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摩苏尔、拉卡到马拉维,非典型城市战的典型“绞肉机”?

从摩苏尔、拉卡到马拉维,非典型城市战的典型“绞肉机”?

作者: 古道兵法 | 来源:发表于2017-07-12 12:33 被阅读23次

    从摩苏尔、拉卡到马拉维,非典型城市战的典型“绞肉机”?

    文/古道君

    7月9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摩苏尔从“伊斯兰国”魔爪下获得解放,最后一些武装分子被赶到周边的乡村和沙漠地带。摩苏尔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人口约150万,素有“北方门户”之称,2014年6月沦陷,成为“伊斯兰国”事实上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摩苏尔收复之战始于2016年10月17日,是一场现代条件下的“不对称”城市战。伊拉克政府军一方,不仅兵力占绝对优势,多的时候超过10万人,而且有以美为首的反恐联盟的支持,完全掌握着制空权;“伊斯兰国”一方,人数多的时候只有几万人,主要是轻武器和自己“发明创造”的土武器,但占据着复杂有利的城市地形。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上伊拉克政府军身战斗力不是很强,摩苏尔战役进行了超过8个半月,伊政府军经过艰苦卓绝的巷战,付出了将近1:1的代价,才将该城收复;并且被收复的城市,也是满目疮痍、废墟遍地,不是政府想要看到的结果。正如《纽约时报》援引美将领的描述称,该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艰难的城市战之一”。而这样的城市战,还正在叙利亚的拉卡、菲律宾的马拉维上演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凡尔登战役,由于攻守双方都没有突破性的“利器”,战争打成了消耗战,双方死伤近百万,故有“绞肉机”、“屠宰场”、“地狱”之称。在摩苏尔、拉卡、马拉维进行的城市战,虽然规模没有那么大,但在现代条件下,还进行得这么残酷和血腥,双方几乎一命换一命,古道君看来也与“绞肉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比如,摩苏尔战役,伊政府军阵亡上千人,伤6000余;极端组织一方被击毙超千人,近百万人逃离家园。马拉维反恐战,截至7月10日,死亡人数已超过500人,其中379人是恐怖分子,128人是政府军及平民,近40万人逃离家园。但是,长达十年的阿富汗战争,美死亡人数才2万余人;长达8年的伊拉克战争,美死亡人数才4500余人;科索沃战争,美及北约几乎零伤亡;海湾战争,美死亡人数仅286人。并且前者只是反恐军事行动,而后者是严格的正规军之间的战争。

    那么,为什么摩苏尔这样的城市战进行得如此血腥,得来的还是玉石俱焚的结果呢?这样的战争原本可以避免吗?

    第一,与谁战?以往传统的、典型的城市战,是国家与国家、军队与军队之间进行的,战争的目的是通过消灭敌人军队,迫使敌在意志上屈服,从而达成政治目的。因此,在战争进行中,可以避攻坚城,而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或者直取要地或核心,从成吉思汗、拿破仑到毛泽东都这样做过,直到伊拉克战争,美军也这样做过。

    但是,摩苏尔、拉卡及马拉维进行的城市战,对手是恐怖主义组织的武装分子,他们如水蛭般盘踞城市、吸吮资源,成则裂变式扩散蔓延,败则如鸟兽般四散逃遁,目的就是要形成影响、制造恐惧,其头目“头如韭,割复生”,其武装分子即使被消灭,但追随者却不绝如缕、阴魂难散。而这些被沦陷的城市,是政府自己的城市,里面有数十万数百万自己的民众,国家不可能坐视不管。因而,这样的城市战注定无法避免,也注定争夺艰难。

    第二,如何战?按理说,这样的反恐战争,一方是正规雄师,一方是“乌合之众”,力量规模上极度不对称,反恐一方应该完胜才是,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并扼腕长叹。这是因为,武装分子也以“不对称”的方式,利用城市的复杂地形,将“正规军”拉至同一起跑线。

    首先,城市建筑密布、街道纵横,“正规军”部队无法展开,重型武器难于形成压倒性优势,空中力量作用也不是很大,有时一名武装分子就能控制一条街道,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其次,武装分子挟持平民作为人质,政府军投鼠忌器,只能被迫单兵突进、逐巷争夺、寸土必争。再次,有些武装分子受蛊惑极深,思想狂热,战斗精神很强,甚至不怕死甘为人弹。最后,武装分子组织松散、战术灵活,作战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人盾、人弹、地雷、地道、自制自爆车、改装无人机等等,使街道布满陷阱、杀机四伏,导致反恐推进艰难,甚至一寸山河一寸血。

    恐怖主义是健康肌体上的毒瘤,其产生有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乃至大国博弈等多重因素,当毒瘤已经形成之时,就只能下狠心和痛手去捅破和铲除。因而,这种非典型的城市战成为典型的“绞肉机”,也许就是不可避免的。(文/古道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摩苏尔、拉卡到马拉维,非典型城市战的典型“绞肉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hb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