父母双亡,我们都是不幸之人,我救你不图什么回报,只是我们有缘相遇看你满身血迹将死之人,从良心上讲我不能不救你。”杨六斤看女子平静了许多,精神也好了许多,才说:“我们不要细谈,乘黑夜我把你安顿到安全的地方。”女子沉默了片刻,想现在也只能这样,保住性命留下,“油香根”再作打算。

    乘黑夜,杨六斤让女子穿上一套兵服把塘火灭了以后,小心走出这黑暗残破的地方往城北的方向走去。

    话说这女子,她本姓马,家中世代信仰伊斯兰教,就在大理城沦陷后,她们全家九口人全部被杨玉科所部驱赶到落阳河,不幸一家老老小小随同其它抗清志士近十万之众惨遭杀戮,那种生灵涂炭惨遭杀戮的景况在中国人类史上也是空前的,妇孺老少、银须老人、待哺的婴儿惨死在血泊中,在这惨死的英魂中除了心中默认独一真主的回族外,还有白族、彝族、苗族、纳西族等其它兄弟民族。落阳河水被血染红,石头、泥土、杂草都被浸红。九死一生的马榆馨幸免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在杨六斤的帮助下留下了马家的一条根脉。

    宋代名将文天祥抗金失败抒写的“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奇发。正为欧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赢,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惨绝人寰的抗清志士,回族众生是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有独一认主的信仰,他们具有坚强的毅力。一种民族的存在是不可能因杀戳而绝灭,怕的就是这个民族没有文化、没有信仰、没有坚守。这种怯难更加坚定了这个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战斗不息的坚强信念,文天祥的“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同样是回族人失败后的悲愤和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的情感抒发。

    那天夜里杨六斤和马榆馨出城后,杨六斤将马榆馨安顿在一家白族农户赵老伯的家里,赵老伯是杨六斤远房的一位亲戚,赵老伯是一个石匠膝下无子,鳏居一人,五十开外的人背微驼,面色黝黑,头上扎一土布盘头,腰别一草烟杆,体形矮墩,讲话鼻音很重。来到赵老伯家,杨六斤称他为表舅,敲开老人的门,杨六斤还搀扶着一位带伤的兵士更是有疑惑不解。

    赵老伯就开门问到:“小六斤,这乱世时局你夜半三更跑来我这里整些什么?”

    杨六斤答到:“进门再说。”

    进门后杨六斤把马榆馨扶到床上半靠在枕垫上。又吩嘱赵老伯:“表舅你把门关好”。

    赵老伯关好院门和房门进门后说道:“你这个小六斤,夜半三更还神经兮兮的,你搞些什么东西?”

    杨六斤答道:“表舅深夜打搅确实对不起你家,我有难处确实要劳你家帮忙”。

    赵老伯答道:“你又不是回子,又没有杀身之祸要我帮什么忙?”

    杨六斤答道:“表舅我确实同回子牵连上”,他又指指里屋说道:“那不是兵卒,而是一位回教女子。”

    赵老伯惊异的道:“什么?是回子……”杨六斤马上用手捂住表舅的嘴说道:“小声点”。

    杨六斤继续说道:“这女子是落阳村围剿时幸免逃出来的,是我在城边巡逻时救的,我不忍心看她就这样死去,人这么年轻。”

    赵老伯说道:“你是不是要讨她做媳妇这么冒死的救她?”

    杨六斤说道:“表舅,你老就不要逗我了,你是没有看着落阳村剿杀回子那种惨状,我虽是官兵,但我余心何忍,那些被砍杀的‘逆回’都是我们自己中国人,娃娃,女人是哭天吼地这是什么世道!她慈禧老佛爷可以割地赔款,北京圆明园被洋人一夜烧得精光,她还给那些黄毛磕头善服,对自己的子民却下得了这种狠手。”

    赵老伯吹道:“唉!世态炎凉,清朝满人只会顾及自己的金銮宝殿,他才不管你百姓死活,老回子也是惨听说我们剑川那位姚得胜大将军也是义军首领任杜公元帅的大司卫,他是我们白族的骄傲,汉、白、回本是一家兄弟,在我们剑川那边有两个村的回族,他们跟邻近的白族村,互保联合抗敌才幸免于难。我说你小六斤能有这颗仁爱之心,老天是会有善待你得,日后一定会有好报。”

