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宁安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宁安宁

作者: 隔壁有个小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23:11 被阅读0次

文中摘抄:

1.泛虑症患者不外乎两种类型:担忧的等待,害怕性期待。

他们之所以会焦虑,正是源于这两点: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对失去现状的担忧。

他们焦虑不安地渴望着,却又心安理得地重复过去的一切。

2.你要允许自己失败。因为没有人能够“必须”成功!而生活中某些事情——即使再重要——的失败,也不会真要了你的命。

没人规定一定要成功,但我确实努力过。

3.成败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制定一个努力后能够达到的适当的目标,然后努力去获得成功,成功后在成就感的驱使下,就可以获得足够的前进动力,不断进行挑战。

4.刺猬效应讲述的就是心理距离效应。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适当地拉开一些距离,减少彼此之间因太近距离接触而产生的压力,但却依旧保持相互之间的“温暖”,那么将会生活得更好。

5.蝴蝶效应就是指这种细微变化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对某些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的现象。

6.消除这种因空白效应而产生的不良联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空白。也就是说,泛虑症患者应该尝试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通过获取更多的信息、增加已知的既定事实来减少空白,压缩进行不良联想的空间。

7.强迫症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叫“强迫思维”,一种叫“强迫行为”。

对于手机强迫症来说,与其说是“害怕错过重要信息”,不如说是“期盼每一条信息”,说白一点,就是希望有人想着自己,以此来安抚自己对社交、情感和自我认同的焦虑感。

8.人们用毛毛虫来比喻那些一味跟随的人,把因无意义的盲目跟随而引发不良后果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9.古烈治效应指的便是男女之间思维和心理的差异。(总统夫妇与养鸡场)

10.比马龙效应也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来源于一则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与雕像)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即不断的期望和赞美能够对人形成正面的积极影响,日积月累便能达到质的飞跃。

11.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12.海格力斯效应指的就是,当你对他人有敌意并且进行攻击的时候,对方也会憎恨你并且想办法报复。双方互不相让,于是仇恨越来越深,报复的手段越来越强烈,最后双方都会付出惨重代价。(海格力与仇恨袋)

13.越是想要隐藏的东西,他人就越是想要窥视;越是下了禁令,人们就越是想要逾越。这就叫作“禁果效应”。

14.上瘾效应 如果我们长期固定地做某一件事情,经常重复,那么我们相应的神经细胞之间就会时常整合连接,建立起稳定的关系。

15.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指的就是当爱情面对强大的外部阻力的时候,双方的感情反而会更加坚定。

16.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高档物品后,会不断用同样高层次的物品来配制以达到心理平衡。这就叫作“配套效应”。

17.拆屋效应。你先提出一个很过分的要求,在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再提出较小的相对合理的要求,就很容易被满足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读后感:

看完这本书,突然觉得这个社会真的是特别的让人难以正常生活了,心里防备又加深了好几层。突然觉得身边处处都是“疯子”,我再也不敢随便相信别人了,更加不敢谈恋爱了,万一遇到BT怎么办?

╭(°A°`)╮

之前还觉得自己是个比较偏执的人,现在看来我还是太渺小了,与书中描述的相比,我所谓的偏执根本不值一提。

个人觉得这本书还不错,里面对各种心理疾病的解释及所举例子是用的非常的恰当,通俗易懂。哪怕没有系统的学过心理学,你依然能够很好的理解。

全书对心理疾病的讲解差不多是统一模式,即从【心理自测】→【问题】→【案例】→【现象】→【解答】→【生存法则】

【心理自测】使你对某个心理问题有了初步印象。

【问题】让你进一步了解它的详细概念。

【案例】从简单的生活实事上更透彻的理解了该心理问题。

【现象】举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的体现形式,说明其危害。

【解答】说明该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

【生存法则】为人们提供解决该心理问题的方法。

该书内容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步步的帮助人们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和身边亲朋好友的心理健康。里面还有一些为人处世方面的“套路”,我就学到了几招(>^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宁安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qiy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