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我对逻辑思维学习的最后一篇总结。
逻辑思维在生活中通常是以“逻辑推理”的形式展现的,如果把逻辑推理比作文章的话;“概念”就是一个个词语,“命题”是它组成的一句句话;通过多个命题把一间事情说清楚了,那就是“逻辑推理”,即一篇完整的文章。
虽然结构类似,但文章谁都能写,而正确的逻辑推理却不是谁都能提出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041133/4983a1e66c5507e7.png)
逻辑推理最常用的为此两种: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
三段论是逻辑推理最常用,也是最权威的一种推理手法。
三段论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对事物一般性特征来推到其在具体情况下的特殊性特征。(例如:生物在痛苦时会挣扎,火灾发生时整个屋子都是烟雾,得出:活人惨遭火灾时,他的尸体口腔、肺部一定会吸入许多烟雾。)
完成三段论推理,需要经过以下三步骤:
大前提(一般原理or客观规律)
小前提(研究目标状况)
结论(依据客观规律,判断目标状况的性质)
举例: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A三角形三条边相等,因此A是等边三角形。
三段论简单直接,权威性不可攻破,只要遵循了三段论,讲话就一定很有说服力。
真理只要超出一定的条件与范围就会变为谬误。三段论也如此。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由于没有专门的学习过逻辑学的知识,在无意中使用三段论的时候,往往容易出现“缺胳膊少腿”的现象,这样一来,他们发言往往就容易变成“昏言昏语”:
1、推理细节上的具体情况描述有误,甚至直接省略。
2、三段论的大前提如果有误,或大前提是人类还没有得出权威结论的领域,则无法使用三段论进行推理。
(例1:人类何时能登录太阳?这个大前提无法探知。)
(例2:我们村吃的是咸豆腐脑,因此豆腐脑都是咸的。这属于大前提——小前提颠倒了。)
小张喜欢小红,今天七夕准备向她表白,可是小张不会说话,语言没有逻辑,想到哪说到哪,结果导致以下情况的出现。
![](https://img.haomeiwen.com/i4041133/328e31b2bfdf3390.jpg)
小张早在昨天就订好花,可是已经和小红吃完饭半天,花还没到,于是小声的念叨:“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小红一听:“难道我不该来?主角是别人?”(这里把小前提省略了,把所有人都当作不该来的。)
算了,小张不等了直接对着小红说:“小红我真的爱你,我和别人在一起从来没有和你一起这样的感觉。”(本意是想表达:对别人是友情,对你是爱情。小红是特别的。【这里把大前提省略了因此听起来小张很花心】)
小张觉得还没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到位,“如果你不和我在一起,那我活着和死了又有什么区别”(本意是想表达:如果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产生的痛苦可以和死亡相提并论。【这里把大前提和小前提都省略了,只有结论,听上去很恐怖。】)
这么一番话说出口,估计是个女孩都会被吓跑吧。
可是如果你细心观察,生活中许多人由于讲话的三段论,“缺胳膊少腿”,虽然没有案例中这么严重,但也和朋友、同事闹了不少矛盾;因此三段论一定要完整的叙述出来,否则就失去了其权威性。
假言命题将大前提分为前、后两部分,而小前提只要依靠一部分,就可以推理出另一步分的结果。
例如:
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这块地的菜长得好,所以,这块地肥料足。
只有肥料足,菜才长得好;这块地肥料足,所以,这菜长得好。
好吧,不要以为看上去简单,事实上生活中,许许多多博人眼球的营销号喜欢混淆概念,得出令人惊讶的结论。
例如:《我努力了20年只为了和你喝一杯咖啡》这篇文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4041133/a61de7f8c8c496ff.jpg)
从标题来看,肯定不是字面意思,因为想和谁喝咖啡只要找个理由骗他出来就OK。
文章大概意思是说,作者花了很多时间努力学习,最终改变自己命运,和高大上的人一起平起平坐。因此你不努力就别怪自己生活不好。
虽然立意是很好的,不过推理是毫无逻辑的。
只有努力,才能有钱;你没有钱,是因为你不努力。
拜托,努力了就一定会有钱吗?天底下努力的人多了,最富有的人还是少数,不是努力就必定可以得到的。
文章强行把努力和有钱联系起来,目的是激励我们努力挣钱,目的是没错的,但是逻辑错误是不能避免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目的是正确的,就忽视其逻辑的错误!同样不能认可“努力就能挣钱”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理由如下:人的主观目的可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把人的主观目的当作逻辑推理的一部分推论,从而得出的结果,也可能是有偏向性的!而这种偏向性,可能会酿成大错!
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主观目的当作逻辑推理,张驴儿以“蔡婆给钱”为理由,推理蔡婆杀死了张老头。推理如下:
蔡老头不是你杀得,你为啥给钱,你给钱就是心虚。(实际上张老头是张驴儿自己杀的)
客观上讲,给钱不一定是心虚,还可能是安抚。
但是官府把主观认为的“心虚”,当作客观唯一可能,并且断案了,就会酿成冤案。
再举一个具体的案例:
前段时间网上流行的女大学生在香港失联。引起众网友对于学生安全的热议。
有的人认为要加强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人认为国家对女性的保护不够,有人直接喷香港等外国就是垃圾,治安混乱,不如待在国内安全。
最后事情水落石出,女大学生之所以失联,原来是因为在商店偷东西被拘留了三天,所以没法与外界联系。
如果遇事,我们都不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仅靠自己的推断、期望就对轻而易举的下定论,那么和“毛利小五郎”又有什么区别呢?
时至现代,还会出现这种以一张图片、一篇报道作为推理依据,引起偏激的言论的情况出现,可见当代中国,大部分人的逻辑水平还需要得到提升,逻辑学的知识还学的不够。
所以,怎么能不把勇者林克的“逻辑”系列文章看完呢?下面是“逻辑”系列文章的标题。欢迎在《简书》里搜索查看。谢谢各位对勇者林克的持续关注~~~~
1、《为什么别人不愿意听你把话说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