    杨六斤说道:“我就晓得,我表舅就有一副好心肠,这个女子就暂时在你这里养伤,养好伤我会把她接走安顿好”。

    赵老伯答道:“小女子在此你就一百个放心,说不定那天还成了我的侄媳妇,我不敢怠慢。”

    杨六斤憨厚的笑了一声,进里屋看到马榆馨已经起来坐在床沿有准备出走的意思,杨六斤问道:“你要做什么快躺下休息”。

    榆馨说道:“这乱世时局,我不能连累你们”,

    杨六斤答道:“都到这个时候你还说这些话,你跑出去你活不成我们也活不成。你安安心心住在这我表舅这里,哪个晓得你是回子,你脸上又没有刻得字。”

    赵老伯进屋也说道:“姑娘你不嫌弃我这破窑就安心在此,我老倌也有个伴,你放一百个心你自己不说是回族,哪个也认不得”。

    这一天晚上马榆馨就踏实的住在了赵老伯家。

    这期间杨六斤每天都要来探视马榆馨,在赵老伯、杨六斤的精心照料下榆馨伤势已经逐渐转好。

    这一天,杨六斤迎着夕阳西下丹霞映红了半个天,这美好景致给他带来了一份好心情,他忙完一天的军务又来探视马榆馨,这已经是百日后的事了。

    进门后,杨六斤看到榆馨在晒刚洗好的衣服,被子院内地仗整理干净,表舅在一边嘴里叼着草烟杆,手上挥着石锤在打柱墩石。榆馨看到杨六斤忙停下手中的活,给杨六斤沏了一杯热茶。对赵老伯说道:“表舅,杨大哥来了你家歇口气。”赵老伯抬头看了一眼见到杨六斤,也放下了手中的石锤,右手握住草烟杆迈着四方步走到杨六斤身边,榆馨也给赵老伯沏了一杯热茶,看上去榆馨在这里俨然成了半个主人。

    凛冽的寒冬已经带走了它寒气,春天的暖风已经吹开枝头的嫩芽,在春天喜欢闹春的花朵已经相继绽开。赵老伯院内虽没有名贵的花木,但各种不知名的花草还是把整个小院装点得生气盎然。杨六斤和赵老伯在院内相对而坐,榆馨不停的在收拾院内晒干的衣物、洒水、喂鸡……

    赵老伯忙对她说:“干姑娘你停一停也来坐一坐,陪你杨大哥闲闲(闲聊)”。

    马榆馨只顾做自己的事嘴说道:“干爹你陪杨大哥闲,天不早了我给你们做饭。”

    杨六斤对赵老伯说道:“表舅,你划得着了(占便宜),还收了一个能说会做的干姑娘,你更要多谢我才合。”

    赵老伯说:“是应该多谢你呢,你天天跑来看我的干姑娘,天天给她弄药来,弄好吃的,你瞧她伤才好得这么快,才能天天给我收拾院子,做给我饭吃服侍我。这是我这个孤老倌前世修来的福气。”

    榆馨听到他们侄俩在谈论自己便插话说:“按我们回族的说法,这是定然的缘份,我死里逃生遇到你们俩位热心人,不怕连累自己让我在这里安生养伤留得“油香根”,这是真主的拨摆,这也是我的乃遂布(福气)。”

    杨六斤不怎么听得懂榆馨说的话,但大致意思还是听懂,赵老伯过去经常同回族打交道,在杜文秀大理政权时期还常到附近的回族村寨参加回族过“圣纪”,所以榆馨讲得话他能听懂。

    杨六斤问赵老伯:“她说的真主,给是我们的老天爷?”

    赵老伯也解释不清楚说道:“就这意思罢。”

    榆馨听到赵老伯的解释后忙放下手中的活,抬了一个草墩过来做到他侄俩的身旁说道:“我给你们讲讲我们回族的道理。”

    榆馨打开话匣说道:“回教应该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不仅是回族,还有维族、东乡族、保安族等等好多个民族,真主是我们独一信仰之主,默圣是真主派遣到人间最后一位使者,真主是全部人的主、万物之主,它无形又无处不在,就连你们的老天爷都是由他老人家管,它降世的《古兰经》托梦给默圣的一个外国人,受真主的托梦默圣人把这部真经传授给人间。”

    杨六斤细心在听,基本听懂了榆馨讲的意思。这时赵老伯插话说:“不管什么主,做人就是要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不要做违背良心的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时候不到,我老倌就懂这个理,你们年轻人谈,我去做给你们回族饭吃。”起身让开了俩个年轻人。

