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告诉我们记笔记要记有趣的、有疑问的、老师强调的、有启发的。
然而,直到今天,在读书和读文章的时候有记录的冲动,但是记录以后束之高阁,不再回头看一眼。那这样的笔记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用呢?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乐此不疲的将文章中新颖的观点、有情绪价值的观点、名人名言都不厌其烦地尽收囊中。似乎这样做就会生长在我们的大脑当中一样。但事实是我们记得越多,我们的头脑越混乱,我们提取知识就越困难。
最近在研究一款有趣的读笔记软件。软件的创创始人写了一本关于笔记的书,在使用软件之前,我也曾读过一些相关笔记的方法。但是在实践操作当中又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疑惑。其中最大的疑惑是记了那么多所谓的知识并未曾对我的认知有明显的帮助,反而记笔记成为一种负担、一项需要专门花费精力和意志力去完成这项工作。
因此我反思,怎样的笔记才能对我的思维和知识体系起到更有用的效果呢。
在读这本关于笔记的书的时候数次令我进入深深入的思考。作者曾说笔记的作用并不是收集和归纳,而是启发和思考。
对照我自己做的笔记,也许在摘录一段笔记的时候是有思考、有启发的,但是将其置入囊中以后便不再回顾。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大概一个月以后也所剩无几了吧。
那么真正能够带给我思维上转变的笔记又有多少呢?这一条这一个是值得深思的。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我做笔记的目的是什么?是领域精进还是兴趣拓展呢?
所以今天我把自己的笔记结构进行重构,增加了“领域”这一内容,用少楠的话说,是一个人吃饭的专业。在给自己饭吃的领域内精进,是对自己生活负责人的表现。
这么说,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兴趣这个维度上的思考,而领域方面的精进却少之又少。而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领域如何与兴趣契合,逐渐将兴趣变成领域。
也许当初接触这款笔记的时候的初衷是希望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能够更便捷地引用一些自己常用的观点和名言名句,但是走到今天,我感觉我的初衷应该是有一些变化了。
精进领域,找到兴趣和领域的契合点,获得更多、更深刻的认知,来指导生活和工作。
网友评论