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盛行的当下,大家都在强调要讲科学,似乎做什么,想什么都需要符合科学精神。任何事物都可用科学的标准去衡量一下,无法用科学解释的事物,好像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科学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它并不能解释一切事物。在科学产生前,许多事物、方法已经存在了,它不需要科学的解释,有的东西科学也解释不了。科学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人类整体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既然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体现,科学肯定有它的局限性,在科学的发展史,也曾经出现过很多乌龙事件。为什么我们今天的人,非得在所有事物头上戴上科学的帽子呢?
一说到学习的话题,人们马上想到的是学习我们要讲科学。什么样的学习是科学的?似乎大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机构,不同的大师都有自己的科学的方法。但对不科学的学习,大家倒是有一定的共识,就是中国式的学习。中国的教育一直被大家诟病的就是应试教育,填鸭式学习。从学校走出来的人,可能印象深刻的就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无论教育改革怎么改,这样的传统一直没有变。大家对测验考试不说深恶痛绝,至少也不会喜欢。那是不是这种方式就不科学呢?如果从知识的记忆习得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原来才真正的符合科学。最近在看《认知天性》这本书,这本书是美国11位认知心理学家对大量的个案追踪研究,花了10年心血的科研成果。其中一个章节讲到了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他们用大量的实验,从测与不测、不同间隔测,怎么测等方面,得出详实的数据来支撑这个结论。当我看个这个内容的时候,十分惊讶,这不我们一直在抨击的学习方式吗?我没有具体考证我们这种考考考的方式到底有多少个年头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时间不短,也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国家没有什么科研团体花十几年的研究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我们一直用到今天了。我们一直在抨击的这种不科学的学习方法,看过这本书之后发竟然是科学的。
还有存在快一个世纪的中西医之争。中医存在了几千年了,但西医引进中国之后,中医好像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因为在反中医的人眼中,中医不科学。中医一直被反中医的人所诟病的就是它不符合科学,没法用科学解释。今年的新冠病毒的爆发后,中医团队也进驻了武汉的方舱医院,参与的患者的救治工作,看新闻报道,疗效还是很不错的。但在网上看到一个西医大夫在讲述他们进驻武汉救治的情况,其中有人就问到他中医的话题。他的回答是“有进行了双盲对比了吗?是患者自愈的还是你中医的效果?”从他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不屑与怀疑。我不是那边的粉,我觉得两种医学都有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对于普通人来说,只看疗效,不看科学。现实中,中医确实医治了很多不同疾病的患者,要说这些人都是靠自愈,靠碰巧,这是不是不太科学了呢?
对于“不符合”科学的东西,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当我们觉得某个东西不科学的时候,也可以想想,会不会是当下的科学水平还没有办法解释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