    杨六斤对榆馨说:“表舅做饭,你给我再讲讲你们回族的道理什么是真主,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

    从大理城被围困直至落阳村罹难自己幸免遇到好人暂住躲避,不敢开口赞主至圣,对真主的敬畏只能在心中默念,想到这些心中的伤痛榆馨两行泪水忍不住流到面颊,看到榆馨不停的流泪。杨六斤忙说:“对不起我又勾起你的伤心事”。

    榆馨忙抹去面颊上的泪水说:“没有事,我不怪你。”

    大理城的悲切,舍牺德(烈士)的悲壮染红了十八溪水,看那杜公元帅孤胆闯寨,体恤爱民慈护仁爱,十八载换来确是孤想冷月,落阳悲歌,伴人无寐。多少个日夜幸免的马榆馨常常精神恍惚,睡梦中惊醒全身大汗淋漓,夜深人静时常大声惨叫,白天时常沉默不语,在沉闷和压抑中度过每一天。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可信的人今天不吐不快。

    榆馨问六斤:“你真想听,我今天好好给你讲讲我们伊斯兰教的基本道理”。

    榆馨稍作思量说道:“‘定然’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始然,这是在大能的真主掌控之中。乃遂布(福气)就是福份它是波斯语的音译,伊斯兰教承认世间的贪富差异,人的能力大小差异,富裕的人,能力强的人,抓住机会成功的人就是有‘乃遂布’,有‘乃遂布’的人就要感恩真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善事捐助贫穷的人,没有‘乃遂布’的不能悲观善失信心,要加强学习,敬畏真主面对现实勤勤恳恳不断进取,暂时的不成功和挫折那是真主对你的考验。伊斯兰教是一种入世的宗教,它不强调你看破红尘,遁入空门而避世,它要你肩挑两世热爱生活,创造幸福生活同时又要不忘后世,抓紧做每日的拜功、静思、反省时时不忘心中的真主安拉,不忘‘后世’的长远审判日的到来。所以做一个回族要肩担‘两世’克制自己物质欲过度膨胀,检查自己的道德准绳,当然做了回族穆斯林后,还有许多细节要注意,每日坚持‘五番’拜功,要洁净自己的外表身体和内心,每年到伊历九月要封斋,封斋时要停止入食,禁房事。我就讲给听这些吧?还有许多教义知识慢慢讲给你听。”

    杨六斤听得很认真。但还有些东西他似懂非懂。杨六斤又问榆馨:“你再讲讲回族为什么不吃猪肉?我听到人说猪是你们的祖先所以你们不吃它的肉”。

    榆馨说道:“你就瞎听瞎说了。将才我已经讲了回族一个爱卫生洁净的民族,猪是一种杂食动物,它懒惰行动呆笨所以回族就禁吃猪肉,还禁吃血液,自死之物。穆圣说:‘一口不洁,废四十日之功。’”

    杨六斤还想再问。赵老伯叫:“你们俩个吃饭了。”

    赵老伯很懂回族的饭食规矩,他焖了一锅锣锅饭,用清油炒了一碗洋芋丝,清油煎了三个鸡蛋,煮了一盆青菜汤三个人围在桌旁享受这顿晚餐。

    吃过晚饭后,杨六斤休息片刻看看天色,便同榆馨和赵老伯道别回兵营。

    杨六斤走后,天色渐黑天边的月亮也慢慢露出她的笑脸,收拾停当赵老伯回到自己的房间上床休息不多时他拉起了踏实的呼鼾。榆馨掺水洗手作小净,先洗右手三把水,后洗左手三把手,然后用右洗下身,然后洗脸、漱口,呛鼻,最后洗脚先洗右脚再洗左脚。然后上床面向西方礼每天“五番”拜功最后一番“伙虎滩”(宵礼)。

    礼完拜,榆馨静静半躺在床上沉思,今天跟杨大哥谈起教门的教规教义,又勾起了无限的回忆,儿时家里姊妹三人,大姐、小弟和她在父母的护佑下成长,父亲从小就教他们诵读经文,传授给他们教门的知识,还教她们史学文艺,给她们讲《古兰经故事》,大姐和她都是八岁起就跟随母亲礼拜。一家人其乐融融,闲遐时嬉戏打闹,生活中充满和谐和安宁。可如今是家破人亡,亲人们户首各异下落不明,自己幸免生还却孤孑一人,不知黑暗何时退去,光明又何时到来?想到伤心处榆馨潸然泪下。这时她又想到了救她于死亡之中的杨大哥,视她为亲闺女的赵老伯,是他们冒死拯救了她的生命,是他们给她生活下来的勇气,是他们的给予治好了她皮肉的伤口以及心灵的创伤。

