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比较久的兴趣,兴趣的养成怕是要从年少时说起,那时候村里娱乐活动少,家里也比较清穷,能够打发闲暇时间除了看看电视,就只能是翻阅父亲珍藏的连环画读本,偶尔会跟隔壁邻居家哥哥们借阅他家的《封神榜》、《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之类,褶皱的书页泛着稻草的枯黄,但却像金子般爱不释手。看书基本是没得挑,有什么书看什么书。很难谈上从书里学习些道理或是方法,然则历历在目的一个故事《越王勾践》,他的卧薪尝胆,厚积薄发,许是影响了自己,后来的性格竟能屈伸。
荣幸到了高校。渐渐成了图书馆里的常客,一张会员卡,阅尽满屋书。书多了自然也有了选择,品不了风花雪月情,参不透儒释道,耐不住干货枯。最后是选择了情节离奇的刑侦推理,两周看完《福尔摩斯》,一月看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集。几近疯魔。
毕业后看书的时间少了,也是因为打发时间的方式多了,游戏也好,短视频也好,亦或是其他的娱体项目,已经占用了看书的时间,偶尔也会选择性阅读,比如心理方面,《重口味心理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比较喜欢的两本。后来出来一众盗墓小说,跟着刷了很久的网络小说。
时间流转,慢慢的衍生出从碎片时间提升下个人的知识面的想法,开始爱上阅读各种工具管理书籍。自我管理,时间管理,沟通演讲等等。且一度选择兴起的樊登读书会,直接用听的,听到好的书就买下来看。收获也算是比较丰盛。甚至于在这阅读听书的过程中戒掉了十多年的烟瘾。
以为自己看过很多书,不料偶然有天一同事求推荐好书,我竟一时语塞,何为好书,是销售排行,还是荣获大奖的呢?看过《百年孤独》,品不透人物脉络,感受不了《月亮六便士》的执着追求,文学之美恰如艺术名作,没有艺术的眼光欣赏不了蒙娜丽莎的美貌。久久不能解答,略显尴尬。
幸得后来无意看到一本名不经传的写作之书,书里对写作的阐述像是一把阅读的钥匙,能从最底层的逻辑解开了看书的选择。写书不为人云亦云,不管做什么总会有个因果目的。看书也是,你看什么书,总归有个由来,或是学习,或是打发时间,或是考证,最后拿起书本就是一顿品鉴。如果目的性不是很强,那至少你得根据个人的阅读习惯,不然落得白费力气。
如若今天他再问我什么书比较好,我倒是能跟他聊上很久,最后挖掘他的需求,从而有所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