    深夜的寂静让榆馨内心感到更孤单,爬高的月亮透过窗户稀疏的光亮射了进来,乏困的榆馨吹灭了油灯,借着那点透进的月亮解开纽扣脱了上衣外裤抚摸着自己的胴体,身体的肌肤还是那样光滑细腻,只是乳房侧下的刀伤还有些隐隐作痛,朦胧的月光中榆馨那种青春成熟期的体态特征明显,一对成熟的双乳高高凸起,并且匀称合理,坚挺富有弹性,皮肤丰腴而具有弹性无任何多余的感觉,榆馨欣赏着自己健美的肌体,不禁内心平添了几分羞涩,面颊泛起了红晕。

    安静的马榆馨也渐渐进入了梦中。突然她感到身体不听使唤,在一个旷野身后有大批的追兵手持火把大声在:“追、追……”她却拼命往前跑,可身体无法向前跑动,追兵就要追上来,突然一支有力的大手把她拉到了一个高高的草垛后面,她看到把她拥在怀中的是一位英俊少年,似乎有些像杨六斤但又不确定,这时追兵已过,她俩安静下来,她俩对视片刻情不自禁的口对口尽情的狂吻,少年不规矩的手上下抚摸着她,这时榆馨才感下身隐密的地方阴湿,她突然间惊醒过来。原来自己在做梦。她在回味刚才的梦境确觉得有些害臊,拉过被子捂住自己的脸。

    时局基本平定,大理城内以及迤西各衙门道口判定关押、剿杀的“回逆”在岑毓英,杨玉科的三天屠杀中死伤近十万之众,残余的反清武装基本被清军招降,绝灭的回族大量田产、房屋、财产、号铺、矿山被官府查封没收。然而大部份回产被官兵私吞变卖,相当一部份女子被官军霸占收为小妾、姨太,也有部份为明媒正娶的正房太太。有大部份回族举家潜逃分散居住在其它少数民族的山寨中。

    马榆馨家在大理城也有几间店铺,马家用来经营土杂、匹条(布匹),杜文秀大理政权时期她家在当街的店铺里合法经营、薄利多销,在马榆馨母亲师母的经营下店内生意很是红火,不仅能维护一家人的生计,每年还有结余。这时马家的店铺已经被官府查封没收,杨六斤知道这个情况后,凭借他在军营中的特殊关系反复运作,。打通各种渠道终于把马家其中的两间店铺弄到自己的名下。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生死相交,杨六斤时时牵挂马榆馨,马榆馨也心系杨大哥,这一来一往两位有情有意的年轻似乎撞出了爱的火花,赵老伯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马榆馨暂住赵老伯处也已经一年有余,身体也已经全面康复,经多方寻查家中的其它亲人杳无音信。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由于杨六斤,赵老伯的精心照料对她的开导,马榆馨内心也平静了,夜里也能安稳入睡。

    这是新一年的中秋,每逢佳节倍思亲,马榆馨遥望天边的明月内心有几分惆怅。

    这一天杨六斤很晚才来到赵老伯家,他手里拎着大兜的苍山雪梨、核桃、板栗、桂花酥糖。今天他忙了一天的军务,交办完一切事务,辞去军中职务解甲为庶民,他很早就有这个想法只奈时机不成熟。

    赵老伯让榆馨备齐了一切过美食佳果,但没有中秋月饼,因大理城内今不如昔,回族的食品点心都很难买到,城内已经不准回族做生意,赵老伯也就尊重马榆馨的习惯不准备月饼,只是榆馨用面粉烤了几个葱花饼。干父女俩一直在等候杨六斤的到来,榆馨几次出门到半道去接也没见杨六斤的到来。

    这时榆馨真是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不停的问赵老伯:“杨大哥是不是出事了,是不是随杨玉科调离大理。”

    赵老伯:“憨姑娘你不要急,六斤不会有什么意外,即便调走他也来找老倌这里通报声,我是他唯一的亲人。”

    刚絮叨着,杨六斤提着东西进门。

    杨六斤进门,马榆馨绽开了笑容但又显得有些羞涩,自从那次做梦以后,榆馨见到杨六斤总是有些心跳而不自然,见不到杨六斤又是和赵老伯念叨他,见了他那种心直口快风风火火的爽气又突然收住,还有些少女的羞涩。

    杨六斤进门马榆馨接他手中的东西说道:“杨大哥你才来,干爹都急死了。”

    杨六斤问道:“你就不急?”

    马榆馨缄口不说话,赵老伯说道:“她怎么不急,几次出门到半道去接你,还不停的跟我唠叨说,你会不会出事,会不会离开大理。”

    杨六斤说:“今天事情很多,我还有个决定要告诉你们。先把吃的东西摆出来我们也赏赏月,团圆团圆白回共度八月十五。”

    榆馨说:“东西都摆好,我们回族过八月十五是不烧香不敬神,小的时候母亲还准备好花生油、酥油、核桃、芝麻、永白红糖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饼子,有水酥饼、白饼、大红饼、还有蛋糕。”

    是的信仰伊斯兰教的“番客”自元朝进入大理兴盛于明朝他们成了大理地区的世居民族,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他们同其它的兄弟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他的生活中融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东西,糅进了华夏民族风俗礼教,饮食文化。伊斯兰文化成了他们的基本内核,中华文化特别是汉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成了他们的合理外延,这样的接纳和融合在中国乃致大理形成了一个特有的民族——回族。

    所以回族在有别于其它民族习惯的基础上,避开与他们信仰有矛盾的东西也同样过“中秋节”、“春节”、“端午节”等一系列的中国传统节日。

    三人在院内摆上佳果、香茗在明月下畅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尽情享受人间情怀与彼此的关爱。

    明月下马榆馨无限遐思,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想起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六斤看到马榆馨在独自沉思,有些不忍心搅扰她,但又觉得气氛有些沉闷,就对马榆馨说:“马姑娘也说几句话。”

    马榆馨突然回过神说:“不好意思,我想起了我爸、我妈和我的姐妹,正是应了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杨六斤说:“我对自己的父母没有什么印象,我很小就成了孤儿,吃百家饭长大,十三岁就从军。”

    赵老伯插话道:“是啊!造孽我老倌本不是六斤的亲表舅。我们第一次相识是我到观音塘打石头,不小心伤着脚淌了好些血,六斤遇到我把我背到家,把我包括伤口服侍了我三个多月。讲起来他母亲是我们剑川人,我才认他为外侄他自己才认了我这个表舅。”

    赵老伯又说:“姑娘你遇到六斤是你的造化。你真是遇到了一个热心的大好人。”

    马榆馨低头不语。杨六斤说:“表舅不要说这些,我们本来就是娘舅亲嘛,让马姑娘给我们讲讲她的父母,我最爱听别人讲自己的父母。”

    马榆馨打开话匣讲到:“我父亲饱读经书,并有深厚的儒学功底,每天谨守拜功,为人疏义,母亲更是贤惠之人,母亲是滇南纳家营纳姓人氏,家中也是教门人家,具家谱记载纳姓乃元朝云南平章改事赛曲赤·赡思丁的直系后裔,赡思丁是我们圣人穆罕默德的第三十一世孙,可见我母亲是圣门之后,具有纯粹的伊斯兰血统。父亲年轻时游历于陕西、北京,后又长期在甸头求学,对经营有颇深的造诣,是迤西威望很高的经学大师,后在剑河设账教经多年,在众教亲的襄助下,应真主的口话,遵前定的时限,父亲从剑河起程走永昌,进腾越进入缅甸境内,后在缅甸干了半年面馆赚得部份盘缠进入暹罗,从曼谷出海由水路到达圣城麦加完成朝觐的功课,后又从陆路途经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进入中国境内沿丝绸之路在中国游历三年有余,这一路茫茫重任历经各种艰难险阻,可以说是九死一生,一路西行,父亲也是收益颇丰,从教门教义的认知方面加深了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父亲成为全滇西地区少有的‘哈止’(完成朝觐功课的称谓),后老人又在兵马大元帅杜文秀大理政权辅佐元帅,最后战死于大冢宰马腾龙失守的上关之战,父亲在上关守卫战中英勇善战,无奈于守军寡不敌众,腹背受敌,武器劣于敌方,在战斗中父亲身受七处枪伤,腹部肠子外溢,血肉模糊,但他依然用手紧紧捂住腹部,坚守阵地拼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家中其它成员大小九口惨死于落阳惨案,他们都为信仰而献生,为民族国家而献生,侥幸只有我得到杨大哥的相救,救我于死难之中,留下了马家的油香根脉。我真心感激杨大哥,干爹!”

    听了马榆馨的讲述杨六斤感慨万分,对回族这个民族有了更新认识,回族真是一个不屈服于任何强暴、贫穷、屈辱的民族,他们刚毅执着而又有些蛮撞。

    杨六斤猛然想起他要说的事,他说到:“表舅,马姑娘今天我已经辞去军务解甲。我有这样一个打算不知马姑娘同意不同意?”

    赵老伯说道:“你有什么打算不要卖关子。”

    杨六斤说:“现在我也孤单一人,马姑娘也孤苦伶丁,总不能天天关在这个小院中,我的意思是以我为主,我俩共同进大理城开个铺子做点小买卖,逐步做大。”

    听到这样的安排马榆馨内心非常高兴,但女人总是心细。她问杨六斤:“杨大哥开铺有铺面吗?”杨六斤答到:“铺面你不必操心我会安排,开铺子肯定是要间黄金地段的铺面,不然谈什么开铺子。”

    赵老伯说:“对头,回族好做生意马姑娘又做过生意,有经验,本钱我手头还有点碎银子,我老倌孤人一个又用不了什么钱,你们就拿去添补。”赵老伯心也急转身就回房打开床头柜门,拿出一包用红锻包着的碎银两交到马榆馨的手中说道:“马姑娘,这点钱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我认你做干姑娘一场,今天就算见面礼,也算是给你买嫁妆的钱。”

    说到这个份上马榆馨已经退辞不掉,她一头扎到赵老伯的怀中叫到“干爹,这种知遇知恩我这辈子无法回报。”

    赵老伯用粗大的双手捧起马榆馨的面颊说道:“既然你已经真心认我这个干爹,我就替你死去的父母作这个主,六斤是我心目中最好、最热心肠的小伙子,我认准他做我的干女婿。你同意点点头,不同意就摇摇头。”

    榆馨不摇头也不点头沉思片刻轻声说道:“我愿意,但有一个条件杨大哥必须做上门女婿,随教改姓马。”

    杨六斤从救马榆馨邂逅那天开始就深深爱着马榆馨,经这么一段的相处,马榆馨不仅貌美如仙,并且做事干净利落并且心细能处处为别人着想。尚且这么一段日子听马榆馨的讲述对伊斯兰教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有了对伊斯兰教的认同感。说白了杨六斤弄铺面辞军务完全都是想和马榆馨成家,能相知相爱白头到老。但自己总找不着一个适合的机会向她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今天赵老伯能机智的利用这样的机会向马榆馨提起这件事,真是帮了杨六斤好大的忙。

    马榆馨提出的要求杨六斤满口答应决没有含糊二字。

    这也是“尼卡哈”的相领(男女之间的缘份)。于是就这样,杨六斤改姓马名元忠,经名哈桑。

    成婚的大喜之时婚礼简洁,他们沐浴用水,穿上干净的衣服外套,在环境极为恶劣的状况下,回族自已举行婚礼也只能在一种低调窘境下进行,榆馨与元忠也只有极简单的操办了自己的婚事,但他们没有忘记自己是回族根脉,必须遵循古兰教义,他们还是请阿訇进行证婚确认,念喜经求祈真主赐予幸福安康,一对新人白头偕老,按回族的风俗新婚之夜这圣洁女子,由于真主的回赐,“尼卡哈”的相恋将其许配这一英俊男子,好新郎要确认给女方多少聘礼,这种“聘礼”不管很多,仅只表达一种意义,确认多少决不能反悔,要一定兑现,在入洞房前要缴到新娘的手中。这一切的教门礼数他们按规矩去做,他们请来阿訇证婚“含喜经”,元忠也诚信给了榆馨“聘礼”,让榆馨意想不到的是元忠送给她他家两间铺面的房契,这是多么贵重的礼物,从此他们又有了家,有了安生的一席之地。

    至此一对新人步入新生活之路,继续叙写他们人生的精彩故事。

    找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多年以后赵老伯也由于年老多病,在自己的老屋内安详的离开了人世,马元忠夫妇按白族地方风俗厚葬了他,赵老伯的一切丧事均委托乡邻帮办。

    故事开始的那一幕,已经是许多年后的事了,“和兴昌”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续传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油香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fr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